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國 JavaEye 創辦者,丁香園技術協理。以下為作者第一人稱描述。
為一個創業者來說,特別是主導創業項目的創始人,你首先必須是一個優秀的 PM,能夠始終牢牢掌控自己的創業產品的發展。我將通過一系列文章探討,如何做一個優秀的 PM。
阿里巴巴的 PM 蘇傑寫了一本非常火的書,叫做「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介紹 PM 的思維方法,並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運用 PM 的思維解決問題。這本書對於提高人們普遍意義的思考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對於真正在互聯網行業從事專業的 PM 崗位的人來說是有害的,並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專業的 PM。
一個多月前在 EGO 的活動上,我和達達的 CTO 楊駿聊到 PM 的話題,楊駿回中國之前在 Facebook 的 Growth Hacking 團隊工作多年,他介紹:
在矽谷,PM 意味著一個需要工作經驗來背書的崗位,通常是由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或者設計師,或者已經有過幾年 PM 經驗的人擔任,不存在沒有工作經驗的人擔任 PM 的可能性。
所以 PM 本質上不是一個專業,而是一個崗位,一個需要工作經驗和門檻的崗位。
在中國的互聯網行業,特別讓我覺得不安的一個事實是:大量缺乏基本專業素養和工作經驗的人擔任了 PM,造成的結果就是:產品做的一塌糊塗,連正常的使用流程都走不順利,研發被拖的疲於奔命。我所見過的公司只要 PM 水準高的,公司產品研發運營流程沒有不順的,而只要 PM 水準不夠的,公司研發也無一例外跟著出問題。
記得我在以前公司剛剛接手產品研發部門的時候,把一位前 PM 叫過來,讓她重新設計網站註冊和登錄流程。幾天後她交貨了,我拿過來產品介面和交互原型,對著原型稿,把她從頭到尾罵了一遍,第二天她就遞交了辭職信。我很嚴肅的告訴她,你根本就不夠 PM 的資格,你只配給我做助理,從頭好好學習。一年之後,她終於成長為一個合格的 PM。
今天這篇文章不談怎樣培養一個優秀的 PM,只談一個話題:一個合格的 PM 需要具備些什麼?
有些人可能說:PM 需要好的 EQ,溝通表達能力強,會畫原型,懂交互,對常見的產品交互模式瞭若指掌,甚至要會哄著研發人員幹活。
OK,這些都沒錯,但是這些能力並不是一個專業 PM 的核心能力,都是可有可無的。賈伯斯不能說是一個高 EQ 的人,純銀 V 作為一個知名的 PM 並不擅長畫原型,一個真正優秀的 PM 也並不需要非哄著研發人員幹活不可。不具備這些能力的人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 PM,那麼一個合格 PM 的基本素質是什麼,就三點:
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資料分析能力。
- 抽象思維能力
很多大公司的 PM 常常會有這種抱怨:我們公司業務部門(或者營運部門)管理太混亂了,他們提的需求都自相矛盾,同事 A 一個說法,同事 B 一個說法,同事 C 又是一個想法,他們自己的意見都不統一,要是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這個產品要麼做不出來,要麼做出來四不像。
是不是真業務和營運部門很垃圾呢?恐怕未必!說個寓言故事: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腦袋,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硬的大石頭」。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你們淨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原來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樣子。
業務部門的領導 A 只關注的產品完整架構,描繪了大象的腦袋是什麼樣子;經理 B 只關注支援他工作的部分功能,描繪了大象的腿是什麼樣子;而一線員工 C 只能夠提出她日常操作的客服流程的需求,她描繪的是大象的尾巴。
一個沒有良好抽象思維能力的產品經理就像一個盲人,他聽到的業務部門需求是:A 說大象是個大石頭,B 說大象是個柱子,C 說大象是根繩子,他們根本自相矛盾嘛,這產品沒法做嘛。而具有抽象思維能力的 PM 能夠根據 A、B 和 C 的具體描述,把大象的樣子大概勾勒出來,再通過自己的調研和訪談把大象的完整形象描繪出來。這個完整的大象做出來以後,領導 A 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大象腦袋,經理 B 得到了他的大象腿,員工 C 得到了她客服流程的尾巴。
抽象思維能力對專業級的 PM 來說是第一重要的能力,無論是企業級產品客戶提出的各種具體需求,還是消費級產品使用者提出的各種回饋,都是特別具體的一個一個「點」,好的 PM 要能夠從這些具體的「點」的背後抽象產品的本質需求和內在邏輯,這是一個 PM 的基本功。
而特別可悲的是,大多數所謂的互聯網 PM 都是滿足於來一個需求點,處理一個需求點,覺得自己還挺勤奮,挺有成就感。對於這種 PM,我只能說,趁早改行吧,別誤人誤己了。
- 邏輯思維能力
可能是因為中國傳統教育造成的,現在的中國人普遍邏輯思維能力極差,一個典型的現象就是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毫無邏輯性的脫口秀節目竟然這麼受歡迎。而邏輯思維能力是專業級 PM 第二重要的能力,可見要尋找到一個邏輯思維能力好的 PM,選才多麼不容易!
有人可能問,為什麼 PM 要求邏輯思維能力呢?我講個故事:
一款行動產品,PM 為了提高 App 的工作效率,給 App 的註冊使用者推播訊息。為了不騷擾使用者,設定推送規則是:活躍的用戶不推送,只推送不活躍使用者,且根據使用者在 App 裡面發生的行為進行個性化精准內容推送。
乍看之下這個 PM 還挺聰明的,還知道不能野蠻的騷擾使用者,還知道根據使用者行為精准推送。我現在來問你,這個 PM 合格不合格?如果你認為這個 PM 是合格的,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你不用做 PM 了,趕緊改行吧。為什麼這個 PM 不合格?就是因為他沒有邏輯思維能力。其實這中間的邏輯非常清楚:
一個用戶越活躍,他在 App 裡面產生的行為才越多,根據使用者行為來判斷使用者偏好才能越準確,精准內容推送才可能越可靠;一個用戶越不活躍,他在 App 裡面產生的行為越少,越無法準確判斷其偏好,所謂精准內容推送越離譜。
這個邏輯夠簡單的吧,但是我無情的告訴你,大多數電商網站的 PM 就是連這麼簡單的邏輯判斷能力都沒有,於是我們看到了無數的慘況:
因為被某個性感美女 banner 所誘惑,點擊進入某個電商網站,於是從此以後只要我打開該電商網站,永遠推薦情趣用品。
因為某銀行推送信用卡積分換購,點擊進入某個電商網站換購光碟頁面,從此只要我打開該電商網站,永遠給我推薦各式光碟。
不活躍的用戶偶爾發生兩三次行為,就據此進行所謂的相關性推薦,是極其不可靠的:一方面在沒有大數據樣本前提下,相關性判斷極其失真;另一方面我這偶然的行為很可能是被廣告引誘的,並不代表我真實的興趣。一個不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的 PM 對研發人員來說是像哥吉拉一樣恐怖的怪獸。因為研發人員最終要用程式去實現這個產品,一旦產品無法在邏輯上說得通,產品在開發階段就根本走不下去了,其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研發人員背黑鍋。
- 資料分析能力
現在很多 PM 都知道資料分析的重要性了,但是你真的會「分析資料」嗎?對資料的分析和解讀需要長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