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圖片為:AppWorks Demo Day 活動現場)

AppWorks 創辦人林之晨一開場,先針對台灣目前的兩項經濟政策提出質疑;首先是智慧台灣「工業 4.0 智慧強國」,應該改成智慧台灣「數位經濟」強國(Re-invent Taiwan as Digital Economy)。其次是「新南進政策」,應該更改為建立大東南亞數位經濟共榮圈(Build Greater SEA Digital Ecosystem)。

林之晨認為,AppWorks 和數位經濟共榮圈關係密切!想要了解數位經濟共榮圈是什麼?首先要了解數位經濟。數位經濟是一個生態系,他不是一個產業鏈、供應鏈的型態,生態系裡面有很多的新創公司和創業者。為了讓新創公司和創業者能加入數位經濟,所以成立了 AppWorks  accelerator,這六年的時間培育了無數優秀的創業者和新創公司。然而數位經濟共榮圈還需要兩個元素;一為「資本」(Capital),二為「人才」(Talents),所以近三年 AppWorks 又把資本和人才引進創業圈。

數位經濟共榮圈目前最大的問題為人才招募困難。所有的網路公司都找不到人才,但台灣有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這是台灣目前數位經濟發展碰到的最大問題!

4156

(圖片為:AppWorks 的生態圈)

  • 數位經濟「人均產值」贏過傳統電子業

林之晨提及一個問題,他說很多人都以為數位經濟是一個科技產業,但根據他六年來的經驗,他認為數位經濟不是科技產業!數位經濟是科技+通路行業(Digital Economy=Tech+Channel),亦即數位經濟是科技和通路行業的結合!科技產業厲害之處是他有一個很高的人才槓桿作用(High Talent Leverage),意謂著每一個人的「人均產值」可以很高。因為科技業使用自動化生產或量產的方式讓 「人均產值」可以提高。但根據六年來的追蹤,在 AppWorks 生態系最厲害的兩家企業,創業家兄弟與 91APP,他們每一個人能產生的「營業額」已經高過台灣科技產業最厲害的台積電、聯發科和鴻海。這正是數位經濟公司最厲害之處,就是在「人均產值」已經贏過傳統電子業。這是在這半年之內的反轉!所以台灣人口少,再加上少子化,我們需要一個很高的人才槓桿(Talent Leverage)更應該投入數位經濟產業。

其次,數位經濟不僅是科技業也是通路行業。通路行業是一個高資本槓桿作用(High Capital Leverage),同樣一塊錢可以產生出更多營業額。利用貨物流通性產生價值。創業家兄弟與 91APP 同樣在資本槓桿同樣超過了台灣傳統的統一超商、新光三越和鴻海。所以通路行業是一個高資本槓桿作用(High Capital Leverage),但網路業更是一個更高資本槓桿作用(Higher  Capital Leverage)。

所以,數位經濟不僅是科技業+通路行業,而是科技業 X 通路行業,可以創造 best of both worlds ,並同時擁有人才槓桿作用與資本槓桿作用。台灣是一個人口越來越少、少子化、資本少的國家,所以更應該發展數位經濟,唯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有最高的 Leverage。

令人振奮的是,AppWorks 培育的 275 家團隊的市場估值,已經達到 273 億台幣,過去一年成長了 94%,差一小步就成為獨角獸,下一次的 Demo Day 應該可以說是成為一隻「集合的獨角獸」!

  • 第 12 屆 AppWorks 成員

第 12 屆 AppWorks 的成員,總共有 24 支新創團隊,63 位創業家,平均年齡 31 歲,58% 是來自台清交成政,國際化和創業經驗豐富是本屆一大特色!唯一遺憾是,本屆成員多樣性稍嫌不足,僅有四位女性創業者.期待下一屆有更多女性創業家加入。

今天活動共有 21 支團隊現場 demo;7 支採共享經濟商業模式(on demand economy)、6 支做網路原生電商品牌(EC brand)、5 支從事企業端的 SaaS(Software-as-a-Service)、2 支做 IOT 產品(internet of things)、1 支經營跨境電商(Cross-boarder EC)。

