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北方,佔據歐亞大陸上大片土地的俄羅斯,也有一位世界級的知名網路創業者。他被稱為「俄羅斯版祖克伯」,因為他在俄羅斯的第一個(可能也是最後一個)創業項目社群網站 VKontakte,跟馬克. 祖克伯創立的 Facebook 如出一轍。
今天,我想跟你講述的就是這位 Pavel Durov:Telegram 和 VKontakte 的創始人,一位連續兩次創業都只用一年就讓用戶量突破千萬的創業奇才,未曾從政卻在 25 歲的年紀就經歷了生死攸關的權力鬥爭洗禮,仍然能挺直腰板、伸出中指的科技新貴。
如果你沒聽說過他,這次千萬不要再錯過了。
如果你沒聽說過他,這次千萬不要再錯過了。
如果你沒聽說過他,這次千萬不要再錯過了
(很重要所以必須說三次)
1984 年 10 月, Pavel Veleryevich Durov 出生於前蘇聯列寧格勒,現在俄羅斯的第二大城市聖彼德堡,父母親分別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他的父親是蘇聯一位有名的拉丁語學家,家裡還有一個大他四歲的哥哥。
小 Durov 的大部分童年時光,在父親任教的義大利城市都靈度過。後來,他遵從父親的意志回到俄羅斯,並在 18 歲時考取了聖彼德堡國立大學的語言學專業。
在校期間,Durov 開始自學程式設計。和 Facebook 創始人 Zuckerberg 的駭客經驗幾乎完全相同,他駭掉了學校網站之後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把首頁換成自己最討厭老師的照片,旁邊配上「Must Die」的字樣…… 儘管學校很快會更換管理員密碼,但他每次都能再度破解掉。
在他的傳記《Durov 密碼》中曾經有這樣的描述:在校期間,Durov 已經不滿足於自己的專業和還湊合的程式設計 / 駭客技術,而是想成為像馬克. 祖克伯那樣的「網路偶像」(internet icon)。
2006 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卻沒有延續父親的事業,而是很快創立了社群網站 VKontakte(簡稱 VK)。
當時,還在德國波恩大學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的哥哥,每天都會抽時間給 VK 寫代碼,在國際長途電話上跟弟弟溝通 VK 的開發工作。很快,以俄語作為第一語言的 VK 獲得了大量用戶。不斷走高的公司前景,顯著增大的開發壓力,促使哥哥回到了聖彼德堡,開始擔任 VK 的首席技術官。
VK 經常被質疑為對 Facebook 的抄襲,而 Durov 則借用蘋果創始人 SteveJobs 的經驗來解釋:「蘋果不也是抄襲 SONY 來的嗎?」(帥氣滿點)
經過早期的快速發展,2007 年 2 月 VK 的用戶數就超過了 10 萬,同年七月超過了 100 萬,次年四月則暴增至 1000 萬,很快就擊敗了本國的競爭對手 Odnoklassniki,成為了俄羅斯最受歡迎的社群網站。
作為最主要創始人的 Durov,擁有 VK 20% 的股權。他中學同學的父親,俄羅斯猶太人社群領袖 Mikhail Mirilashivili,以及另一位聯合創始人 Lev Leviev 等其他投資人,共同擁有剩下的 80%。但 Durov 擁有絕大多數的投票權,這一設計和 Facebook 創立時幾乎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從創立 VK 開始,Durov 整個人的行事風格變得愈發神秘。他極少出現在公開場合,不接受採訪,反倒是他的公司在俄羅斯高調到無以復加,租下了聖彼德堡最著名的勝家大樓(Singer House)的五層和六層,就在聖彼德堡最大的書店樓上。
VK 在俄羅斯的如日中天,讓 Durov 嘗盡了甜頭——然而好景不長,在創立 4 年之後,它終於「被盯上」了。
盯上 VK 的,是在俄羅斯半公開存在的「強力集團」(Siloviki),一支主要由政府、軍方和情報方面的高級官員、財閥的實際控制人組成的政治力量。隨著俄羅斯政局的變換,VK 上開始出現了更多的反對聲音。而 Durov 對這些內容和活動的放任不管,加劇了由寡頭統治的當局在互聯網上面臨的輿論壓力。
相信到了這裡,大家都能理解為什麼「強力集團」需要加強對 VK 的控制了。
他們首先派出了鋼鐵大亨愛麗舍·烏斯馬諾夫,他控制的 Mail.ru 是俄羅斯和東歐地區最大的電子郵件服務商,類似「俄羅斯版雅虎」。(對了,Mail.ru 還是 Facebook 的投資方喲。)
2011 年,Mail.ru 成功收購了 VK 39.99% 的股份,稀釋了 Durov 所持的股份,並計畫進行更多收購。而 Durov 在 Instagram 上發佈了一張照片,作為對試圖吞併 VK 行為的回應。現在,這張照片已經被刪除了:
遺憾的是,Durov 一個人的堅定,無法逆轉自己對 VK 控制權正在流失的現實。
