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導讀》:史玉柱,這個名字對台灣人或許陌生,但在中國 20 多年的改革浪潮中,無疑就是個大起大落的傳奇人物:他是中國早期最出色的工程師之一,1989 年以 4000 元借貸起家,5 年內登上《富比士》中國富豪排行榜第 8 名,短期內又瞬間負債 2.5 億。幾年後以網路娛樂企業「巨人網絡集團」再次捲土重來,投資研發網路遊戲領域。
在 4 月 15 日舉行的巨人網路 2016 年首次員工大會,史玉柱提出公司將全面施行狼文化,把巨人變成一個「狼窩」,核心是要把兔子都趕走,把利益分給「新狼」們。企業管理與團隊運作,特別是在加速競爭淘汰的網路團隊裡,真的只需要狼性嗎?
眾所周知,把巨人推向上市階段並穩定發展之後,史玉柱便開始下放管理職能。2013 年更是辭去 CEO 職務,幾乎全面退出了公司事務管理,缺少了核心領軍人物的巨人發展並未如願。
今年初,史玉柱對外確認回歸巨人上班。在此之前,他更是直接免掉了 133 名幹部,使公司的幹部總數從 160 名下降到 27 名。
史玉柱回歸後的重要事情就是把危機感和競爭機制重新帶回公司,也是他所強調塑造狼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環。在發言中,他表示,「兔子窩文化肯定要失敗。尤其搞互聯網,競爭這麼激烈,如果不是狼文化,肯定是死路一條。」
他認為,巨人內部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兔子」,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兔子人緣好,討大家喜歡,但它不出業績;兔子最愛繁殖,比誰都愛繁殖,不停地繁殖,找同類,生出大量小白兔,形成兔子窩,霸佔著崗位、資源和機會。如果一個公司大量核心崗位被兔子霸佔,形成了『兔子窩』文化,就失去戰鬥力,失去市場機會。」
因此,史玉柱要在巨人內部做出改革,提升人員效率。「趕走老白兔,把這部分股票再發到別的狼身上。把兔窩變狼群,核心是把每頭狼的利益與公司密切相關。」
另一方面,他要求公司內部強制執行末位淘汰制度,每個季度搞一次。「我們是要淘汰兔子,不是淘汰狼。兔子人緣好,容易被留下來。我會對每個專案進行評測,確保執行效果。」
以下為史玉柱在 2016 年首次員工大會的講話要點記錄:
- 與馬雲激辯兔子與壞人誰對公司危害更大
我跟馬雲探討過幾次兔子與壞人的問題,爭論焦點是:究竟兔子對公司危害大,還是惡劣的壞人對公司危害大?最終,我被馬雲說服了,兔子對公司危害更大。因為壞人有壞人行為表現,周圍的人能擦覺,會警惕、提防他。大家有了提防,他造不成太大危害,或者造成的危害是一時、短暫、一次性的,危害不持久。
為什麼兔子對公司危害更大?兔子人緣好,討大家喜歡,但它不出業績;兔子最愛繁殖,比誰都愛繁殖,不停地繁殖,找同類,生出大量小白兔,形成兔子窩,霸佔著崗位、資源和機會。如果一個公司大量核心崗位被兔子霸佔,形成了「兔子窩」文化,就失去戰鬥力,失去市場機會。
- 為何要在巨人施行「狼文化」?
狼文化,在中國企業中最早是華為提出來的。1989 年我在珠海創業階段,就關注華為。我覺得華為走到今天這麼牛,它有兩個核心:一是華為創始人的決策牛,這點我跟任正非有很大的個人差距;二是華為的狼文化,這麼多年一直堅持下來。
成功的企業,嘴裡不一定說,但骨子裡多數都是狼文化,比如三星、阿裡、騰訊,都是狼文化。他們把對客戶的研究、瞭解,結合自身長處,發揮到極致。如果是一幫兔子做產品,才不會去想這些呢。
百度近年也開始呼籲狼文化。所以只要偉大的公司,沒有不是狼文化的。兔子窩文化肯定要失敗的,尤其搞互聯網,競爭這麼激烈,如果不是狼文化,肯定是死路一條。
- 「狼文化」具備四大特點
1. 有危機意識
狼都怕餓死,狼運動量大,消耗高,它們總擔心自己餓死,危機意識特別強。高速發展的公司一定有危機感。比爾蓋茨說過,「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三星也有類似的危機企業文化。
但兔子沒有危機意識,每天都樂呵呵,兔子生活在草叢裡,很可愛、很歡樂。能活得久的企業都有危機意識,沒有危機意識的企業活不久;安全感要不得,只有活在危機意識之中才能真正擁有安全感。
2. 鼻子尖,嗅覺靈敏
狼善於尋找、發現市場機會。狼鼻子迎著風抽動,時刻利用它的尖鼻子在尋找機會。如果放在我們遊戲研發工作中,對比看我們做遊戲,是否找到好的遊戲類型?是否找到核心玩法?是否找到玩法中的亮點?