活動最後,林之晨同時也提出四大施政建議,亟力主張讓「網路」與「電商」能成為台灣下一波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1. 責成發展數位經濟的中央二級機關

  2. 放寬大學教育的科系名額限制

  3. 全面調整打壓數位經濟的過時法規

  4. 加入「大東南亞數位經濟共榮圈」

 AppWorks 第十二屆共 24 支新創團隊,TO 為讀者們介紹十二家潛力新創團隊:

  • WeMo

4138

WeMo Scooter 威摩科技以共享數位電動機車車隊,開創新型態智能交通服務,帶給都會人經濟實惠、暢行無阻、充滿樂趣的騎乘體驗。我們期許以永續經營發展的理念,為城市描繪更美好的未來。

WeMo 創辦人 Jeffrey :這裡是我的家,就這麼簡單!我們希望在台灣真正做出一些東西,我們真正有一些自己的品牌,不要整天被人綁架,用著別人在全球的產品。

  • KeylessOK 客來喜

4143

KeylessOK 客來喜研發的 RFID 轉藍芽技術貼片,是一個就地升級且與房卡並行的簡易解決方案,可快速升級飯店門鎖,簡單又安全。我們幫助飯店從硬體升級出發,進一步打造友善的行動端經營環境,同時,還可挖掘旅客大數據,記錄賓客的喜好。

 KeylessOK 創辦人 Eagle :對於這個新的技術有新的想法,希望能幫助飯店業者的行動裝置能推行更多服務給大家。

  • Mr. Living 居家先生

4145

Mr. Living 相信,好的家具並不一定要有昂貴的價格。市面上的家具之所以昂貴,是因為家具從生產到販售的過程中經過了貿易商、批發商以及零售商,最後才到消費者手上,所有的中間商在過程中都提高了產品的價格,卻沒有增加產品的價值。所以,希望改變家具販售的方式,透過網路,直接連結消費者及工廠,繞過層層的中間商,用市價 3~5 折的價格將好的設計帶到消費者家裡,幫助每一個人用負擔起的價格擁有自己最愛的家具。

Mr. Living 創辦人 Victor :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做傳統產業,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下走一步,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 Racbit Sport

4146

Racbit Sport 為賽事主辦單位建置管理系統,主辦單位可以建立一個符合自己形象的 Google 表單,設定加購的商品,使用 coupon 行銷,甚至可以串接自己的網址。

Racbit Sport 創辦人 Tim :  其實最初是幾個朋友想要一起做出改變世界的產品,所以開了一家網站設計公司,我覺得和別的團隊不同之處是,我們有做「切割」!

  • 920 揪愛啉

4148

Order beverages (bubble tea, coffee) online (APP).Take out later or deliver by the vendor.

920 團隊有兩位成員來自馬來西亞,他們針對台灣獨特的手搖飲料文化開發訂購 App,目前已與大台北地區的近百家飲料店、共 30 個品牌合作,包含茶湯會、COME BUY、清玉等。從今年初起,單月營業額以 30% 的速度穩定成長,上個月就有接近 15,000 杯的訂單,消費者回購率高達 80%,廣獲大眾接受。

920 揪愛啉創辦人 Joe : 我自己本身經營診所已經快要十年了!我自己想一想,如果我不改變的話,下面的人也不會改變!如果連大家覺得最爽的醫生都改變了!大家沒有必要不改變。

  • Zuker

4149

Zuker打造共生住宅 (Share House) 平台,讓房東與房客皆能打造出更好的租屋價值與生活。我們希望讓租客們參與生活上的分享,與公共空間的設計規劃,帶大家離開孤獨的房間,讓室友、房子,甚至社區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

Zuker 創辦人 Robyn : 學校教創業很多都是紙上談兵!比較好的做法是實際叫你做,然後給你回饋!給未來想要創業的學生,直接做會比較快。

  • LetsRide

4150

LetsRide 是一個透過 crowdsourcing ,為需要搭乘機車的消費者與司機進行媒合的 App。

LetsRide 創辦人 Eason :  我覺得政府政策應該要多多鼓勵我們這樣的新創團隊! 然後加以輔導我們。

  •  Ooly

4161

Ooly 是一個可調節軟硬度,並實現無穿戴睡眠偵測的智能床墊。床的兩側可根據使用者喜好,獨立調整屬於自己的軟硬度。接到訂單之後,Ooly 會將床墊壓縮進如小冰箱大小般的紙箱內,送至消費者家。拆封後不需組裝,只要插電就可立即享受每個獨特的舒適夜晚。

