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導讀》:本文作者黃至堯為留美人資碩士,2005 年派駐上海任 104 中國獵才總監,2011 年與哈佛大學博士張天志先生共同創辦 TalentFirst 一勢諮詢,並擔任任 REC&PCC 執行董事,為兩岸企業主完成百起高管團隊組建與招募創新,對於亞太人才市場有深入研究,擅長菁英人才管理。文章發表於兩岸報章雜誌,目前定居上海。以下由黃至堯第一人稱觀點寫作描述。
傳統以美國為中心的全球分工與合作,因為中國崛起展開新一波的重構,在經濟新常態和社會轉型背景下,2016 企業面對經濟軟著陸,勞動人口下降、用工成本上升等問題,企業用人模式將被迫轉型,「互聯網 +」時代的到來,企業隨時面臨各種跨界「打劫」,無法獨善其身,因此以下是我對於 2016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十大趨勢的分析判斷:
- 多元化和跨文化的融合
隨著亞洲新勢力崛起,世界分工將重新調整,中國內部經濟成長緩著陸,兩岸企業都必須走出去,因此對於跨區域、跨文化的高階管理人才將產生大量需求,是否擁有足夠的管理人才能夠迅速融入多元文化,並且掌握當地政府資源,成為跨國企業持續發展關鍵因素。
- 新興世代成為中堅力量
新興世代(出生於 1984-1995 年)將擔任更高職位,並主導企業未來的發展。由於其成長背景與 60/70 年代前輩們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因此去權威化、開放、尊重與 FUN (好玩) 成為主流意識,傳統的管理運營、組織架構與人才發展方式與方法,都將徹底改變!
- 基於回饋文化的企業管理
績效是企業關注的焦點,面對日趨複雜的環境和多元員工結構,過去只看結果,缺乏溝通與回饋模式將遭到淘汰,基於回饋的目標管理「接觸 – 互動 – 反思 – 再構成」 成為新趨勢,透過回饋,持續優化並凝聚團隊文化與向心力,從而再構成達成目標的解決方案。
- 創業潮將持續並更年輕化
互聯網特徵是開放與分享,不單打破商業模式,也使年輕人獲取資訊管道更豐富多元,作為從小就是互聯網重度使用者的新一代人,更能從使用者視角打造相關產品,以獲取完美體驗,透過自我體驗與自身需求來進行創業, 創業年輕化將成為一大趨勢。
- 靈活多樣化用工和辦公
科技改變人與人的溝通習慣,透過行動裝置進行互動,遠端工作模式將成主流。人們將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地點彈性工作,這將大幅提升效率。部分企業將不再支付高額的固定辦公費用,取而代之的是彈性多元的創意空間, 提供彈性工作的個人使用。
- 臺灣人才大幅外移
臺灣若無法找到新定位,將持續維持低薪模式,海外工作成主流,跨文化適應力與世界觀成為重點,隨著中資企業走向世界,台灣工作者如果能妥善利用自身優勢,掌握趨勢,將有機會在這一波全球勞動力重分配的過程中走向世界並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 人才持續短缺,需要系統化培養
結構性人才短缺現象持續擴大,多數企業出現人才斷層,只有通過加大內部人才梯隊的培養力度。必須從一開始就架構一套完整的人才發展體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絕不可取。會有更多企業成立內部企業學院,通過量身訂制的人才發展體系,自行培養多元人才。
- 「跨界」成為新常態
創意多源於舊元素的新組合,企業要創新,擁有「跨界」思維人才是關鍵!未來大量的高階職缺在過往根本不存在,因此具備綜合能力的「跨界專家型人才」必將受到重用,跨界人才除將自身優勢發揮到極致外,企業主亦重視人格特質與溫柔競爭力(同理心)等軟實力!
- 功能小組時代來臨,微組織架構盛行
根據我的觀察,組織將走向輕、薄、短、小,專業分工!Holacracy 打破傳統管理模式,透過「功能小組」 讓員工自發管理,對結果負責。簡單的說,微組織架構將使企業更透明,目標更清晰,運作更高效,反應更敏捷,創新更容易。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適應市場變化!
- 人力資源管理者新定位
VUCA 時代下(多變、不確定、複雜、模糊),我想提醒人力資源管理者要將定位提升至「領航者」。不是過往變革推動者、戰略夥伴…等,被動協助企業轉型與變革,必須把握趨勢以領航員自居,主動出擊,儲備短、中、長期和急戰力人才,方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獲黃智堯授權轉載刊登,原文標題〈2016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十大趨勢〉,圖片來源:Aalto Creative Sustainability CC Licensed,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