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電什麼創新科技都沒戲唱,經濟學人:電池產業發展未來可期

距離伏特發明電池將近要兩個半世紀了,而 Sony 發明可充電的鋰電池也已經過去了 25 個年頭。經過這麼長時間,人類對於電力的需求絲毫沒有減弱,還因為化石能源日漸減少而更加依賴電力。如今特斯拉、Gogoro 等等嶄新產品陸續推出,對於電池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fjel

經濟學人認為在未來,電池產業的發展並不會輸給虛擬實境或者人工智慧。倘若能夠克服容量、體積、充放次數以及成本這幾個關鍵,將會讓科技發展有更大的突破。試想如果有公司能推出國產車價格帶的 Tesla 或者長時間不用充電的大螢幕智慧型手機或者平板,都將會是不輸虛擬實境或者人工智慧的突破。

甫開幕的底特律車展中最亮眼的新星並不是一台車,而是裝在 Chevrolet Bolt 這台車上的電池。這台車在先前的 CES 首發,它可謂是第一台將續航力與成本取得平衡的純電動車,所以它開價僅僅三萬美金,合計約台幣一百萬元。而 Tesla 更是宣布要在內華達州大量製造電池,透過大量生產以降低成本。

除了交通工具要發展不同能源之外,新能源的發展也需要電池技術的配合,例如太陽能。Tesla 將要在南非、澳洲和德國等地販售家用太陽能電池 Powerwall,讓有太陽能發電板的住戶能夠夠有效率得儲存電能以供日常所需;加州要求五年內他們的電力公司要能夠儲存一百萬瓩(1GW)、非來自於水力發電的電力。

以上的幾個例子可以看得出來產業對於電池的需求不管是數量還是容量都越來越大,電池技術的發展也勢必將朝這個方向推進。而另外一個方向則是尋找不同型態的電池。但不論怎麼發展,仍不脫先前說到的幾個關鍵。而不論突破哪一個,相信都能夠帶動其他科技產品有突破性的發展。

(資料來源:The Economist;圖片來源:Takashi Hososhima;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延伸閱讀

3D 列印無極限!印出來的「紙片」太陽能電池威到可為整棟大樓供能
最新鋰電池巨頭即將登場,Tesla 的超級電池廠一年內將完工投產
每 10 秒就生產一顆,台灣科學家發明超級電池顛覆美國製造業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