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導讀:本文作者文亞南任職於匯頂科技,以下為作者第一人稱敘述。
自從我博士畢業後,我就很少談論兩岸問題了。因為我意識到,這大部分都是嘴砲,除非非常高層有意識到,或是我的身分地位發言能影響到政策,否則做再多的談論都是浪費自己的時間,甚至影響自己身分的上升速度。
今天早上聽 COCO 姊的廣播,講到日月光跟紫光競相要併購矽品的問題。COCO 姊說這比明年總統當選人是誰還重要,是的確實如此。幾個總統候選人之間除了在比誰比較不爛之外,我真的沒有看出他們提出什麼解決這攸關台灣產業大環境的問題.
- 防守不能解決問題
最近經濟部找了一堆博士、教授在談什麼審查大陸投資台灣 IC 設計業的問題。同樣的也一堆教授在開會反對大陸投資台灣 IC 設計業。台灣這麼多高學歷高知識的人在談如何防守台灣產業,其實只要讀一點點經濟學,就知道長期來說資本流動無法阻止。我們政府設這些障礙只會讓流速減慢,資本家的巧門太多,政府何時成功阻止過任何東西?重點是,台灣是整體向上還是向下,如果是向下的話,減緩向下還是向下。我們八年後的總統大選大概又在談為何台灣總體薪資向下的問題。
- 對大陸產業環境的錯解
很多民眾對大陸的產業環境還停留在以前那種低薪跟台灣搶加工業的時代,其實這種印象完全過時了。大陸最底層勞工的薪水,真的不低了,很多勞力密集產業出走到越南印尼之類的東南亞國家。他們國家的重點發展目標也早就不是這種產業,也沒有任何政府補貼了。大陸現在就是在發展高科技業。IC 設計業只是高科技業的其中一環,是台灣佔有優勢的,所以台灣當然會站在防守方。
像聯發科的手機 AP 晶片曾在中國市場市佔率 50% 以上,這樣的企業當然在戰略上會站在守勢。台灣繼續防守市佔率,最後就會像 PC 組裝業一樣,電子五哥瓜分 80% 以上的市場,但毛利率卻是毛三到四。我們的政府,以及總統候選人的智力以前就讓 PC 產業發生過這樣的事,看到現在的政府的反應實在也不足為奇。
- 對 IC 設計業的分工不了解
對一般民眾來說,IC 設計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抽象名詞,更不要說 IC 設計業的內部分工了。其實 IC 設計是一個像木工或是雕刻一樣的工藝,工匠本身的技術考核與他的經驗有關,比如說類比 IC 設計師做了多久,做過多少個專案,他是否有經驗處理某某工藝方面的問題,一個類比 layout 工程師來說做過多少奈米的製程,layout 過那些元件,有沒有做過大型的 IP 比如說 ADC 之類的。
以台灣來說, IC 設計工程師氾濫,這工藝技術已經不值錢也不關鍵。
關鍵的是 IC 設計的應用領域,我們稱作 domain knowledge。比如說一個雕刻師雕刻佛像,佛像有很多 domain knowledge,這個佛手上應該拿什麼、那個佛臉上的表情怎樣才是對的。如果讓一個長期雕刻花鳥的雕刻師來雕刻佛像,那這個佛像就會很不對,賣得不好。
同理 IC 設計也是一樣。DRAM 的設計,跟手機 AP 的設計就很不一樣,跟 FLASH controller 的設計也不一樣。所謂格行如隔山,跨一個 domain 你馬上從 senior 變 junior 了。所以為何聯發科要併購立錡?聯發科自己就是 IC 設計公司了自己請員工設計就好了,為何要花大錢併購?. 因為雙方了解的 domain knowledge 不同。隔行如隔山,聯發作電源類的 IC 做了很久也沒有立錡的好,打不贏不如合併吧。
- 台灣領先的領域太少
所以綜觀台灣的 IC 設計公司來說,有成就的全都是以前 PC 時代的廠商,聯發科是少數在手機時代起來後還有成就的廠商。台灣現在的問題是,系統商太少,在 PC 時代的系統組裝台灣是幾乎壟斷的,這給了 IC 設計業很多題目,很多 domain 可以做。
而在手機時代,HTC 倒下後,幾乎沒有其他手機公司在世界舞台上排的上名。相反的,華為、小米、聯想的大舉進軍國際。
台灣廠商相形之下微不足道。連帶的影響台灣 IC 設計公司缺乏題目、缺乏題材。比如說手機 AP,聯發科當然佔了 50% 市佔率,國人想要努力防守,那基地台 IC 呢?台廠佔了幾成? CMOS sensor 呢?台廠佔了幾成?DRAM 設計呢?台廠佔了幾成?台商在 IC 設計中多的是市佔幾乎是零的產業,有什麼本錢談防守呢?
