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洪士灝】電腦下贏世界圍棋冠軍又如何?智力不是人的核心價值

5700107240_88fe707d7f_z

《TO 導讀》:人工智慧 AlphaGo 與韓國棋士李世石對奕連輸兩局,明日將舉行第三場比賽。賽前許多人將這場比賽定位為人腦與電腦的關鍵對決,彷彿輸給 AlphaGo 人類將就此一蹶不振,交大資工系教授吳毅成在賽前就表示看好 AlphaGO,原因包括人類棋士在不知道對手程度時,通常會有試有不同探著手,棋力也會減弱幾個 level。電腦棋路思維判斷也與人有落差,像是電腦直接判斷勝負結果,卻可能出現緩著,可能間接影響棋士解讀。

既然人工智慧與人腦智慧已逐漸達到相似的水平,未來機器與演算法還有更多持續進步的空間,那麼將人類的才華與智慧壓寶在智力發展上,還會是件有意義的事嗎?台大資工系洪士灝教授對此提出相關見解,以下為洪士灝老師第一人稱觀點敘述。

今天中午才跟學生討論這場人機大戰的意義性,大家不看好 AlphaGo,卻沒想到人類冠軍在第一場圍棋賽就輸了。有人說,這只不過是棋罷了,輸了又如何?

比諸於之前的西洋棋,圍棋不僅是複雜許多,而且圍棋可能代表了「人類目前會玩的,最複雜的一對一腦力競賽類的有規則的遊戲」(不同意也可以,可否找到比圍棋更複雜的例子?),如果人類輸了圍棋,那麼對於擅長於考試、計較分數和輸贏的學生,鍛鍊腦力的意義在哪裡?

還好,我不認為腦力是人的核心價值,更不認為分數和輸贏能斷定一個人的價值。考試制度原本是「不得不」出現的產物,竟然在中國發揚光大,廣泛作為衡量人的價值的東西。或許要等到電腦比榜首還會考試的那一天,大家才會重新檢驗人的價值所在。

什麼是價值?如果是個人的價值觀,很多事情都可以賦予重大意義,只要個人喜歡,就算比車慢,賽跑是有意義的,即便有機器,手工可以是有價值的。但人因為智力好,以為自己是萬物之靈,認為智力是普世價值,有意或無意地鄙視眾生,其實只是弱肉強食,卻說是普世價值。

在某種意義上,AlphaGo 或許提醒我們應該更謙卑些,在探討普世價值和義務教育的內容時,可能就必須更為多元並且與時俱進,不宜以偏概全。傳統的教育,過度強調升學考試,幾乎是一面倒地以成績論英雄。表面上標榜德智體群美,實際上獨尊智力。但獨尊智力的結果是否真的提升人民的智慧呢?

事實上智力的確對於個人在過去的華人社會中發展,有極大的重要性,但我認為智力並非普世價值,而且華人社會與其說是重視智力的發展,毋寧說是政治力介入刻意導引的結果,有時候還是朝著反智的方向操作,讓許多所謂的讀書人陷於框框中而不自覺。很多時候,智力不等於智慧,甚至俗世的聰明才智,還可能是追求智慧的障礙。

我當然不是說智力不重要,在確保生存,追求文明進步的時候,智力是必須的,就像武力也是必須的。只是說我們在電腦逐漸減輕眾人在智力性工作的負擔的同時,是否有機會擺脫上述的框框,更多元地看待這個世界萬物以及人性?這是大哉問,我先點到為止。

補充:
剛好今天早上在台大醫學院參加一場「人工智慧在醫療應用」的研討會。IBM Health 的 GM 在 Keynote 演講上,有張投影片談到人性與電腦各擅勝場,我照了一張照片,有興趣可以參考 IBM 的說法。

(本文獲洪士灝教授授權轉載刊登,原文標題為〈電腦下贏世界圍棋冠軍又如何?〉,圖片來源:dervishe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延伸閱讀:

在機器能取代所有人力的時代,學藝術也許才真正讓人類具有競爭力
【李開復】人工智慧真正威脅不是奴役人類,而是讓人類因方便喪失鬥志
科技消滅舊工作同時也創造出新職缺,只是一般人失業的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