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了,這就是 Google、蘋果、臉書、亞馬遜持續在低調佈局的金融創新革命

9677861633_cc1d703f56_z

《TO 導讀》: Google、蘋果、Facebook 與亞馬遜,這些矽谷巨頭為何一個個不約而同,從科技業想要跨足到金融業?對這些公司而言,要更進入使用者生活,關鍵便在於金融與貨幣。但是這四間原本提供的網路服務都差異甚巨,要如何以原先打下的基礎前進金融服務,就是各自的本事了。本文作者為《逐鹿網》專欄作家鹿見,以下由他第一人稱進行描述。

不久前我寫了一篇《Google 關閉比價平臺 Compare,背後是更大的金融野心》,大致的談了下 Google 在金融領域的佈局,但很明顯想要進入金融市場的巨頭,並不僅僅只是 Google 一家。

在寫接下來這篇文章之前,我得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認為 Google 和 Facebook 會進入金融服務嗎?」

無論眼下你在互聯網金融初創公司,還是傳統金融機構,這恐怕都會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在中國,大家都有了答案,BAT 三巨頭都相繼宣佈進入了互聯網金融領域。而事實上,GAFA(Google、亞馬遜、Facebook 和蘋果)進入到金融服務的野心一直都存在。

  • 幾年前 GAFA 就進行了佈局

從戰略角度來看,蘋果、Facebook、亞馬遜和 Google 給金融服務極大的關注,這似乎是非常有道理的。畢竟所有的這些巨頭都擁有極其龐大的用戶基數(Facebook 和 Google 擁有超過 10 億的用戶,蘋果則有 8 億的 iTunes 帳戶,而亞馬遜的客戶也達到了 2.5 億),但對它們來說,更重要的是要和其他可能有威脅的服務競爭,他們需要時刻保持在我們數位生活的中心。由於金融和貨幣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他們的商業計畫和金融相交,這原本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事實上 GAFA 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侵入到金融領域,最引人注目的舉措無疑是 Apple Pay,雖然 Google 在 2011 年就率先推出了 Google Wallet。Facebook 則在今年早些時候推出了移動支付工具 Messenger Payments,Amazon Lending 則在 2012 年就開始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貸款服務。

那麼最終結果呢?到目前為止,這些巨頭推出的服務已經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特別當我們考慮到這些公司的巨大體量之時。然而,據統計,Apple Pay 的使用率實際上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開始下降,或者這個數字從來就沒有大過。我們也很久沒有聽到關於 Facebook Messenger Payments 的消息,而 Google Wallet 自從 2011 年推出開始就從沒獲得過太多關注(儘管三個月前推出的 Android Pay 看上去似乎會有一個好結果),而亞馬遜已經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數億美元的融資,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但遠遠未達到改變行業規則的時候。

因此一開始我提出的那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Google、亞馬遜、Facebook 和蘋果都早已經開始在金融服務領域擴張,從移動支付到中小企業貸款它們幾乎無處不在。然而當我們考慮到他們所面對的用戶群時,他們目前所取得的成就無疑相當平庸。

  • GAFA 金融的戰略佈局如何?

很顯然,我們可以從這些溫和的舉措中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首先,即使你是 Google 或蘋果,你也仍然很難以一己之力創建一個消費者還沒有準備好的市場。雖然移動支付已經發展了 15 年,但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發現現金和信用卡更容易使用,移動支付的便捷性眼下還不夠,這也是為何無論是 Apple Pay 還是 Android Pay 都很難被廣泛使用。

儘管巨頭展開了大規模的行銷活動,並且讓產品變得更為簡單,但教育市場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我們還要知道的一點的是,不同於互聯網金融初創公司只有有限的資源,這些巨頭有能力進行在它們的核心戰略時進行長期的押注。時機尚未成熟,即使巨頭也無可奈何,但他們並不害怕失敗。