舉個例子若有大陸公司要在台投資 DRAM 設計,那為什麼不接受呢?台灣的資方覺得拼不過韓國人,那大陸老闆覺得拚得過,為何不開放?台灣這些 IC 設計工匠就要死守在手機 AP 這個領域,人家海思展訊已經做起來了,台灣全體工程師的人生應該全壓在一個籃子裡?
台灣的優勢集中在電子業,但了解大陸的都知道大陸的產業發展是全面的,以美國為比較目標的,台灣的產業被資本家放棄的領域太多了,比如說汽車產業,大陸的電動車是比台灣發達的,相對的電動車用 IC 的 domain knowledge 也比台灣強得多。
大陸的遙控直升機、高鐵也都是世界級的,更不要說航太或是國防工業了。最近有個大陸自吹的什麼十大產品領先世界的,那些雖然很自嗨,但那些是真的,以同樣的邏輯或許台灣可以寫出一百大產品是世界領先的。但我們可以很誠實的面對自己,這百大產品大部分是過去的時代創下的。要比新的台灣真的沒有領先大陸多少。
- IC 設計的資產在人才
大陸的領域多、domain knowledge 多,台灣的 IC 設計人才工匠多。理論上是合則兩利的。台灣想保護優勢產業,可以啊,但絕對不是整個 IC 設計業。IC 設計最關鍵的就是人才,工匠的養成需要時間,這是大陸即使人多也無法加快進度的。反過來說,如果對方已經有 domain knowledge,只缺工匠,那只要假以時日大陸人一定會追上來的。以 MTK 擅長的手機 AP 為例,大陸人已經追上來了,接下來就是雙方工程師如何互相廝殺比拚,必定重蹈 PC 產業的覆轍,最後窮忙一場,工時很長獲利很低。
所以台灣的重點在取得新的 domain knowledge,而新的 domain knowledge 最容易的來源就是挖角稍有成就的新創公司,或是初期遇到瓶頸的新創公司。
以爭取人才來說,台灣對人的生活環境來說是比大陸好的。台灣應該開放大陸高階人才來台技術移民,為何?因為目前整個創業環境來說,大陸是比台灣好,很多新創公司選擇在深圳落腳,儼然是矽谷二十年前的模樣。台灣如果配合技術移民,反而可能把中國新創公司的高階人員挖走。 一個 IC 設計公司只要 30 人就可能創造上億台幣的營業額,但是可能被挖走三個人就從此走入歷史。整個台灣產業要反守為攻,兩個總統候選人在討論如何防守大陸資金是永遠無效的。人兩腿、錢四腿。如何爭取高階人才,防守高階人才才是關鍵。大陸現在新創產業的領域是遠超過台灣的。看遠點吧,接受事實。
- 停止討論如何防守,麻煩全面進攻
進攻吧,台灣人。我們面臨的是整個世代的鬱悶,如果大家相信經濟部可以審查那些大陸產業可以來台投資,那為何不相信經濟部能審查那些人有資格技術移民呢?
我們的保守心態造成了整個世代產業的困頓,如今矽谷的新創產業寧願選擇在深圳成立部門也不願意在台灣成立部門,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我們是不是歡迎一些美麗的人來選擇台灣呢?
延伸閱讀:中國媒體看紫光事件》台灣是被慣出來的孽種,半導體產業被取代也是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