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全球轉播的奧運盛會,點亮最受注目的一個建築?
國際燈光設計大師羅希爾‧范德海(Rogier van der Heide)這麼做-
以燈籠為發想,運用建築內部多種層次、色彩的光線,使梁柱的剪影呈現出豐富度,范德海讓北京國家體育館-鳥巢這個標誌性建築,在夜晚釋放了更澎派的活力。
「照明的概念就是要使建築為自己說話」,范德海在中國點亮的代表作,還有這個:600 公尺高,暱稱小蠻腰的中國第一高塔-廣州塔,絢麗的燈光與周邊的夜景融合,昂首構成廣州最美麗的天際線。
范德海是全球知名的奧地利照明設計公司 Zumtobel 的設計長,他也曾在飛利浦照明擔任全球設計長,在燈光設計領域有 20 年經驗,個人榮獲超過 20 座 iF 設計獎及紅點設計獎,他率領的團隊也曾獲得超過 35 次國際設計獎項,作品涵蓋產品、建築、地標、藝術和娛樂領域,也因此在全球照明界被視為教父級燈光設計大師。他擅長的不僅僅是讓建築在夜晚綻放瑰麗,更著重,如何善用「自然光」和「黑暗」。
在荷蘭鹿特丹的 Boekenberg 圖書館,范德海藉由玻璃屋頂引入充足的日光,搭配藏身書架上的光源,在白天創造出親密溫馨的氛圍,讓人們可以自在閱讀。
而到了晚上,低調的光線,讓 Boekenberg 圖書館像在黑暗中的一盞燈,另有一番遠離喧囂的靜謐感,就像來到爺爺的老閣樓尋寶!
「若沒有適當的黑暗, 就無法察覺光線的變化和美麗!我們應該從黑暗中製造光線, 將黑暗當作帆布, 就像視覺藝術家一樣。當你透過欣賞黑暗來設計光線, 你可以創造更多有趣的、 可以改善生活的環境。」范德海如此說。
荷蘭國家博物館的照明設計,可以說是范德海另一巔峰之作。
收藏了林布蘭、維米爾、梵谷等荷蘭著名藝術家經典畫作的荷蘭國家博物館,9,500 平方公尺的展覽區內總共展示 7,500 件藝術品,范德海在燈光設計上面臨的挑戰就在於:必須盡可能讓畫作和其他藝術品展現最接近的「自我」,並且將燈光巧妙地融入建築,確保遊客欣賞時不會分心。
范德海和團隊將 LED 光源按不同的角度設置,以近似自然日光、柔和的光暈投射在展覽空間中,而不是在展品上形成一個一個光斑,並且針對每件藝術品的照明個別微調,藉以突顯特色。LED 照明不會對藝術品產生任何熱輻射或有害紫外線,還能呈現藝術家希望人們看到的色彩與細節,突顯畫作的視覺對比與浮雕效果,讓遊客有更好的觀賞體驗。
范德海:「創新不會在真空中發生,它需要有創意、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從多元角度和不同專業領域探索合作的可能性。」
所以,他從建築的燈光藝術家又跨界到演唱會舞台上!
在美國流行嘻哈天團黑眼豆豆的世界巡迴演唱會,范德海化身燈光魔法師。他和團隊開發獨特動態光服飾,將 OLED 和 LED 技術整合,透過軟體程式編排、控制照明序列,讓嵌入服裝的照明面板能配合音樂節奏發光!完美結合科技、音樂、照明激盪出令人驚嘆的火花!也將 OLED、LED 的應用帶入新的境界。
在黑眼豆豆巡迴演唱會後,范德海也創造獨特的「夜光時尚」,客製化其他可穿戴的夜光時裝設計。
不過別以為范德海的作品都離我們很遙遠(以地域位置來說),其實你我幾乎都逛過的 Louis Vuitton 精品店,全球407 家店面的燈光照明設計也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以環保節能出發,讓每個商品都像在聚光燈下凸顯細節質感的設計,獲得有全球照明界奧斯卡之稱的 IALD 國際照明設計卓越獎。
「照明設計必須以『人』為中心出發點,創造更加愉悅、更有利於身心、讓人靈感迸發的環境。」
對於如何用「照明」讓人們生活更美好,范德海也有著更深的期許。
「當我們看東西時, 黃光對我們幫助最大, 且是我們最敏感的光源。 但我們的晝夜節律 就是調控我們起床、睡覺、 清醒、放鬆的節律, 反而對藍光比較敏感。利用調節環境中的藍光, 我們可以幫助人們放鬆或警戒、 睡眠或清醒。 這也是 或許在不遠的未來 醫院可以利用光線 來幫助病人 更快康復。 或是在飛航中,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克服時差。 或是在學校,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 因為他們可以更專注於學習。 」
國際燈光大師羅希爾・范德海將於 9 月 2 日來台,在「光寶創新獎國際論壇」開講,想看精彩可期的大師對談,即日起可至以下官方網站與活動頁面免費報名,座位有限,機會難得,快上網登記以免向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