Ooly 創辦人 Calvin :我們打算在年底進入第一批生產,下半年時間會看大家購買意願,大家有興趣去的話可以留言給我,我們會開放預售,然後會開始完整計畫生產流程。

  • KiWi New Energy

4164

1. The WW 1st P2P Online New Energy Trading Platform Company.
2. KiWi operates an innovative online energy e-commerce and investment platform, which enables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to purchase innovative Solar-based investment.
3. KiWi has its operating headquarter in Delaware/ U.S and will establish global operations in Asia, Europe,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ia.KiWi New Energy

KiWi New Energy 開發家用的太陽能面板,不僅能發展綠能供應互聯網,同時也結合全民認購太陽能板的投資模式,打造 C2C 的能源交易市場。

KiWi New Energy 創辦人 Steve:我希望產官學方面,大家能一起來推動這個方案,讓好的政策能推行!縮短行政流程,做到線上化,希望大家能幫忙。

  • 永動科技

4163

RunningQuotient is a runner’s virtual coach. RQ provides runners the true information and useful guidance about their running according to their training records. Coaches can follow and analyze their trainee quickly on RQ.

為「嚴肅跑者」開發科學化虛擬教練系統的「永動科技」,以 RQ (RunningQotient) 網頁系統提供科學分析與過量訓練風險預警,身為共同創辦人的知名「鐵人三項」選手徐國峰,為產品專業度做最佳保證。因應現在智慧型穿戴裝置的普及,永動科技與 Garmin 長期合作,將 RQ 置入 Garmin 所有運動系列產品,系統上線不到三個月,註冊人數已逼近 3,000,下一步將開發虛擬教練 Chat bot,提供更細緻的個人跑步訓練。

永動科技創辨人 Jack:如果在座朋友有興趣,可以和我借 Garmin 手錶,我可以讓你知道你的「跑力」有多少!

  • ISAY AROMA 聊療

4167

ISAY AROMA 聊療打破芳香療法= SPA 按摩或居家香氛等 ONE FOR ALL 精油產品的刻板印象,將諮詢概念導入網路科技,找到個人專屬精油配方產品的芳香療法品牌。

ISAY AROMA 創辦人子齊:就像是我們的前期試用者,他們做完測驗後,發現商品十分有效,過半人會選擇回購。

  • 癒善坊

4168

癒善坊的創業目標是藉由暸解,陪伴病人走過療癒的過程。現階段,我們根據糖尿病友的醫療數據設計膳食,當糖尿病友膳食供應發展穩定後,也會繼續針對腎臟病、高血壓、癌症病人提供健康美味的病友膳食。

癒善坊創辦人煥基(過去為牧師):即便是在教會服務,都是走入人群去服務人,食物是服務人的身體,教會是服務人的靈魂,都是服務的一種。

  • Fugle

4169

Fugle is a fast and smart investment research workspace.
With the advanced vertical search engine and recommender system.
Fugle is also an info-card platform to sell their data to investors for finding insights from heterogeneous info/data.

Fugle 建置股市資訊查詢系統,甫上線 3 個月,不重複使用者已接近 5,000 人,其中有九成為專業產業分析師、會計師、金融從業人員,近期已陸續在 LINE 與 FB 發展 Chat bot 服務「Fugle 股市小幫手」,提供使用者更即時且個人化的資訊服務。

Fugle 創辦人 Anyway: 我們一直覺得像這種機器人,看似能夠取代很多人力,實際上需要高度專業還有人帶來的 know-how,還是需要人才能完成,所以像這樣的服務能大幅提升各方面從業人員的效率,讓大家能夠專注在那些只有人能夠完成的專業研究上!

 

無法參加這屆 AppWorks Demo Day #12 感到遺憾?快來看看以下連結的現場影片~~~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fVhuKxjMw[/youtube]

(圖片來源: AppWorks 官方提供,未經授權請勿刊登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