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獲《愛生態網》授權刊登轉載,原標題為〈歐洲農業的奇跡, 改變現代農業的奧地利人〉,作者/鄭倫,愛生態網創辦人,圖片來源:StateofIsrael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雖然說歐洲的整體文化氛圍比美國更傳統和保守,但是就農業而言,歐洲農業的主流也是大型的工業農業類型,即大規模單一種植、嚴重依賴農藥和化肥、需要大型的農業機械來代替高昂的人工費用。
一位奧地利的「叛逆」農民正在悄悄的改變這一切,這位農民就是農業改革家賽普·霍爾澤(Sepp Holzer)。他經營的科梅霍夫(Krameterhof)農場位於奧地利貧瘠的山區,被譽為「冷杉沙漠」,然而他卻把這裡經營的生機盎然,700 畝左右的農場,只有他和妻子兩個人的勞力,產出卻是周邊農戶的數倍,而且這裡從來不用農藥、化肥和殺蟲劑。他的農場堪稱歐洲農業的一個奇跡。他的農場奇葩的地方還有很多,下面慢慢道來。
- 科梅霍夫農場
科梅霍夫(Krameterhof)農場位於奧地利 Salzburg 州的 Lungau,這裡是個寒冷和貧瘠的山區,海拔 1500 米,被譽為奧地利的西伯利亞,這裡大部分農民收入困難。賽普在 40 年前從父親那裡繼承了 Krameterhof 農場,他用了在當時被世人看作反叛的做法來從事農業,比如不用化肥、不打農藥,不除雜草,居然還種了很多熱帶植物。然而隨著時間慢慢推移,賽普的農場開始變得生機勃勃,開始有了多種多樣的農作物產出:有穀物類、有蔬菜水果、居然還有熱帶水果(奇異果)、菌菇類、魚、豬肉和禽蛋等等。
- 多物種共生的意義
科梅霍夫農場的一大特色就是物種繁多,賽普認為,不同的物種在一起有一個生態平衡和生態迴圈,從園區一小塊的微生態系統到整個大農場的生態系統,這個系統種每個物種扮演著多重角色,他們相互依存,互為補充。
長根系跟淺根系在一起混種,長根系的物種可以把深沉的地下水引導地表,在通過蒸發可以給淺根系的植物供水,科梅霍夫的農場從來不需要人工灌溉。長根系和淺根系的混種還有利於鞏固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Lungau 地區常年種植的是冷杉樹,因此這裡也被稱為「冷杉沙漠」。冷杉樹有一個問題,就是根系比較淺,這不利於鞏固土壤,因此該地區經常發生水土流失和洪水氾濫,當地只有修建防洪壩來解決這個問題。賽普的農場則通過種植農作物解決了這個問題,賽普從中國的梯田得到啟發,把這裡的很多斜坡改成梯田,種植俄羅斯小麥。這樣通過種植來鞏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 農場的動物員工
在小麥地裡,賽普還撒下很多蔬菜的種子,比如有田鼠最喜歡吃的萵苣。為什麼要這麼搞?因為農場裡面有很多田鼠,田鼠不是有害的嗎?在這裡不是,田鼠可以說農場的員工!田鼠在地裡鑽來鑽去一方面可以鬆土,一方面可以把植物根系打亂幫助植物繁衍。但是田鼠吃麥子怎麼辦?不用擔心,賽普在田間撒播的萵苣比這個好吃。賽普的很多農田都是自己先播種一小塊,然後是田鼠來拓展大的。
說起農場的動物員工,明星員工小豬必不可少!這裡的小豬常年在外覓食,在地上拱來拱去,可比翻土機好多了,而且小豬很聰明,在一個果園翻完土會自己去下一個果園翻土。賽普如果要在一些灌木叢中種果樹,也不需要自己去開路和挖坑,只要把想栽樹的地方拋幾個玉米,小豬就會去拱開灌木叢,然後在地上拱個坑。小豬的工作不止這些,小豬還可以保護農場的雞免受黃鼠狼的攻擊,因為黃鼠狼不知道小豬是什麼,看到有個很大的動物陪著雞,就不敢攻擊了。
- 每個物種的多功能
有種雜草叫白芷,在通常農業上會認為這個是雜草,但是在這裡不被認為是雜草,反而有很多的功能。第一,白芷可以為整個環境提供生物質(biomass);第二,白芷開花可以吸引蜜蜂來採蜜;第三,白芷的杆可以做柴火,也可以做樂器;第四,乾枯的白芷杆可以收集螞蟻卵,可以餵魚也可以賣給寵物店。(還可以當中藥)
- 石頭的妙用,讓寒冷的高山產出熱帶水果
