中大型企業面臨不同層面的轉型,有的是公司規模變大;或是公司從原本的本土經營擴展到跨國合作;也可能是商業模式從原本的實體,逐漸轉向到電子商務,而在轉型的過程中,雲端服務當然也要跟著升級。在這個階段,企業雲端服務選擇要注意:
※企業規模由小轉大:資訊系統勢必要向上調整,雲端供應商提供的服務除了要具備擴充性,也要能夠整合公司原本投資的雲端服務(不同雲端供應商的產品都要能整合),才不會造成成本上的浪費。
※企業跨業經營:公司產品或服務更多樣化,雲端應用系統的選擇性當然必須更多。對內,要能簡化作業流程,對外,也要能提升客戶端的滿意度。
無縫打造虛擬化測試環境,Ravello 四步驟將 VMware 搬到公雲
如果中大型企業有私雲想轉到公雲,有什麼簡單、無縫接軌的辦法?以Oracle雲端服務為例,除了上篇介紹的 Oracle Database Cloud Service,針對許多台灣企業大量使用 VMware 虛擬化運算環境,Oracle 旗下的 Ravello 更能輕鬆將所有以 VMware 建構的測試環境打包。
雲端轉型如何無縫接軌?
「效能管理」不漏洞,現在填寫資料即可獲得:
→Oracle雲端服務30天免費測試帳號
→獨家免費企業雲端健診
→雲端致勝祕笈帖免費下載>>立即取得
工程師在提出新方案前,絕對少不了先準備好測試環境,才能向老闆或客戶作示範,在台灣,多數工程師會用 VMware 來搭建。Ravello 是雲應用虛擬化層,可以在公有雲上複製 VMware 的生產環境,想要將已建構好的 VMware 環境搬到公雲,透過 Ravello 不需重新編碼、不需轉換格式、網路也不需重新配置,只要四個步驟就能搞定:
1、將 Library 中的 VM 虛擬機上傳
2、以拖拉方式創建所需的應用環境
3、自動獲得網路配置
4、五分鐘內就能發佈到公有雲

Ravello 虛擬測試平台,部署時間只要 15 分鐘
Ravello 除了可以無縫進行 VMware 雲移植,它本身就是 Virtual Lab 虛擬測試平台,測試環境支援 Windows、Linux、VMware ESXi、OpenStack、KVM 等,工程師可以在新方案正式生產前用它來進行開發、測試、升級或補丁,而且可將整個虛擬測試環境存成藍圖,複製使用。例如要拜訪不同客戶進行示範,不需重新建構,只需複製藍圖進行微調修改,可省下大幅時間成本。
實際客戶案例:
一間全球知名的線上遊戲公司,採用 Ravello 將原本的 VMware 測試環境搬到公有雲後,也利用 Ravello 開發、測試新遊戲,使軟體開發完成放到正式環境的上市部署時間,從幾周大幅縮減到 15 分鐘。
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效能管理」須兼具監控、分析、預測
在公、私雲無縫接軌後,中大型企業不論遇到哪種轉型,共通需求就是必須在人力、物力以及虛擬、實體的效能管理更精準、更有效率,才能降低成本、增加產能。
那麼如何收集數據、監控、分析、揪出問題、解決問題、預測未來效能運用狀況,將效能分配達到最佳化?就必須借重全方位雲端管理機制。
雲端轉型如何無縫接軌?Oracle讓你輕鬆做好「
效能管理」! 現在填寫資料即可獲得:
→Oracle雲端服務30天免費測試帳號
→獨家免費企業雲端健診
→雲端致勝祕笈帖免費下載>>立即取得
「效能監控」:提前發現問題、迅速補破網,確保營運順暢
以 Oracle 雲端產品為例,Oracle Management Cloud Service(OMC)有三大功能:
(一) 應用系統效能監控 APM(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當企業規模變大,軟硬體負載量增加,即時監控效能、確保所有環節都能正常順暢運作,是維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線防守關卡。
而 APM 能同時監控 Database、Middleware、Web Server 到 End User 端的應用系統整體效能以及使用者經驗,點對點跨應用系統拓樸,進行問題定位分析,並且以圖形介面和可客製化的監控台呈現,讓維運人員得以在問題發生的第一時間就迅速掌握,甚至可以在用戶察覺前就先將問題解決。

「紀錄分析」:建立大數據平台,蒐尋、分析掌握異常,進行排除
(二) 系統紀錄分析 LA(Log Analytics)
這項功能顧名思義就是蒐集系統紀錄並分析,強大的是,公、私雲都逃不過它的五指山,打造企業專屬雲端大數據平台。
一般中大型企業可能在公、私雲都有部署,例如會計、行政系統放在私有雲,行銷業務和客服相關應用系統建置在公有雲上,而 OMC 中的 LA功能,能同時蒐集資料中心、私有雲和公有雲上,從應用系統到基礎設施的數據,而且只需透過滑鼠拖拉的方式就可以創建客製化儀表板,將資料數據以視覺化圖表呈現,自動分析紀錄間的關聯性,讓維運人員能快速找到異常狀況的癥結點進行故障排除。

「營運分析」:回溯歷史、預測未來,優化效能運用
(三) 營運分析 ITA(IT Analytics)
身為企業管理者和 IT 資產管理者,除了掌握已知的資源效能,要帶領企業向上成長發展,必須具備檢討、評估以及規劃未來資源運用的能力。
像是那些資源超出或低於使用率?今年業務應用和基礎架構的表現為何不如預期?下一年度需要再投入多少資源才能確保效能?員工在解決什麼問題花費最大的精力和時間,又該如何改善?都是管理者思考的重點。
而 ITA 結合商業智慧(BI)的多維度資源分析,能交叉比對個資料庫效能與組態資料進行比較性歷史分析,找出常見問題與週期性模式,一樣透過視覺化儀表板呈現,讓管理者可以回溯過往問題並預測評估未來效能,以達到資源最佳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客戶實例:OMC 助零售業有效管理會員 App 系統
以 Oracle 中大型企業客戶為例:
一家國際連鎖的零售通路業者,藉由 Mobile APP 將來店消費的無記名消費者轉化成可識別消費者,並以優惠、回饋獎勵的方式與消費者互動、了解消費者的需求,APP 每天收集超過七百萬筆消費者體驗經驗,由於系統快速成長, APP 效能與穩定性至關重要。
Oracle Management Cloud Service 協助業者在消費者反應系統問題前,就先掌握系統的大小狀況,提前處理。因而提升消費者使用 APP 的愉快經驗,也促使消費者樂於運用 APP 上提供的優惠方案到店消費,推升業績成長。
時間就是金錢,化繁為簡,提升產品開發效率、將資源效能管理結合大數據,無死角監控、分析、預測,改善營運環境、降低風險、成本,企業才能無後顧之憂專注於開拓市場、提供更好的服務。
雲端轉型如何無縫接軌?
「效能管理」不漏洞,現在填寫資料即可獲得:
→Oracle雲端服務30天免費測試帳號
→獨家免費企業雲端健診
→雲端致勝祕笈帖免費下載>>立即取得
(本文禁止轉載,合作對象不在此限。)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