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公司的世紀騙局?血檢公司 Theranos 的 90 億美金去了哪裡

《TO 導讀》:曾經備受高度期待的血液檢測公司 -「Theranos」,公司名稱由治療「therapy」和診斷「diagnosis」拼成,聽起來就是個專業且權威的公司。創辦人伊麗莎白・福爾摩斯(Elizabeth Holmes)被媒體譽為醫學界女版賈伯斯血液檢測女王、正妹富豪等稱號。她擁有 500 個員工,公司被估價 90 億美金,30 歲那年就登上富比士全球 400 最年輕女富豪的行列。她曾經是萬眾矚目的明星創業家,獨創的血滴代替抽血檢查技術一度被認為將會顛覆 760 億美元的血檢產業,但沒想到日前被媒體揭露根本是騙局一場。

2015 年 10 月,《華爾街日報》的記者 John Carreyrou 曾報導過 Theranos 公司岌岌可危,沒想到點燃了導火索,這家公司從裂紋到轟然倒塌,只花了 6 個月,19 歲的史丹佛輟學生 Elizabeth Holmes 曾經是閃耀的創業模範,但幾乎一夜之間就被拉下神壇。

如果你想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迅速毀掉一個品牌,吹破 90 億美元的估值,那你真應該看看 Holmes 團隊是如何做到的,從 2015 年 10 月 16 日到現在,半年多時間毀掉一家公司,他們成功了。

就在今年 4 月份,《華爾街日報》曝光聯邦監管局已經介入調查,Theranos 實驗室很可能被吊銷醫療行業從業資格,Holmes 以及公司主席 Sunny Balwani 可能會被處以 2 年禁業的懲罰。他們當然可以申訴,但希望渺茫。該公司號稱的突破新技術,其實一點用都沒有。Theranos 公司和管理團隊一直以來都在慢性自殺。

問題在於,這家曾轟動一時,號稱從手指頭採樣幾滴血,就能替代傳統抽血檢驗的高科技,怎麼就是一場騙局,曾信誓旦旦要顛覆 760 億美元血檢行業的明星公司,怎麼這麼快就灰飛煙滅?

當時來自華爾街時報的調查記者聯繫到 Theranos 公司,表示掌握許多可信的材料,可以證明公司內部出了岔子,希望聯繫到公司管理層進行採訪。對此,Holmes 團隊只是付之一笑,先是表面上不以為然,然後暗地裡阻攔採訪。

當記者的文章最終被曝光,並且是以頭版頭條的形式,嚴厲質疑公司技術的有效性和準確度時,公司管理層依然堅決否認,宣稱報導都是「誤導和誹謗」,指責調查報道「都毫無根據,信息源都來自有過節的前員工以及競爭對手。」

在自己網站發表長篇大論,否認報道的所有事實,堅稱調查記者完全錯了,即便報導作者曾兩次獲得普利策新聞獎。否定別人的一切,只有自己的才是對的,即便自己的結論沒有任何數據支撐,也沒有任何第三方的認證。

不僅要在官網上全盤否認所有指責,還要上電視表達被誹謗的憤怒。言之鑿鑿:「如果你想做點偉大的事業,總有人站出來阻撓你。一開始人家會認為你瘋了,之後他們會與你對抗。但是最終,你還是會改變世界。」同時還要扮演出無辜震驚又失望的樣子,「這家知名報紙竟然會刊登這樣的稿件…」

即便公司內部研發流程對外完全保密,但是面對公眾要堅持「無與倫比的透明度」。對於公司做過的試驗,要誇大其詞,誇張臨床志願者的數量,誇張試驗數據的厚度,一定要在真實數據後面多加幾個 0,但對於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只口不提。

還要威脅公司前首席科學家的遺孀,威脅她不准告訴媒體,不准曝光她的丈夫生前曾花了 8 年時間,在 23 名志願者身上試驗這種新的血液檢測技術,但是沒有一個是靠譜的。不准這名遺孀告訴媒體,在丈夫自殺之前,不斷重復「沒有一個是有效的」。威脅她,如果再和媒體聯繫,就採取法律手段。

暗示你們正在申請 FDA 認證,因為 FDA 是當前最嚴格的醫藥標準。當你們公司的醫療設備未能通過,當你們公司提供的 240 個血液樣例中,只有一個檢測結果正確時,你們只是依然表現得胸有成竹,這些都是產品研發步驟的必經階段。

要保證投資人千萬不能成為公司董事會成員。即便他們已經投了超過 7.5 億美元。相反,要在董事會安插知情人或者是退休的知名學者和政治家,他們與公司沒有任何利益關聯,所以對於公司內部運作漠不關心。

要宣稱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經提交給同行審閱,提交給第三方驗證機構核查,但對於細節,一定不能公開,要像保護傳家寶那樣,保護自己的技術專利。到了要拿出結果的緊要關頭,能拖延就一定要拖延,想出各種理由和藉口,但就是不公開結果。

要假裝自己的合作夥伴都是大牌公司,比如 Cleveland Clinic 以及舊金山的 Dignity,至於有無真正實質性的合作,都無關緊要。

當 Safeway 放棄協助公司在全美 800 家超市推廣理療中心,當 Walgrenn 連忙撇開與 Theranos 的合作關係,你們只是默不作聲,即便已經花了千萬美元的起始資金。

即便十多年的研發毫無進展,也一定要雇傭上千的員工,燒掉不計其數的現金,Holmes 就像個演員,在大眾面前無所顧忌地表演,甚少有人知道背後的真相。

而當媒體開始質疑,就閃爍其詞,乃至全盤否定Holmes 曾作為明星校友來到史丹佛演講,她告訴史丹佛畢業生,「當你有了備選計劃,你就相當於承認離成功漸行漸遠。」她的話對於開發個 App 或許有效,但對於不可能實現的血滴檢測技術,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延伸閱讀:醫學界女版賈伯斯 Elizabeth Holmes,即將革新血液檢測市場?

(本文獲《tech2ipo》授權刊登轉載,原標題為〈从 90 亿美元估值到灰飞烟灭,血检公司 Theranos 只用了半年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