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以來,提姆·庫克(Tim Cook)治理下的蘋果似乎遇到了不少麻煩。無論是系統軟體所暴露出的各種 Bug、iPhone 6S 銷量被業界普遍認為的不及預期,還是股價下跌、市值被超越,亦或是推出 iPhone SE 和近日 10 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更或是從各路爆料收集而來的有關蘋果下一代 iPhone 產品可能無重大創新的各種花邊新聞,都匯聚成了討論蘋果衰敗的有力證據。讓蘋果一時間處在風口浪尖。
而談及蘋果衰敗,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其實自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去世後,在諸多媒體眼中蘋果就已經不是此前那個蘋果了。而有關蘋果能否繼續創新的質疑也從未停歇,看衰蘋果未來的論調更是此起彼伏。庫克治下的蘋果每一天都是在啃賈伯斯留下的老本,無論蘋果推出的產品如何,財報利好還是利空,股價如何變化,在部分媒體眼中看到的都是蘋果未來的一片黑暗。蘋果衰敗只是時間問題。
而用時間來談及談一家公司的衰敗,自然讓人無可反駁,畢竟從歷史規律來說,任何事物都逃不過衰敗的命運。而在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巨人大廈傾覆的前車之鑒下,蘋果的今日輝煌在明日也許就是落幕黃昏也未曾可知。
而在蘋果連續兩季財報展現出增長乏力之後,唱衰蘋果已成為新的政治正確。畢竟從趨利避害的認知選擇來說,唱衰比看好顯然更為保險,所需承擔的打臉風險也無疑更小。但個人認為:在當前就談蘋果衰敗,似乎有點為時過早。至少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個人認為蘋果離衰敗尚遠。
- 一、蘋果衰敗論的兩大核心論點站不住腳
看衰蘋果,理由頗多,無論是從產品增長率,還是在未來佈局,亦或是投資收購等等方面皆可作為理由。而這一切理由背後的論點卻只有兩個:一是賈伯斯之後,蘋果再無創新;二是若賈伯斯還在,蘋果定然不會如此如此。然而仔細審視這兩大論點,我們卻發現,這兩大論點似乎都不是那麼站得住腳。
1、蘋果創新能力依舊,賈伯斯到庫克,蘋果的創新從顯性時代步入隱性時代
我們常嘆賈伯斯之後,蘋果再無創新,在分析之後筆者認為:我們所哀嘆的蘋果在賈伯斯之後再無創新,其是是將著眼點放在了蘋果在賈伯斯之後沒有「創造」,而非是蘋果沒有「創新」。從創新來說,實際上庫克治下的蘋果其創新能力依舊處於行業頂級水準。
何處此言?首先得區分何為創新,何為創造?所謂「創造」:就是把以前沒有的事物給產生出來或者造出來。所謂「創新」:則包含有更新、創造新的東西、改變這三層含義。
在此定義上我們回首賈伯斯和庫克在蘋果產品上展示創新的不同方式,我們能夠發現的事實是:賈伯斯時代的蘋果,更多的是推出新的產品類別,諸如推出 iPod、iPhone、iPad 等產品;而庫克時代的蘋果,則更多的是在完善現有產品的內在解決方案,為各類產品帶來 Touch ID 指紋識別、64 位移動處理器、Apple Pay、3D Touch 等等。
在此我們也能很清晰得到的結論是:庫克時代的蘋果和賈伯斯時代的蘋果一樣,其創新能力依舊,而唯一的變化在於展示蘋果創新能力的方式。賈伯斯展示蘋果創新能力的方式是用新產品創造行業新需求,而庫克展示蘋果創新能力的方式是用新的解決方案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賈伯斯到庫克,蘋果的創新從顯性時代步入隱性時代。
2、若喬布斯還在世,蘋果定然不會如此如此
若第一點質疑「蘋果在賈伯斯之後創新能力不在」已經站不住腳,那麼第二點「若是賈伯斯還在世,蘋果定然不會如此如此」則更顯得荒謬,當然也可以說更顯得智慧。畢竟歷史不可假設,而賈伯斯的去世,更讓這種臆想變得不可證偽。所以我們在當前無法證明:若是當前賈伯斯依舊在世,他是否會為蘋果帶來一番新氣象,他又會將蘋果帶往何處,是更好還是更差,iPhone 是更極致還是依舊如此?