2011 年 12 月,出於對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遭人操縱的質疑,俄羅斯抗議者在 VK 上組織了一次活動。此事成為了克林姆林宮出面對 Durov 實施打壓的導火索。然而,面對刪除帳號和頁面的命令,Durov 依舊沒有執行,而是把自己的 VK 頁面、Twitter 和 Instagram 帳號變成了戰場,用可笑的萌寵圖片來表達自己的異見:
隨著 Durov 一次又一次反抗政府的審查要求,即便在俄羅斯國內已經如願成為互聯網偶像的他,也不再能夠因為名聲而免受責罰。就在他發佈這張照片的當晚,一支身著迷彩軍裝的武裝部隊造訪了他在聖彼德堡的家,敲門試圖進入,但遭到了他的拒絕。
這些人一個小時左右後離去。Durov 對傳記作者表示,關於那天發生的事,「他也不知道為什麼,心中有個聲音告訴他,要拒絕(政府的要求)。」
可能是由於察覺到,自己失去公司控制權的情況已經無法挽回,Durov 的心情反而更好了。2012 年有一天,他和公司的幾位同事用 5000 盧布的紙幣折成紙飛機,從位於聖彼德堡最繁華地區的勝家大樓辦公室的視窗往下扔——當天,他們一共扔了超過 20 架紙飛機。
2013 年有一次,VK 公司被員警清查,Durov 本人被指控開車碾壓了一名交警的腳,卻因為「失聯」而未遭逮捕——現實是,Durov 根本不會開車,連駕照都沒有……
在他失聯的這段時間裡,「強力集團」完成了對 VK 的「接收工作」:
1. 2013 年 4 月,基金公司 United Capital Partners 收購了 VK 的另外兩名大股東所持有的 48% 的 VK 股權。UCP 的管理人是俄羅斯政商大亨伊利亞·謝爾波維奇,而他在情報機構克格勃工作時是伊戈爾·謝欽的下級。後者現在是俄羅斯石油公司董事長,也是當時俄羅斯政府重要的商業親信。
在這筆交易完成之前,Durov 一直不知情。早在失聯之前,他和這兩位公司創始股東的關係已經交惡,還一度刪除了他們在 VK 的頁面。
2. 幾個月後,Durov 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表示「剛剛和朋友度假回來」。這年十二月,他被迫出售自己所持的 12% VK 股份給俄羅斯電信運營商 MegaFon 的 CEO 伊萬·塔弗林。塔弗林隨後很快將這些股份又轉手給了 Mail.ru。
3. 加上剛拿到的 12%,Mail.ru 一共持有 VK 52% 的股份,實際控制了這家社群網站。在 2014 年 9 月,Mail.ru 從 UCP 手中收購了該基金持有的全部 VK 股份,相當於全資控股了 VK。
至此,VK 在兩個大股東 Mail.ru 和 UCP 的運作下,正式完成了「國有化」。
曾幾何時,習慣了對抗審查的 Durov,對 Zuckerberg 配合俄羅斯政府的行為深惡痛絕。然而在 2014 年,VK 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公開審查並刪除親伊斯蘭國帳號和頁面的社群網站,遠早於 2015、2016 年才開始行動的 Facebook 和 Twitter。
截至 VK 資料的最新一次披露,它的用戶數突破了 3.5 億,比全世界講俄語的人口的總數還要多;月活躍用戶高達 4600 萬,達到 Facebook 在俄羅斯的四倍水準;公司估值也突破 30 億美元。Durov 締造了 VK,但 VK 的成功已經不屬於他。
別以為這位年少成名的創業者會被這點兒挫折影響。Durov 沒有時間黯然神傷,還有新的機遇在等待著他。
你可能想知道,在 2013 年失聯「度假」的那幾個月裡,Pavel·Durov 去哪兒了。
其實早在員警闖進 VK 辦公室清查公司的幾天前,消息靈通的 Durov 就帶著自己的哥哥,以及少數幾個在公司裡信任的同事,從聖彼德堡搭乘飛機離開了俄羅斯。他們來到美國東北部美加邊境上的水牛城(Buffalo)。
就在這裡,他們創立了 Telegram,一款用戶增長速度之快與 VK 比肩,僅僅三年不到就火遍全球的加密聊天服務。
彼時的 Durov 已經適應甚至開始享受四處漂泊的理想生活。他賣掉了自己在聖彼德堡和俄羅斯其他地方的固定資產,換得了一大筆錢。向塔弗林出售 12% VK 股份之後,Durov 已經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流放者——俄羅斯不再是歡迎他的祖國。
早在第一次被員警上門查水錶時,Durov 已經開始察覺到自己的電話、電子郵件,甚至 VK 都有可能被監聽。而這次的自我流放,給他帶來了一次全新的機會。身為數學和電腦天才的哥哥主導了 Telegram 加密協定、應用架構的設計。在回到俄羅斯之後,Durov 正式發佈了 Telegram 的第一個版本。
就在 2013 年 8 月 Telegram 發佈不久後,UCP 基金宣佈由於該專案使用了 VK 的資產(開發人員),專案應該屬於 VK。結果,當然是沒讓 UCP 得逞了……
Telegram 跟歐美用戶已經非常熟悉的 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 沒什麼不同,可以發文字、語音,也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表情貼紙進行聊天。Telegram 用戶的帳戶名和手機號綁定,登錄沒有固定的密碼而是完全依靠隨機生成的簡訊密碼登錄。
