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寫的「我難過」有什麼稀奇?這台電腦寫的神曲保證百倍好聽

傳統 CD 的市場雖然因為數位時代來臨而有了巨變,卻只是流行音樂行銷通路的改變,但倘若有一天連流行音樂本身都有了巨變,會是怎麼樣的世界?

jjej;d

美國的一名音樂、電腦教授 David Cope 構想一個計畫:將無數的流行歌曲輸入至電腦中並試著分析究竟廣受人們歡迎的流行歌曲有什麼祕密。甚至他還想分析出人腦所喜愛的曲調,藉此給許多作曲家在作曲時參考要採取什麼風格、加入什麼元素以打造一首暢銷金曲。也就是說,你將來聽到的歌可能並不是完全帶著感情寫的,而有部分將會是電腦「算」出來的。接著更狠的是,基於這個資料庫,David 設計出一個人工智慧作曲家,他替「她」取名為 Emily Powell。同時,作曲家 Arne Eigenfeldt 也於 2012 年和音樂家 Paul Hession 規劃了一個人工智慧作曲計畫 Musical Metacreation,同樣試著讓人工智慧作曲、編曲,也就是說,未來的流行歌甚至還有可能是電腦寫的!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j7Eg6bRQoG8[/youtube]

Arne Eigenfeldt 談論他的計畫。

(影片來源:Faculty of Communication, Art and Technology

看到這邊,真的會令人不禁想像將來的音樂產業是否也會步入自動化的生產模式,而人腦作曲則會漸漸像現今一些手做產品般稀有?希望電腦螢幕後的作曲家不要忘記雖然有些歌曲可以喧騰一時,但真正能長久傳唱下去的歌必定有著旋律以外的經典之處。不論是曲調、歌詞或聲音,其中蘊藏的情感仍是現今電腦運算科技無法取代人類的關鍵。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vL6Jty5hOFc[/youtube]

2014 年 Arne Eigenfeldt 舉辦 Musical Metacreation Concert

(影片來源:Paul Hession

還好,聽起來成品要能吸引人應該還有一段路要走。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