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問題是,金融和互聯網金融是他們未來戰略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拿亞馬遜來舉例,亞馬遜是虛擬的線上超市,從供應商那裡購買商品賣給消費者,而為了將流程簡化到極致,這意味著必須將支付變成其 DNA 的一部分,並提供金融服務作為自然延伸。所以,這並不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亞馬遜今年的貸款已經擴大到額外的 8 個國家,儘管在最初的幾年只貸出了幾億美元,但他們已經聘用了一個 PalPay 的高管來負責新的支付專案。

Google 推出 Android Pay 的理由和蘋果一樣強烈,但在我看來,Google 向來在資料貨幣化方面比較強勢,而在處理交易方面則顯得很弱。因此,當 Google 申請執照賣保險的時候就顯得非常有趣。Google 推出 Google Compare Insurance 服務,即比較汽車保險政策,這使得資金以 Google 的方式在流傳,即通過收取每次交易獲得費用。提供專注的垂直搜索策略,可以使 Google 的互聯網金融佈局變得更為有趣,這讓其在諸如貸款、支付、貨幣轉移市場都能獲利。

Google 的基因,導致不可能將金融服務作為主要目的,但 Google 卻是金融公司獲得用戶的最佳管道。因此我們毫不奇怪的看到,Google 成為了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最大企業投資者。

至於 Faceboook,他們今天將金融服務作為戰略重點,這並沒有震撼到我,因為他們的模式主要是在創造數位化的消費者場景,但這可不那麼容易通過支付或貸款金融服務槓杆獲得盈利。

因為這些原因,如果讓我必須對「誰最有可能成為金融服務的主要玩家」進行排名的話,一定會是下面這樣的:

(圖注:從左到右,提供可靠金融服務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 亞馬遜、蘋果、Google、PayPal 和 Intuit 在金融創新領域的合作夥伴

所以在一個月前,一個由亞馬遜、蘋果、Google、PayPal 和 Intuit 組成的金融創新聯盟並不是巧合,這個聯盟將助力金融科技發展創造更友好的法規環境。Intuit 集團執行董事 Brian Peters 表示,「金融服務創新時代的到來讓這五家公司走到了一起,他們相信科技的改進將會讓這些服務更方便、更經濟、更安全。」

這是一個相當非凡的倡議,科技巨頭為了金融服務的利益首次走到一起。看看它們的優先順序,其實這已經很清楚了,他們是:支付、貸款、開放的 API 和與傳統金融機構的風險 / 成本分配。

這個聯盟的啟動只是在一場很普通的發佈會上進行了宣佈,但這樣一個激進而龐大的計畫,市場上的宣傳卻非常少,這顯然很令人感到驚訝。

可以這麼說,這是一個會對未來全球互聯網金融產生至關重要影響的標誌性事件,可這幾乎就會成為亞馬遜、Google 或蘋果的金融寓言。我們可能並沒有聽到很多關於科技巨頭要顛覆現有金融秩序的消息,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發揮顯著作用。由於金融服務具有戰略重要性,我們能夠期待的將會是一個必然發展而又長期的計畫。

fin

圖注:在金融創新領域,中國的互聯網巨頭相比海外巨頭早已走在了前列。

現在,如果你希望從高科技巨頭金融佈局中獲得一些經驗,那麼好好看看阿裡巴巴和騰訊,然後忘記亞馬遜、Google 或蘋果。無論是線上和移動支付、個人貸款、銀行理財產品、儲蓄產品、社交借貸已以及個性化的金融服務,他們都可能都已經推出或正在啟動了,而這也是阿裡巴巴的金融部門螞蟻金服能夠獲得 500 億美元估值的原因所在。

總之,像亞馬遜、Google 和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將繼續將他們的服務擴大到金融領域,並有可能在未來的金融生態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正如阿里巴巴在中國已經實現的方式一樣。未來那些擁有一個龐大用戶群的科技巨頭,例如 Uber,也許都會直接進入金融領域,提供有利的互補服務。這場屬於金融創新的革命,其實才剛剛開始。

(本文獲《逐鹿網》授權刊登轉載,原文標題為〈為什麼說谷歌、亞馬遜、Facebook 和蘋果必將佈局金融服務?〉,首發於《虎嗅網》,圖片來源: ota_photos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