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for-vr-2

如果你使用過三星的手機,會記得默認的瀏覽器名叫「Internet」。近日三星宣布,為頭戴虛擬現實設備 Gear VR 推出了交互體驗優化過的瀏覽器「Internet for VR」。

如果你曾經使用過 Google Cardboard 配套的 Cardboard 應用,三星的 Internet for VR 其實和 Cardboard 如出一轍,將佩戴了設備的用戶放到一個沉浸式的 3D 環境中,就像在影院裡一樣,只是隨著頭的轉動,眼睛能夠在「大螢幕」的不同位置上看到不同的內容。從目前公開的信息來看,用戶可以在 Internet for VR 中體驗到和在手機、PC 上不同的網頁瀏覽感受,或者觀看 360°全景影影片或者任何 HTML5 格式的影片(比如 YouTube)。

internet-for-vr-3

而在交互上,Gear VR 加上 Internet for VR 也帶了一些不一樣的體驗:

1)怎麼輸入文字?Gear VR 會在螢幕上顯示一個鍵盤,但更方便的輸入方法顯然是硬體支持的語音識別功能。

2)怎樣在菜單裡導航?Gear VR 和 Internet for VR 可以對眼球動作進行識別,用戶用眼神盯住畫面中的某一個位置,即可選擇該選項或者播放指定的內容,可謂酷炫至極……

internet-for-vr-1

既然本身是瀏覽器,Internet for VR 也將可以從用戶的瀏覽器中提取書籤,或者以標籤的形式管理當前打開的所有網頁,並支持 Quick Access 幫助用戶快速登錄那些需要帳號密碼的網站。

為讓用戶能夠以更直觀的方式體驗內容,除了設備之外,開發 VR/AR 瀏覽器也是行業內各公司的標準動作。考慮到專門的 VR/AR 格式內容開發存在難度,將網路上以影片為主的海量內容轉換到 VR/AR 設備上觀看也是可取之舉。

Internet for VR 的誕生正值面向普通大眾的 Gear VR 消費版設備近期正式推出,將有希望繼續拉大三星在 VR 硬體和軟體 / 內容對消費者的普及上與 Oculus、索尼和 HTC 等其他公司之間的時間差距。目前 Gear VR 可能是市面上各家虛擬現實設備 / 軟體平台中,內容優勢最大的一家,最近來自《紀念碑谷》開發團隊 Ustwo 的 VR 大作《遺忘邊際》(Land’s End)也已經在 Gear VR 平台上正式發布

lands-end-1

  • 三星推出 VR 瀏覽器,這會是下一個十年的上網方式嗎?

今天三星發布了 Samsung Internet for Gear VR。簡單點說,這是一款適配三星虛擬現實眼鏡 Gear VR 的瀏覽器,可以為用戶提供更有沉浸感的上網體驗。

就像前面提過:你可以在 Gear VR 裡瀏覽網頁、觀看 360 度全景影片、3D 影片和 HTML5 影片等等。輸入方面,這款瀏覽器支持語音和虛擬鍵盤 Gaze 模式。在 Gaze 模式下,如果你要在瀏覽器裡打字,只要盯著虛擬鍵盤上的按鈕不動就可以了。

把瀏覽器搬到虛擬現實裡,三星現在做這件事看起來還很原始。你會發現它只是試圖粗暴地把 PC 時代裡的上網體驗強行遷徙到 VR 設備上,因此效果可能不會太好。比如所謂的 Gaze 模式,在很多 VR demo 裡我體驗過不少,結論是這種使用眼睛盯住一個地方的輸入方式挺有違和感的,不太自然,不如用手一指的方式來得舒服。

不過雖然如此,我還是很為這件事感到高興。因為這至少說明了有大公司願意開始嘗試這件事了。今天,三星可能只是在做一款適合 VR 的瀏覽器,但這件事更大的意義在於,它在嘗試解決如何在虛擬現實裡上網這個問題。

瀏覽器在很長的一段歷史裡定義了我們上網的方式。網路對絕大多數用戶而言,瀏覽器可能才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產品——而非操作系統。因為瀏覽器是人們接入網路最高頻率的入口。操作系統只是 PC 的基礎,普通人對網路的第一印象始於——打開一個瀏覽器,然後開始瀏覽不同的網站。