賽普非常喜歡石頭,在山上、在水塘裡、在樹根旁等等都有石頭的影子。石頭的比熱(單位品質物質的熱容量)大,可以有效的吸收和儲存太陽能。比如樹根旁的石頭,白天吸收太陽的熱量,晚上會慢慢的釋放,這樣很多在溫暖氣候才能種植的植物也可以在這個「西伯利亞」地區種植了。
這裡種植的水果有奇異果、櫻桃、葡萄、檸檬等等。石頭底部背光的地方還可以提供一個溫暖濕潤的生態環境,很適合菌菇類生長。池塘裡的石頭可以保持池塘的水溫,很適合水中生物的生長。
- 水資源的管理
農場的水資源管理,除了梯田和多根系混種來固水外,還建設和很多水塘。該地區的水資源並不好,水塘的修建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池塘不僅可以説明農場更好的儲存和管理水資源,還可以提供豐富的魚類,因為池塘中也有大石頭,這裡的水溫適宜,生長著多種魚類,而且從來不用餵食,更別說我們現代養殖業用的激素了。農場的電力也是靠水力發電的,整個農場不需要外部電源。
向自然學習,讓自然為我們工作,賽普的農業耕作方式其實正是如今悄然升起的樸門農業( Permaculture):
Permaculture(中譯為永續生活設計或樸門學)最早是由澳洲比爾.墨利森(Bill Mollison)和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於 1974 年所共同提出的一種生態設計方法。其主要精神所在就是發掘大自然的運作模式,再模仿其模式來設計庭園、生活,以尋求並建構人類和自然環境的平衡點,它可以是科學、農業,也可以是一種生活哲學和藝術。
顯然賽普在更早的時候開始實踐這種農耕方式,賽普的做法也漸漸跟樸門農業的做法不謀而合,如今將他的農耕方式發展成樸門農業的一個分支,霍氏樸門。
- 農場的經營
700 畝農場的日常勞作完全靠賽普夫婦兩人,這一方面得益於農場有很多動物和植物的員工(動物幫其翻土、看護、播種等等,植物間相互提供養分和水分等);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多物種混種讓不同農作物的收割時間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個物種,其成熟期也不同,因為山上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小生態氣候。
農場的農產品銷售主要通過當地的農夫市集、當地的餐廳和顧客上門購買。科梅霍夫農場的農產品沒有農殘、自然生長、營養和口味自然非常棒,他的農產品可是當地一家高檔餐廳指定的食材。
科梅霍夫農場的除了農產品的銷售狀況良好,而且還經常舉辦樸門農業的工作坊,因為賽普的農場可以說是歐洲最好的樸門農場。
- 關於賽普本人
賽普本人並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只有基礎學歷,但是這並不影響他能夠前往各個知名大學授課。賽普的農場創造了一個「另類」的奇跡,這其實得益於他是一個非常擅長觀察自然,向自然學習的本領,賽普小的時候就自己建了一個小花園。賽普本人應該說是「自然智慧」方面智商特別高的人,自然智慧這個詞大家比較少聽說,自然智慧是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慧理論中的第八大智慧,指的是對自然景物,如植物、動物、天文等有誠摯的興趣、強烈的關懷及敏銳的觀察與辨認能力。達爾文就是著名的例子,而這裡顯然賽普也是一個自然智慧超高的人。
賽普在 2009 年的時候把農場的日常經營交給了他的兒子約瑟芬(Josef),而自己則以顧問和講師的身份行走於全球各地,他為很多地區提供農業的修復改造,農場的規劃建設等等,賽普還寫了很多本關於樸門農業方面的書。
- 題外話
很多人看了這些或許會問,這麼好的農業方式中國怎麼沒有?其實中國也有很多人在實踐生態永續的農業,還有一個農莊跟科梅霍夫農場很像,但是同時又很有自己的特色,具體是那個,這裡不說,在這個資訊時代,感興趣的人還是花點時間做些有益的搜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