但是我們所應當知道的是,賈伯斯也是人,他也並非盡善盡美,他的許多見識或者說固執在當下已被證明是錯誤的,物理定律他也得遵守而不可違反。並且不要忘了的一點是:賈伯斯已經去世,而他在讓庫克接任時說的一句話是:不要想如果是賈伯斯他會怎麼做。
拋開不可證偽,個人也想做個假設,提幾個疑問:若是賈伯斯還在,那麼在大屏趨勢下,你認為他在當前是會固守所謂單手操作最佳尺寸的 3.5 英吋還是加入大屏行列呢?若是賈伯斯還在,那麼此前其對中國市場的不待見又是否會放下身段來迎合中國市場呢?如果賈伯斯還在,那麼在 iPhone 6 這樣的全金屬產品上,他能突破金屬對天線信號產生屏蔽的物理限制,讓 iPhone 在全頻段支持下純然一體而無兩條白帶?別忘了,賈幫主推出的 iPhone 4 還有信號門呢。
所以個人認為,面對滔滔大勢、物理定律,即使賈伯斯在世,他也會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但幸運的是,賈伯斯在他最為輝煌的時刻離開了(抱歉,對賈幫主大不敬了),而讓後續的一切可能變得不可證偽,留下的只是我們對其傳奇的無盡仰望和遐想。
從蘋果衰敗論這兩大核心論點來看,顯然這兩大論點站不住腳,而在核心論點之外,我們也可以從其他幾個方面來證明蘋果離衰敗距離尚遠。
二、蘋果對產品技術更迭把控能力的強悍,帶來銷量刺激與後續更大回旋餘地
這一輪蘋果衰敗來得洶湧澎湃,而其導火線無疑是業界傳聞的 iPhone 6S 銷量不及預期,以及其所帶來的蘋果新財年連續兩季財報所展示出的蘋果產品銷量、利潤、營收增長率停滯乃至大幅下滑的連鎖反應。而我們也總是善於從結果去反推原因,所以我們將 iPhone 6S 銷量不力的原因抽絲剝繭後將其歸結為蘋果創新的乏力和競爭對手的崛起,以至於蘋果產品在當前難以吸引消費者買買買。
從營收結構來說,iPhone 產品無疑對於蘋果至關重要;而 iPhone 6S 的銷量不力,希望只能寄託在下一代 iPhone 產品上。而當我們從業界各路爆料哪裡林林總總的得到有關 iPhone 下一代產品可能存在的諸如可能的外觀小改再加上全新芯片和運行內存,以及無線充電、雙攝像頭、防水功能以及 3.5 毫米耳機接口等。而這些功能咋一看早在卻已是相識已久。並非重大創新,而面的這些相識已久的功能,我們似乎可以據斷定蘋果的這些功能難以打動消費者,所以似乎也可以事先為 iPhone 的下一代銷量做一個看衰預期。
但在看衰之時,我們也應當記得的是:蘋果在產品技術更迭節奏把控上的無人能敵。從歷史來看,蘋果總是善於在消費者欲求臨界值的時候,釋放出此前市場已經培育完畢的功能,以此來收割 iPhone 消費者壓抑已久的需求。
那麼從這個層面來說,蘋果下一代產品中傳聞的這些功能,是否會對消費者產生吸引力呢,是否會在此讓 Android 消費者倒戈呢,個人認為可能性極大。
當然,也是得益於蘋果極強的產品技術更迭節奏把控能力,讓蘋果在此後產品中有了更大的回旋餘地。縱觀安卓,可以發現,當前其核心賣點已幾乎消耗殆盡,產品創新賣點已經越來越少。而蘋果產品還能夠有更多的方式去吸引消費者。
三、蘋果在產品、功能上對行業的引領能力依然一騎絕塵
衡量一家廠商是否衰敗或者是否具備影響力,一個很好的方法是觀察其推出的產品、功能是否具備引領行業的能力,能否帶動產業鏈的整體進步,讓業界聞風而動,時刻跟隨。而從這一點來衡量蘋果,很顯然的是當前蘋果並沒有衰敗,其行業引領能力依舊是無人能及。