2013 年 10 月,Telegram 的日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了 10 萬人。而次年 1 月 Facebook 收購 WhatsApp 的消息,讓人們開始擔心大型網路公司最終會成為用戶隱私的突破者,間接導致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 Telegram 用戶暴增。在這一消息傳出後的幾天內,Telegram 就增加了超過 800 萬的用戶……
2014 年 4 月,Durov 通過一封搞笑的辭職信促使 VK 董事會解雇了他。他很快離開了俄羅斯,來到了大西洋島國聖基茨和尼維斯,給該國的糖業協會捐了一筆錢,從而給自己搞到了一本新的護照…… 瑞士銀行也提供了 3 億美元的現金給他,現在,他終於可以全身心放在 Telegram 上了。
到了 2014 年底,Telegram 宣佈它的活躍用戶數已經超過了 5000 萬,每天發送的資訊數量超過了 10 億條,每星期的新用戶註冊數超過 100 萬——而且還在增加!在 VK 之後,Durov 再次創造了一個網路神話……
充分理解了什麼叫樹大招風的 Durov,決定在 Telegram 上採用一種非常大膽的運作方式。Telegram 完全由 Durov(和他的親人、親信)私人擁有,不引入其他投資人,並且號稱絕不出售。維持著 Telegram 軟體日常運營的,是規模極為精簡,但開發實力世界一流的一支技術團隊。
軟體工程師,微信公眾號「歪理邪說」的作者霍炬在讀過 Telegram 代碼後給出評價:「它的協議 MTProto 極其優秀,兼具數學和工程之美,它的加密基礎非常完善,同時又在工程上很出色,Telegram 傳遞的消息實際是函數,可擴展性相當強。」
當然,Durov 用個人存款為 Telegram 運作所需的伺服器資源買單,並且給背後的團隊支付薪水。到今年二月時,Telegram 的月活躍用戶已經突破了 1 億,每天產生 150 億條資訊,每天有超過 35 萬新用戶註冊到上面。根據莫斯科時報報導,為了維持如此龐大而又成功的專案,Durov 每個月要支付 100 萬美元。
依靠一群優秀的工程師和白花花的銀子,Telegram 成為了好用的聊天軟體裡最安全的、安全的聊天軟體當中最好用的那個——它在電子前線基金會對聊天軟體安全性的評測中滿足了所有的標準。
儘管駭客生涯並不長,也沒有什麼經典的案例,Durov 和這個世界上最知名的硬核駭客們,比如肖恩·派克、亞倫·施沃茨等人之間仍然有很多共同點。
Durov 崇尚開放資源分享,曾經允許 VK 用戶免費上傳和下載音樂檔,把網站變成了繼 Napster 和百度 MP3 之後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盜版音樂庫。Telegram 也是市場上不多的代碼完全開源的聊天軟體,你可以在它的 GitHub 空間裡看到它的全部代碼。
Telegram 的管理方還開放使用者和開發者對軟體進行不同程度定制的權力,小到自行添加的表情包,大到獨立開發的協力廠商 Telegram 用戶端等等都被允許。
對抗審查和監聽就不詳細說了,在《金融時報》邀請他「共進午餐」時,他還公開表達過對史諾登。因為洩露美國海量重要情報,目前斯諾登被迫在俄羅斯避難。
根據報導和他的 Instagram 帳號,Durov 和他四個最關鍵的同事每隔一段時間(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月)就會更換居住位址,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用 Airbnb 找房間。這讓人們永遠也找不到 Telegram 的辦公地址在哪,徒增了這家公司的神秘性。最近一次 Durov 發 Instagram 是在這個月初,當時他身處迪拜的海灘。
當然,他也是《駭客任務》的死忠粉絲,像裡面的男主人公尼奧(Neo)一樣總是一襲黑衣,近年來幾乎從來沒有被人看見過別的顏色的衣服……
沒有了祖國的 Durov,終於過上了他一直嚮往的自由散漫的數據遊牧生活。在已經棄他而去的俄羅斯,Durov 卻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式的人物。
這是因為,他創立的第一家公司讓俄羅斯和更多俄語人口用上了社群網路,而他創立的第二家公司則衝出俄國,走向世界,讓人們重獲在這個社群網路時代早已丟失的隱私和自由。
(題外話:又有多少人崇拜 Pavel·Durov,是因為這位 30 出頭的男子如少年般俊美的臉龐呢?)
(本文獲《PINGWEST》授權刊登轉載,圖片來源: TechCrunch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從普京看戰鬥民族的網路日常:我們眼中只有強者,魯蛇閃一邊去
超強戰鬥民族瀏覽器:Yandex 體驗不輸谷歌,只可惜了沒有中文版
臉書首任總裁 Sean Parker:被迫交棒,也堅持為祖克伯奠定江山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