在移動網路裡,瀏覽器這種統一入口的能力被削弱了不少,一個個單獨的 APP 把原本瀏覽器集中的大流量分割成了碎片化的零散流量,沒有人會願意繼續在不大的手機屏幕裡打開瀏覽器、輸入地址欄。但如果換一種更宏觀的視角來看,手機的操作系統其實就相當於 PC 時代的一個瀏覽器——把 PC 瀏覽器裡的網站抽像出來,就變成了手機操作系統裡的一個個 APP ,比如淘寶、知乎、豆瓣等等。也就是時候,移動網路裡的「瀏覽器」,名字其實叫做 iOS、MIUI、Smartisan 等等。

1990 年,Tim Berners-Lee 寫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瀏覽器。如果把 2007 年蘋果發布第一代 iPhone 當做移動網路的元年,人們上網方式發生的第一個大變化是從「瀏覽器 – 網頁」過渡到「操作系統 -APP」形式,這中間只隔了 17 年的時間。這種上網方式發生變化最本質的原因是計算設備的升級和進化,比如從 PC 進化到智慧手機。

從智慧手機過渡到虛擬現實設備,移動時代以 APP 形式為核心的上網方式可能又會發生一次大變化。業內人士大多數相信 2016 年會成為 VR 的元年,第一次變化用了 17 年的時間,第二次變化週期照道理來說又會變得更短,而 07 年到 15 年已經過去了 8 年的時間,所以——下一個十年,新的上網方式應該就能被重新定義完整。

這一個十年,人們需要的新的上網方式應該是怎麼樣的?如果瀏覽器定義了新的上網方式,移動時代也誕生出了手機操作系統這樣一個適應新計算平台的「瀏覽器」,下一個十年內,能夠定義 VR 上網方式的「瀏覽器」又會是什麼?

我來不負責任的腦洞大開下。

首先,新的上網方式和新的上網體驗,肯定和設備本身的特點是強相關的。VR 設備相比智慧手機和 PC,能夠提供的上網體驗最大的優勢和區別在:沉浸式體驗;沒有限制的內容邊框,你可以自由旋轉 360 度視角;VR 的交互界面是三維的,手機和 PC 能夠提供的入口,無論是瀏覽器還是 APP,界面都是二維的。

基於這些特點,VR 裡的上網方式也許會是這樣,拿電商亞馬遜舉例,

PC 時代亞馬遜是一個網站,用戶通過瀏覽器跳轉 URL 地址轉到亞馬遜的一個網頁上,在網頁裡購物;

移動時代亞馬遜是一個 APP,用戶通過智慧手機打開亞馬遜的移動端應用,直接在應用內購物;

VR 時代亞馬遜應該是一座三維的虛擬商場,你可以自由的進入這家商場裡逛,店鋪會有虛擬形象的售貨員接待你,會放你喜歡聽的歌,更加接近你在線下購物的體驗。不同的是,這家店裝修風格可以千奇百怪,店裡的 SKU 不受地理限制。你端詳一件商品,商品評價和相關信息會環繞商品顯示出來……

在虛擬現實裡,亞馬遜可以是一座商場大樓,Netflix 可以是一座電影院,閱讀網站可以是一座圖書館,豆瓣可以是一個擠滿了人的廣場。

這些網站組成的上網體驗在 VR 裡還可以被更個性化的進行定制——在 PC 時代,你打開瀏覽器瀏覽網頁,你可以把你喜歡的、最經常訪問的幾個網站設為書籤保存起來;在移動時代,你下載應用後,可以把你喜歡的、最經常用到的 APP 放在手機第一螢幕裡;在 VR 裡,你可以把你最喜歡逛的「建築」 按自己意願排列組合在一起,逛完亞馬遜的商場後隔壁就是 Netflix 家的電影院,圖書館的旁邊有一個叫做豆瓣的廣場……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來Altspace。這家專注於 VR 社交的公司創造出了一個可以多人在線的虛擬世界,你在這個世界裡會有一個阿凡達一樣的替身(目前人物形像看起來還是很粗糙的幾何體,不過這不重要),可以進入電影院里和別人一起看電影,在沙發上和別人看電視,廣場上還有一棵很好玩的樹,樹上每個葉子擺放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音調,每天路過廣場的人都會把葉子重新排列,讓樹發出不同的音樂曲調……

這樣一塊虛擬的空間,給予了用戶在以往的 PC 和移動時代都感受不到的新的網絡社交體驗。如果還能配合上我們提到的具有服務屬性的亞馬遜商場,這個虛擬世界能提供的上網體驗就更完美了。

而虛擬現實營造出來的這個豐富複雜的虛擬世界,其實就是那個最能完美定義 VR 上網方式的「瀏覽器」。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Pingwest》、《36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