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權之爭正是風行時候!台灣六十六年的老品牌,不再穩如「泰山」

b2 (1)

文 / 今周刊 黃家慧

3 月 9 日晚間,不尋常的氛圍籠罩老牌食品廠泰山的台北市長安東路總部。10 點 52 分,泰山公告重大訊息:三位董事詹晋嘉、詹雅琳、詹景超集體辭任董事。12 分鐘後,監察人詹佩珊又公告將於 4 月 25 日召開股東臨時會,全面改選董事,揭開「泰山經營權爭奪戰」序幕。

隔日,3 位辭任董事發出兩封聯合聲明,控訴泰山現任董事長詹岳霖一言堂作風、獨裁專斷架空董事會、放任中國事業虧損等作為,並呼籲泰山全體股東出席股東臨時會,選出「適任」董事,推舉出「適任」董事長。

「經營權之爭」正式引爆,這家 66 年的家族企業,似乎不再穩如「泰山」!

  • 導火線 1:中國部門累積虧損,高達 9 億元

「我辭職!」5 年前,一名泰山董事與現任董事長詹岳霖爭吵後,在會議上大手一拍,訴說對於本業管理績效的不滿,這是泰山詹氏第 3 代堂兄妹對「詹家盟主」──詹岳霖不滿的第一個警訊,為 5 年後的 3 名董事集體辭職埋下伏筆。這名前董事,就是詹岳霖的堂哥詹舜淇,也是這次辭職董事之一─詹雅琳的親哥哥。

翻開泰山財務報告書,營業利益自 2010 年起至去年前 3 季皆為負數,而在中國轉投資部分,光是泰山漳州、廈門仙草南路兩家公司,去年前 3 季虧損就高達 2 億元,從 2012 到 2015 年第 3 季,累計虧損更高達 9 億元。

「董事們很難跟他(指詹岳霖)溝通!」詹晋嘉接受本刊採訪時無奈表示。「我們多次要求前往大陸事業體考察,了解虧損原因,他都說會安排,卻老是藉故臨時取消!」「泰山本業一直沒起色,身為董事的我們,連泰山協理級以上的薪資都難以一窺究竟,想整頓公司,卻沒有著力點!」

  • 導火線 2:未發股利,自己酬勞卻節節攀升

中國事業虧損導致泰山 3800 名股東在過去 3 年因此未拿一毛股利,詹岳霖的董事酬勞卻節節攀升。「公司不賺錢,他(詹岳霖)酬勞卻愈領愈多,從 400 萬元到 600 多萬元!」詹晋嘉透露不滿。

泰山董事會的「表親董事們」對詹岳霖的指控,深入研究,並非完全無的放矢。

因為,詹岳霖擔任這家老牌食品廠董事長長達 9 年,泰山其實有絕佳的機會再攀顛峰。首先,力霸集團崩盤,退出台灣飼料與油脂市場;接下來,黑心油與食安事件,擊垮台灣數家製油廠與食品廠。

「一連串食安風暴,泰山產品雖熬過考驗,卻錯失擴大市占率良機,如果本業加上全家超商這隻金雞母,股價早就跑到 20 至 30 元去了!」一位食品產業分析師指出。

不過,套一句知名的廣告台詞來說,泰山的「表親董事們」要刮董事長鬍子之前,也要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

  • 導火線三:以個人身分拿下全家董事,有自肥嫌疑

三位董事辭職的最近導火線,其實是泰山無端錯失全家的一席董事席位。泰山持有國內第二大連鎖便利商店全家逾兩成股權,去年六月,全家董監事改選,理應拿下二至三席法人董事,竟只拿下一席。然而,對全家持股僅二十五張的詹岳霖,卻以自然人身分獲得一席全家董事,以詹晋嘉為首的三位董事對此大為光火。

詹晋嘉說,他是最近兩個月在友人告知下,才得知詹岳霖以自然人身分出任全家超商董事,而全家改選董事已是一五年六月的事。由此可見,泰山的「表親董事」們在監督公司營運上顯然發條上得不夠緊,除了指責董事長外,是否也該檢討自己。交通大學財金所教授葉銀華指出,「在全家改選前,合理來說,泰山的主政者應該在董事會上報告要取得幾席董事席次、如何取得等細節」。

詹晋嘉坦承:「董事會監督有失職的地方!」

翻開泰山董事會成員名單,除了一席監察人,其餘皆由詹家子孫擔任。這與大多數上市櫃公司聘請外部獨立董事的公司治理潮流大相違背,顯示詹家在心態上頗為封閉。

由於泰山董監事不論在結構、獨立性、專業上明顯不足,面對身兼泰山董事長、總經理、中國事業部負責人,與飼料公會與食品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等數職的詹岳霖,也就難以有效監督。 但無可否認,詹岳霖在○七年做對了一項決策,排除其他家族成員異議,堅持將旗下三百多家通路「福客多」與「全家」合併,如今全家成為泰山最主要金雞母。

至截稿日,詹岳霖給予本刊的回應僅是希望「家和萬事興」。這家老牌食品廠能否在茶壺裡風暴過後有一番新局面,讓台灣社會很關注。

泰山
成立:1950 年 董事長兼總經理:詹岳霖
2014 年營收:90 億元新台幣
近年 EPS:-0.62 元(2012)、-0.35 元(2013)、0.2 元(2014)、0.23 元(2015 前三季)

(本圖文為《今周刊》授權刊登,原標題為:泰山經營權戰爭 全家董事點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日本最創新企業 為何 10 年搞垮自己?

燦坤吃下金? 掀南台灣咖啡大戰

學當聰明賣家 別怕中國土豪式收購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