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0265002_5bf1a62db3_z

「當萬物可聯,所有交易與清算都可以透過帳聯網完成,實體現金就幾乎沒有存在必要,台灣 10 年之內可望進入數位新台幣時代!」前國發會主委、台大管學院財金系講座教授管中閔今天在「2016 金融科技暨區塊鏈技術應用研討會」做了上述表示。

過去談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都認定在硬體的建設上,像是火車、高速公路、高鐵等,因為可以縮短時間距離、降低運輸成本並帶動各地發展,開啟更多商機而受到歡迎;管中閔指出,進入網路時代,所謂 Infrastructure 不應僅限於此,包括在網路上的軟體建設,如果可以令資訊傳遞以更方便、快速的方式傳遞,也應該視為一個國家重要的基礎建設。

而目前受到全球金融界、資訊界注目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即因能夠將 IT 訊息以極便宜、快速的方式傳遞,管中閔也力推由區塊鏈形成的帳聯網概念。他表示,過去實體現金本身識別訊息很少,但是為了匯款服務(國內需進行不同銀行間的清算;跨海匯款甚至需要不同銀行間的電報聯繫),卻需要支付很高的訊息傳遞代價,舉例來說,傳統的清算交易要傳遞訊息,光是 100byte 就需要 30 美元;但新的區塊鏈技術已經可行,能將 2G 的資訊量約 30 秒就能完成,大量降低資訊傳輸費用,以區塊鏈形成的帳聯網將是金融業要發展 Fintech 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

KuanChungMing

管中閔認為,在網路時代,利用訊息傳遞提供服務或改變服務模式是不可逆的趨勢,這模式會創造更多樣的商業模式、並增加經濟動能。

透過新的技術,管中閔指出,金融業的新基礎建設也應該重新省視,像是架構上,可以將交易清算、結算與資產保管二者分開,前者可以在帳聯網的架構下,提供金融科技業者發展機會,後者仍交由銀行負責。他也急聲呼籲,兩者風險不同,「Fintech 沒理由受到跟銀行一樣的監理。」他建議中央監理單位應視風險程度做「分級管理」。

當資訊傳輸成本大量降低,萬物可聯的時代即將來臨,管中閔觀察,未來點對點(P2P)直接對話、各種消費行動由下而上都是大趨勢,所有交易與清算若能透過帳聯網完成,實體現金就幾乎沒有存在必要。一旦帳聯網的概念順利推行,台灣 10 年之內可望進入數位新台幣時代。

圖片來源:FamZoo Staff,CC,Licensed

fintech_ beBit_600x100

台灣來得及發展 Fintech 嗎?都說區塊鏈好用,但區塊鏈公帳到底安不安全?私鑰遺失了怎麼辦?

– 日本最大數位策略顧問團隊 beBit+區塊鏈專家在場,你的所有問題我們一次解決
– 融入最夯「使用者為中心」設計思考,帶你創新規劃消費者尬意的金融產品
– 報名就加贈一本金融研訓院好書《決勝數位金融時代》!你還等什麼?

延伸閱讀:

【專訪】台大廖世偉:G-coin 打造區塊鏈帳聯網,創造全新共享經濟模式

讓紙幣消失吧,丹麥宣布 2016 年全面取消現金交易

丹麥停用現金、中國出門不必帶錢,台灣還停留在 20 年前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