我們的日常工作,不是簡單靠上級分配、安排工作,是自己找到工作亮點與突破機會。兔子鼻子不靈敏,不會找機會,它很可愛,在草叢裡跳來跳去。它的眼睛也不行,整天紅紅的。
3. 自發性進攻,不屈不撓
一旦發起進攻,不用頭狼教育,進攻是它們的本能。不怕困難,不達成目標不甘休。兔子不一樣,沒有進攻性,活一天算一天,容易滿足,每天吃吃草,更不存在不屈不撓的精神。
4. 團隊合作
狼靠群體,團隊,配合默契。狼群追一頭牛,跑得快的負責前邊堵截,靠左邊的從左邊包抄,靠右邊的從右邊包抄。這都不是頭狼下令的,狼的本能裡就有合作意識。我們工作中要發揮這種精神,主動配合,不相互推託。搞一款產品涉及到很多部門的配合,只有都像狼一樣合作才能做成。
- 要把兔子趕走,把股票分給「新狼」
1. 思想改造
我們不當老白兔,要當頭狼。轉不過來的老白兔,請你去其他公司的兔子窩。我們要多吸收年輕、有創造力的優秀人才,把門開大,招攬狼性人才。
去年員工大會我提到過芬蘭移動遊戲公司 Super Cell,才 168 人,一年 12 億美元利潤,他們這 168 人都是狼。我也要大量找狼,有多少要多少;兔子有多少趕走多少。如果我們能找到 168 頭狼,所產生的貢獻一定大於 1680 只兔子。
2. 人才的良性流動
一個公司、一個團隊,人不在多在精,人越少越好。上次我們去 Super Cell,給我們演示遊戲的小夥不到 30 歲,當時演示的遊戲是 2 個人用 2 個半月做出來的,現在這遊戲全球排第一。手遊研發要輕,如果團隊超過 7 人,很難做成。
7 個人以上的團隊效率也低,喜歡相互推。我記得《征途》剛成功的時候,人不多;成功之後,各部門都喜歡堆人。老白兔喜歡繁殖小白兔,喜歡養人。
3. 把利益與成績掛鉤
團隊人少了,就給漲薪留出大量空間。把騰出來的工資,加給留下來和新進來的有狼性的人。我也不希望靠節省人力成本來提高公司利潤。我要把兔子都趕走,把利益分給「新狼」們。「新狼」包括公司從兔子變成狼的老人,和從外界吸收的新人。兔子別想在我這混 3 年,拿不到股票。
做不出貢獻的,給你一股都是浪費,這是我的基本思想。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趕走老白兔,把這部分股票再發到別的狼身上。把兔窩變狼群,核心是把每頭狼的利益與公司密切相關,這樣才能激發狼性。
4. 末位淘汰制度開始強制執行
每個季度搞一次,直到我們團隊聞到狼味為止。我不怕媒體誤讀為裁員。感覺現在聞去,都是兔子味。我希望提高團隊中狼的比例,狼的人數沒有限制。我的標準是,要狼不要兔子。
但在狼還不夠多的時候,兔子太多不行。所以要加強流動性,把門打開,把有活力的狼引進來,讓大量優秀年輕人進來,優勝劣汰,「引狼入室」。注意,我們是要淘汰兔子,不是淘汰狼。兔子人緣好,容易被留下來。我會對每個專案進行評測,確保執行效果。
(本文經合作夥伴虎嗅網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史玉柱:兔子窩文化肯定失敗,必須引狼入室〉;頁首圖片來源:doublejwebers,CC Licensed)
- 延伸閱讀:
別再誤解「狼性」》我們兇殘,是因為從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只是員工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小確幸或狼性?重要的是台灣人你有沒有為自己抗爭過!
PM 好難當!騰訊產品總監:我工作十年,內心仍無比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