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休息就休息,別內疚】掌握工作高效率比例:每 52 分鐘就休息 17 分鐘

14495940364_d1e8515c2b_z

根據通說法則,你之所以效率低下,是因為之前沒有休息足夠長的時間。一般來說,每日清晨都是人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刻。但即使如此,你最多也只能集中 90 分鐘的注意力。而其他時間內,你最好每工作一個小時,就讓自己休息 15 分鐘。

我最喜歡的工作方式,就是少工作,多休息。

當你在工作中途,總是頻繁地停頓,注意力不集中。感覺自己很少集中注意力,也許因為你應該休息了。根據 Tony Schwartz,能量工程 CEO 的話說:「你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規劃好中途的休息時間。休息能提高你的注意力,讓你重新集中精神。而休息過後,你也能更進一步地審視自己之前的工作計畫和目標。」

而在讀這篇文章前,我要先指出。你之所以不願意休息,是因為內疚。內疚讓你不知疲勞以及過於緊密的勞動。從內心深處,感覺到疲勞會讓我們感覺「自己真正的在工作」。但真正的生產力,不是在於你每天做多少事情,而在於你每天都完成了多少事情。而休息能讓我們工作的更聰明,也更有效率。

因此這才顯得休息如此重要。如果你是知識型工作者,換句話說是腦力工作者,你工作激情與否和你的能量與專注掛鉤。這意味著,你的休息時間也同樣是受益的一部分。休息主要是用來補充你的腦力。

那麼問題來了:最佳休息時間和頻率是什麼?可以先看看科學家怎麼告訴我們。

  • 上午工作:至少每 90 分鐘休息一次

在一整天裡,我們的能量像海浪一樣上下波動。這就好像睡眠 90 分鐘的週期,每個週期都在交替。我們在白天也有一個類似的節奏,大概每 90 分鐘交叉一次。而其中最好有 20 到 30 分鐘的休息時間。

  • 在中午:運用番茄工作法

在中午和晚上的時候,我們的生物鐘已經趨向於穩定。儘管如此,我們應該採取更穩定地休息頻率。因為如此,番茄工作法可以很好地平衡我們的工作和休息。

番茄工作法很簡單:你在二十五分鐘內只做一件事,然後休息五分鐘。然後連續重複三個迴圈。等當第四次的時候,你可以有 25 分鐘的休息時間(甚至更多)。

這種方法很有效,因為它能逼迫你在短時間只專注一件事。而這種休憩法則也是非常有架構性易於實施。

註:番茄工作法是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是由法蘭西斯科·西裡洛在 1992 年創立的一種相對於 GTD 更微觀的時間管理方法。

使用番茄工作法,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將番茄時間設為 25 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在紙上畫一個 X 短暫休息一下(5 分鐘就行),每 4 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番茄工作法極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

  • 在普通情況下:每工作 52 分鐘就休息 17 分鐘

DeskTime 是一家用軟體追蹤人們桌面活動的公司,根據 DeskTime 公司對職場中 10% 最高效人員所做的調查,發現他們平均每工作 52 分鐘,就讓自己休息 17 分鐘。

當然,每個人的工作情況都有所不同,也許每工作 52 分鐘就休息 17 分鐘,並不適合你。但這仍然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模範,至少讓你知道規律並頻繁的休息,有助於保持你的工作效率。沒准 17 分鐘休息時間對你來說難以把握,但是我認為每工作一個小時,至少要休息 15 分鐘。而這種頻率值得嘗試,因為你很快就會感受到頻繁的休息對你的專注力有多麼重要。

有趣的是,每工作 52 分鐘就休息 17 分鐘,其實和番茄工作法不約而同。在番茄工作法中,把工作總時間和休息時間平均數,相當於每工作了 52 分鐘,就要休息 21 分鐘。而這 21 分鐘和 17 分鐘相差不多,對不對?這基本可以當做你自己調整休息時間的一個指標。

這兩種觀點都表明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如果你想要更有效率,就應該在工作間隙中多休息。不眠不休地工作只會讓你疲勞,毫無進展。

(本文獲《TECH2IPO》授權刊登轉載,原標題為〈腦力工作者的休息頻率:你效率低是因為你不會休息〉,圖片來源:Christina zur Nedden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iOS 獨立開發者超高效率工作法:每天只工作三小時,多一分鐘都不行
想要有好的 Coding 表現?工程師大大們,睡好睡滿真的很重要啊!
在家工作閉門寫 code 卡有效率?工程師:別鬧了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