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th Hacking 沒那麼神秘難懂:四個步驟,來為產品做個市場實驗吧

12546955025_23fc690e2c_z

《TO 導讀》:到底什麼是「Growth Hacking」?與傳統行銷有何差異?本文指出 Growth Hacking 概念更具備豐富的數據衡量能力,並透過測試市場,反覆實驗「產品使用」與「公司成長」之間的關係,但下一步要如何去運作實驗結果,本文也有詳細步驟說明。

Alpha Camp 與台灣新創競技場(TSS)共同舉辦一系列共三場的線上講座 Global Minds Series,4/19 第一場邀請到成長駭客內容網站 Growth Hackers 的共同創辦人 Morgan Brown 分享。

在分享開始之前,創業學校 Alpha Camp 創辦人陳治平 (Bernard)開門見山地說,「我不是很喜歡 Growth Hacking 這個詞」。相信很多人或許和 Bernard 有一樣的感受,隨著〈Growth Hacking〉 一詞在近幾個月被極度剝削之下,似乎變得像熱門字眼 — — 「大數據」、「物聯網」、「智慧 OOXX」等等一樣,有點不好意思大聲嚷嚷將其做為標語。不過,在產業邁入科技導向的時代,Brown 表示成長駭客相較於傳統的行銷,的確內含了更豐富的數據衡量能力。

另一方面,相較於網路上的行銷工具包,例如「五十個增長用戶數的方法,尤其是第二十八個」,Brown 的演講內容回歸團隊組建的核心,提出帶領一支成長駭客的團隊可遵循的步驟。

他認為,團隊內每一位都應該擁有「成長」的使命,並且反覆實驗「產品使用」與「公司成長」之間的關係,從實驗中學習到愈多,成長幅度也愈高。

Brown 舉例最為人所熟悉的 Airbnb 案例,說明他們將租屋訊息分享至 Craigslist 只不過是眾多實驗中的一個,但 Airbnb 持續、快速地提出新想法並從中學習,讓他們的成長幅度超越了其他對手;又像是 Twitter 於 2011 年開始增加每週的實驗次數後,用戶數量快速地成長。

cv1
心元資本投資的 Calm 也從這樣的實驗精神中激發而來。Calm 的團隊位於美國舊金山,提供冥想的體驗與紓解生活壓力的管道,在 App 或網站上點選冥想的類型、時間與週期,便能隨著音樂放鬆身心。

cv2

在 Calm 之前,創辦人 Alex Tew 曾經在 dot-com 時代即將泡沫化之時,創建了一個網站並以一個像素一美元的價格,販售給網路公司留下他們在歷史上的倩影,最後賣出了一百萬個廣告版位,獲得了第一桶(美)金。

cv3

在這之後,Tew 陸續創辦了一些公司,他也不避諱地承認有許多計劃並未如預期進行,但也有些成功走紅,像是 Sock and Awe 這網站讓人們往小布希臉上丟鞋,總共吸引了一千萬名玩家。在這麼多快速與持續的實驗中,2011 年時,他建了一個網站,叫做《Do Nothing for 2 Minutes》(放空兩分鐘),一個星期內用戶的造訪次數從零成長到兩百萬次,也因此成為了 Calm 的前身。今天,Calm 已經擁有眾多付費的訂閱用戶,並且出版了大獲好評的書籍,和死心塌地的用戶們一同推廣一個平靜、零壓力的世界。

實驗後的火花如此美好,那如何進行實驗、檢視成果呢?Brown 提出了四個步驟與討論的建議流程。

  • 實驗的四個步驟:

想法激盪(Ideate)
想法是成長的燃料,在這一階段,應邀請全公司一起參與,基於 AARRR 模型激盪想法:

.如何取得用戶(Acquisition)
.用戶的初次造訪體驗(Activation)
.用戶回訪率(Retention)
.如何創造營收(Revenue)
.用戶是否推薦你的產品(Referral)

cv4

將這些想法寫成「實驗的假說」後,由於假說的品質對於實驗效果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必須透過數字、證據、可行度與合乎情理與否來衡量品質。

  • 聚焦與排序(Prioritize)

接著,基於企業目標與關鍵結果的核心(North Sta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將實驗假說依據以下三個問題(ICE 分數)排序,不要將時間浪費在無法操作的想法上:

.實驗結果造成的影響力(impact)?
.實驗成功的信心程度(confident)?
.實驗需要的時間、資金與投入程度(effort)為何?

  • 測試(Test)

Brown 表示,在他擔任營運長的房地產媒體 inman,往往一個測試結束後會立刻進行下一個,雖然可能會互斥因而影響結果,但他補充,「我們並非真正的科學家,重點是快速開發業務」。

  • 分析(Analyze)

每一次的實驗分析後,都必須學習到如何優化產品並清楚地與團隊分享,避免往後重複無意義的測試。每週的團隊會議對於知識分享便非常重要,Brown 提醒,這是流程會議而非腦力激盪的時間,務必討論出作法、任務與實行速度,以下是他的建議流程:

.檢視目標並更新重點任務(十五分鐘)
.檢視上週的敏捷測試(十分鐘)
.從完成分析的測試中學習到的重點(十五分鐘)
.挑選這週的敏捷測試(十五分鐘)
.idea backlog review and favorites(五分鐘)

最後附上 Brown 團隊的測試模版與簡報

(本文獲合作夥伴心元資本授權刊登轉載、調整標題,原標題為〈成長駭客有什麼特質?找到像科學家一般熱愛「實驗」的夥伴〉,圖片來源:uberof202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追蹤心元資本 Facebook 專頁,了解最新產業觀察)

  • 延伸閱讀:

微軟、Indiegogo 工程師都在夯這個,每週流量成長駭客秘訣直送到家
流量成長駭客最愛分析工具有哪些?未看先猜 Google Analytics
我這輩子當混血兒的機會來了:Growth hacker 是老闆都在找的美麗混血兒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