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將成為奧斯卡導演的得獎神器?史蒂芬·史匹柏:VR 是個「危險的媒介」!

185502875299

科技發展這麼快,電影導演們對此有何反應?

你知道的,坎城影展不只有女明星。昨天(5 月 18 日),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就在坎城影展接受了路透社的採訪,他說道:VR 是個「危險的媒介」。

為啥大導演說 VR 危險?其實算是史蒂芬·史匹柏擔心自己好萊塢的同事、朋友們「地位不保」。

史蒂芬·史匹柏說:「唯一我認為它危險的原因是,VR 為觀眾提供的大維度(Large dimensions)觀影體驗的同時,讓導演「講故事」就成了大問題。我只希望 VR 在給觀眾帶來全視角視覺享受的同時,不影響電影故事情節的敘述。」

你以為史導恨透了 VR?其實還不是,他自己就是一家 VR 公司的顧問。Virtual Reality Company(VRC)是一家 VR 內容製作公司,史匹柏是這家公司的眾多顧問之一。目前史匹柏和 VRC 正在推進一個名為「solely for VR」的項目。

另外,史匹柏今年還會執導由科幻小說改編的電影《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拍攝,書中有一段描寫,主角一貧如洗時,要進入「VR」遊戲世界,戴的就是「想泳鏡般緊貼眼眶」的眼罩,聽起來就是現在的 VR 眼鏡本人。

我們的另一位本土大導演張藝謀,也同樣關注 VR,現在是 VR 公司「當紅齊天」的聯合創始人兼藝術總監。不過張藝謀也坦白說,現在 VR 電影還是未來時,不是想拍就能拍。

另外一個大愛先進電影技術的導演就是李安。

李安正在用挑戰電影行業的技術拍電影《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計劃以 3D、4K、每秒 120 幀頻率(FPS)的技術進行拍攝。

這有何稀奇?電影常被稱為「24 幀的藝術」,也就是說一般主流電影拍攝和放映都是以每秒 24 幀為標準的,此前《哈比人 3》曾挑戰過每秒 48 幀頻率。

《TO 註明》:幀率(Frame rate)是用來測量顯示幀數的量度。所謂的測量單位為每秒顯示幀數 (Frames per Second,簡稱:FPS)或「赫茲」(Hz)。多用於影視製作和電子遊戲。

一般來講,人眼每秒可以分辨 10-12 幀畫面,大腦的視覺處理中心會將每幀畫面保留 1/15 秒。因此,人眼看 15 幀每秒的畫面會是連貫的,看幀率達到了 16-24 的畫面,不會感受到卡頓,很流暢。

但並不是在所有情況下,24 幀電影都那麼好用。很多時候,當電影畫面出現快速動態時,畫面往往會糊成一片,且當視頻分辨率提高以後,落後的幀率更易讓畫面糊掉。如果電影幀率提高,觀眾將會感受到如下變化:

1840128837

《阿凡達》續集曾想要以 60 幀每秒的規格拍攝,但後來退而求其次,選擇 48 幀每秒。而李安則要將 3D、4K、120 幀頻率一次性融合到一起,拍攝史上最逼真流暢的電影。

那些已經看過李安新片《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的業內人士們,表示好極了。藝術家們,有時順應科技,有時引領科技。

(本文獲虎嗅網授權刊載,原標<斯皮尔伯格、李安,这两位导演是怎么拥抱高科技的?>,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