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史上最難以置信的失敗:領先業界 20 年、眾人搶著投資卻仍破產收場

success-1123017_960_720

《TO 導讀》:我們總是對神話破滅的創業歷程樂此不疲,也許是因為凡人終究難以想像幾億美元在幾夜之間灰飛煙滅的場景。而這些失敗的案例,就如同伊卡洛斯一樣,無限接近天空,卻在火光中墜毀。

矽谷之中有許多人正在打造自己的翅膀,而 Webvan 正是其中一例。他們飛得很高,幾乎是以美金當作燃料,最後卻以破產收場。

而 Webvan 做的還是生鮮 O2O,以當時的環境來說,足足領先業界 20 年,卻不足以帶領他們邁向成功。

責任編輯:Matthew Chen

矽谷創業,永遠不缺神話般的主角。名校、輟學、車庫 …… 這些關鍵詞在一次次膜拜中逐漸演變成創業的時髦標配。

一直以來,尤其是 2000 年互聯網泡沫前的沸騰年代,前赴後繼的創業者都在做一個夢——僅憑靈感和好點子就可以當上 CEO、上市融資、一夜暴富。

也是在那樣一個時間點,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就出現了一家時髦的創業公司——Webvan。作為一家 O2O 網上生鮮零售商,Webvan 整整比我們如今所熟知的 O2O 模式領先了 20 年。

Webvan 在 2000 年的互聯網泡沫中存活下來,卻猝不及防陣亡在了 2001 年。甚至於成為了美國創業歷史上,乃至是美國互聯網歷史上最為災難深重的一次失敗。

  • 一飛沖天的火箭式創業

Webvan,這個 1996 年成立的的網上雜貨零售商,在頭三年,一個客戶都沒有的情況下,一心一意閉門造倉庫,野心勃勃醞釀生鮮行業的風暴。

三年後,這個倉庫總算出世了。從硬件的 4,000 萬美元到軟件的 1,600 萬美元,這是一個全副武裝的倉儲系統,圍繞這個倉庫還有專門配送的隊伍。

1999 年,Webvan 正式公佈了他們的線上銷售、線下送貨的 O2O 模式,用戶只需要點擊鼠標,看中的貨物就可以在 30 分鐘內送貨上門。用當時流行的一句話來形容:

「用戶在網絡上訂購一杯豆漿,可以在豆漿變壞前送到用戶手中。」

這種前所未聞的購物方式瞬間火遍美國。你可以想像的到的牛逼投資人和投資機構都跑上門來瘋狂送錢。紅杉、軟銀、高盛、雅虎 …… 融資金額超過 8 億美元,以及組建了超豪華的管理「夢之隊」。

webvan

Webvan 的發展充分印證了當時美國互聯網創業的「火箭速度」。

從 5 月倉庫開始運行,6 月接到第一個訂單,到 8 月 IPO。哪怕公司實際營收只有 400 萬美元,但 Webvan 首次公開募股籌集達到 4 億美元,市值甚至衝到 150 億美元。

拿到錢後,Webvan 幹的「正經事」就是建倉庫,在全美 15 個地區瘋狂的建設成本 3,000 – 4,000 萬美元的倉庫。

不僅建立起覆蓋 60 英里範圍的居民服務配套系統,還有專門的倉儲機器人,甚至有用機器人來實現全自動配送的勢頭。Webvan 完全可以稱得上當時全世界最時髦的 O2O 生鮮零售商。

  • 瘋狂燒錢 12 億美元

暫時先把估值這些放一邊,替 Webvan 算算賬。

還沒開張,一個客戶都沒有,也就是收入為 0 時,Webvan 建倉庫燒掉了 4,000 萬美元。還有開發倉庫系統軟件的 1,600 萬美元,倉庫電線的 500 萬美元,以及拿到融資和上市後在其他 15 個城市建倉庫的擴張需求。

Webvan 走的本來就是零售商的路,這是一個利潤空間很狹窄的行業,靠的就是薄利多銷。由於 Webvan 的直接競爭對手還是傳統超市零售商,因此只能盡可能放低價格迎戰競爭對手。

能否實現線上盈利還是懸而未決的催命符,線下的運費人工費又都是一筆巨額開支。不僅如此,號稱自己物種齊全的 Webvan,在無法滿足顧客的要求時,會摘掉胸前的 Webvan 牌子,走進附近的雜貨店和超市採購,再以自己平台上的低價賣給顧客

據分析師估計,從第一個訂單到最後一個訂單,Webvan 每接一個訂單就虧損大約 130 美元

Webvan 根本做的就是賠本生意,盈利尚不可期,倉庫和人工費用卻還在燒錢。從 1999 年倉庫投入應用後,從未達到過盈虧平衡,數據上始終都沒有達到它所需要的訂單數和用戶數。

在還是信奉流量為王的電商 1.0 時代,這些隱藏危機全被不約而同的忽略了。燒錢算什麼,46% 的市場佔有率,超過三大生鮮雜貨零售商市值總和的優秀成績單,足以說服投資人和華爾街。

1999 年上市的 Webvan,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燒掉了 12 億美元。2001 年,Webvan 正式進入破產程序,並裁減 2,000 名員工。

CEO 鮑德斯在 Webvan 破產後仍堅持:

我不認為我們做錯了什麼,做公司就像發射火箭一樣。發射之前,你需要把可能想到、可能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想清楚,你不可能在火箭升空的過程中再去給它添加燃料。

事實上,整個矽谷開始對「火箭式創業」進行反思。

伴隨著 Webvan 的破產,美國的風投們對生鮮行業的信心,也隨之破產了。美國早在 96 年就開始的 O2O 生鮮雜貨行業,因此滯後了 10 年。

(本文經合作夥伴虎嗅網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领先行业20年的创业,却成为美国互联网史上最壮烈的破产;頁首圖片來源:Ramdlon。)

--

  • 延伸閱讀

【一顆蘋果已無法統治地球】曾將微軟打爛在沙灘上的巨浪,要打向 Apple 了
台灣創業家最缺乏教育:失敗不可恥,抗拒改變才該羞愧
【Ted Talk 必看】激勵 140 萬顆人心,Google X 團隊最高指導原則:天天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