從歷史來說,蘋果在諸多設計或者功能上並不是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諸如 2.5D 弧面玻璃、光學防抖技術,在智能手機上最開始使用的是諾基亞而非蘋果,但真正讓 2.5D 弧面玻璃、光學防抖技術成為行業准入的卻是蘋果,這無疑是引領能力的一種體現。而在當前或者未來,我們也看到,蘋果的引領能力和影響力依舊。無論是我們吐槽已久的 iPhone6S 的設計還是只為迎合消費者的土豪金、玫瑰金色澤亦或是並沒有什麼卵用的 3DTouch,以及當前還尚未證實的下一代產品的傳聞功能等等,都引起了業界不少廠商的跟隨。
而在當前蘋果被飽受批評的在諸如虛擬實境、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定新興領域進軍遲緩的問題上,不可忽略的現實是:雖然蘋果當前沒有拿出諸如相關產品,但是業界對於蘋果在這些領域的動向卻是十分關注,對於蘋果可能出現的產品保持著高度警惕,而在各種預測中,也從未忘卻蘋果可能帶來的影響,蘋果的一席之地依舊穩固。
四、單一功能的超越並未撼動蘋果的根基
從當前業界來說,許多競爭者在產品功能上對蘋果實現了某些功能的超越,諸如快速充電技術、續航或者夜拍。而部分競爭者更是使用提前推出蘋果可能推出的新功能的此類策略,以此來截流蘋果產品新功能的新穎度。然後以推出時間先後順序來標榜創新性,
但是從實際來說,這些功能的超越和推出時間的先後,並未撼動蘋果的根基。如前所述,蘋果對產品技術更迭節奏的把控,使得其能夠在臨界值到來之前釋放需求,刺激銷量並穩固根基。並且這些超越,並未將蘋果的綜合優勢打壓下去,在業界的各路測評中可以看到的是,蘋果軟硬件一體化優勢所帶來的綜合體驗在當前依舊是行業標桿。
五、蘋果的改變並不等於蘋果忘記專注
我們總喜歡沈浸於歷史,而對當前變化感到不適應。並將這種不適應錯誤的認知為不合時宜。這些年來,隨著蘋果相繼推出 iPad mini、iPad Pro、iPhone SE 等等產品。使得蘋果的產品線由此前的精簡一步步變得開始變得繁雜,而這種改變似乎很難讓人接受,也很容易讓人認為蘋果已經忘記了專注,轉而通過產品的變化組合來套取高額利潤。
而蘋果的一些投資更讓它備受爭議,無論是此前近 30 億美元收購 Beats,還是近期 10 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都讓人看不懂蘋果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而正是這種改變與看不懂,被諸多人士認為這是蘋果喪失了專注的結果。蘋果此舉無疑是在病急亂投醫。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首先需要正確理解一點的是:專注並不是固執的一成不變,更不是對新趨勢視而不見。其次從實際來說,我們發現當前蘋果的種種行為,其也並未喪失專注。蘋果依舊是在其已有產品線上精耕細作,而蘋果產品線組合的改變,也讓其接觸到了更多的用戶群體,收割了更大市場份額,並且為後續諸如服務營收奠定了用戶基礎。
而蘋果大手筆的收購、投資,雖然在當前讓人看得是一頭霧水,但是以此就否定投資價值似乎也太過草率,畢竟蘋果的人雖然有錢,但他們也不傻。其投資究竟有何目的,或許在後續將會持續顯現。
結語
進入 2016 財年以來,蘋果連續兩財季財報數據表現將其增長乏力的現實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從財報來看,蘋果的困局、瓶頸的確存在。但是個人認為:瓶頸初現、增長乏力並不等於蘋果將進入衰敗期,而從上述幾個方面來說,要談蘋果衰敗,可能真的為時過早。不妨在觀察觀察。當然,蘋果當前遇到了挑戰是不容否認。
(本文獲虎嗅網授權刊載,原標<唱衰苹果已成政治正确,但这五点显示苹果离衰败尚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