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無人駕駛車必定是未來最熱門的科技項目之一。不論是 Google、Tesla、Uber 等無一缺席這場賽事。而本篇文章的主角 Anthony Levandowski,先後成立了兩家無人車公司,分別就被 Google 與 Uber 收購,在無人車掛帥的未來,你一定會再次聽到這個名字。
(責任編輯:Matthew Chen)
Anthony Levandowski(以下簡稱萊萬)至今創辦了兩家成功的公司,510 Systems 被 Google 秘密收購,Otto 則被 Uber 高調納入囊中。十載精彩人生,「機車少年」萊萬已經開始了他的下半場:在 Uber,去創造更多可能。
- DARPA 無人駕駛挑戰賽
12 年前,在美國西部的莫哈韋沙漠,第一屆 DARPA 無人駕駛汽車挑戰賽正在進行:一輛輛沒有人工干預的各式機車在 GPS 導航引領下穿過多岩石的坡道、U 形急轉彎,從加州的巴斯托抵達內華達的普里姆。為了 100 萬美元的巨獎,來自美國各個州的「機車少年」正在做的事情好似「穿著運動鞋去登月」。

這項賽事成為美國無人駕駛人才的搖籃,也改變了萊萬的命運。
大學時期的萊萬,就對搗鼓新鮮玩意特別感興趣,他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賺錢。因為他覺得掙到錢就證明他創造了價值。
那個時候 DARPA 挑戰賽正在籌備,對於參賽車輛的規定也不明確:只要是自動駕駛,什麼樣的東西都行。大膽的萊萬決定:造一輛自動駕駛摩托車。跟汽車相比,摩托車更加靈活、快速、易操作;可以從障礙物的縫隙中輕鬆穿過,行駛速度毫不遜色。但是他也忽略了摩托車在維持平衡上挑戰極大。當他帶著這個想法去找導師商量的時候,換來的是一盆冷水 ……
拒絕知難而退,萊萬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做了兩件事情:找錢和找人,為他的無人駕駛摩托車開路。打過無數個贊助商的電話之後,他從雷神、超微半導體等公司那裡攢到了可憐的 3 萬美元,又自掏腰包 1 萬美元;他從指導老師那裡挖走了一大批的研究生,用「墨西哥捲餅」賄賂的方式,終於建立起了團隊。

他們改裝了一輛兒童用的雅馬哈輕型摩托車,只留下車架,往上裝上攝像頭、陀螺儀、GPS 模塊、計算機、防滾保護桿以及驅動車輪的電動機。寫下幾萬行代碼、反複試驗,600 次之後還是沒能讓摩托車「站起來」。
最後,一位名為亞歷克斯·克拉斯諾夫(Alex Krasnov)的俄羅斯工程師破解了代碼難題。他們本以為穩定度是個非線性的複雜問題,沒想到竟然相當簡單。如果摩托車朝某一側傾倒,克拉斯諾夫就讓車子極其輕微地偏向同一側行駛。這樣就能產生離心加速度,拉動車子重新直立前進。如此這般,反覆再三,沿著稍顯 S 形的曲線不斷校正,摩托車就能保持直線行駛。這輛摩托車最後被命名為「Ghostrider」。

2004 年,萊萬帶領著他的伯克利「Blue Team」和「Ghostrider」無人駕駛摩托車參加了首屆 DARPA 挑戰賽,向 100 萬美元巨獎發起挑戰。資格賽上戰勝了 90 餘輛參賽汽車,遺憾的是,正式賽的當天,「Ghostrider」沒能發揮出來,開了 3 英尺便栽倒在地 ……
而當年奪冠的就是由富有傳奇色彩的機器人專家「老紅」威廉·惠特克(William 「Red」 Whittaker)領導的卡內基·梅隆大學隊。惠特克得到了年輕有為的工程師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輔佐,此人後來成為 Google 無人駕駛團隊第二任負責人。
2005 年,萊萬率隊繼續征戰 DARPA,但是最終在戰勝 78 輛無人駕駛汽車後在半決賽出局。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那年挑戰賽的冠軍是有著「Google 無人駕駛之父」之稱的 Sebastian Thrun 率領的斯坦福車隊,他們的參賽車輛是「Stanley」,這輛車使用了昂貴的 3D 激光雷達元件。首屆冠軍則屈居第二。

沒能掙到錢來證明自己的萊萬再一次成為了歷史背景。而他心愛的「Ghostrider」在兩年後,被史密森尼(Smithsonian)博物館納入館藏,成為了供遊客參觀的櫥窗擺設。
- 創辦 510 Systems
這一次的失利並沒有讓「機車少年」萊萬喪失鬥志,憑藉著在挑戰賽上積累的技術,他轉而進行創業嘗試。在幾次短期的創業失敗之後,萊萬和他的兩個伯克利工程師同學:Andrew Schultz 和 Pierre-Yves Droz 創辦了 510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