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貓咪喂食器CatFi,曾在 Indiegogo 上募得 24 萬餘美金的資金,並且預定於今年 2 月出貨,不過至今延遲 9 個月沒有下文。就在今日,CatFi 的創辦人宋牧奇在團隊粉絲頁上,公開向大家解釋延遲出貨的原因,其實是誤踩了硬體創業者的最大地雷區,錯估生產成本,導致資金無法有效對接至後續生產流程。
宋牧奇在公開聲明上,整理出三大點團隊所犯的錯誤。
- 開發成本嚴重低估
當初在募資平台上募到的 24 萬美金,其實完全不足以支付後續生產、開發成本。宋牧奇表示:「整個 CatFi 的開發成本 (NRE) 需要至少 120 萬美金,也就是 3600 萬新台幣,足足是當初群眾募資所募金額的五倍之多,而這還不包含軟體開發與營運的人力成本。」
- 花時間在尋找資金來源,未提早與贊助者溝通
贊助者在贊助商品後,通常會等待團隊主隊提供生產進度,但是 CatFi 在發現資金不敷使用時,卻未及時與贊助者溝通。宋牧奇表示:「我們太過於樂觀,總覺得可以很快找到支撐團隊繼續營運的資金來源,但現實卻不如預期。為了彌補錯估成本的資金缺口,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找投資人募資,而沒有提早與所有的贊助者與支持者溝通。」
- 硬體設計難度及成本超越想像
硬體創業的考驗,不只來自於應用軟體的設計,硬體的生產成本、流程、管控更是讓許多團隊跌跤的大陷阱。宋牧奇檢討:「最大的錯誤,是我們對硬體設計製造的不熟悉,完全低估了製造 CatFi 的難度,也走了許多產品設計開發的冤枉路,導致 CatFi 的單件硬體成本 (BOM Cost) 高達 150 元美金,也讓我們在與外部合作伙伴的溝通上進退失據。」
不過,團隊也隨即提供目前檢討改善方案:
一方面會持續尋找資金,並且持續開發 CatFi,釋出 CatFi Box。這週會開始將測試版 App 寄給已登記的測試者,並且在足以負擔營運成本的情況下,公開 app。
另外,也與贊助者溝通,會持續努力,若無法找到可行製造方式與資金方案,則會選擇暫時停止硬體開發,並且開始規劃相關退款機制。
延伸閱讀:超過 200 家國際媒體報導,台灣團隊把深度學習技術融入貓咪餵食器
【硬體創業救命包】100% 會做死的智慧硬體產品,都有些什麼特徵?
軟硬整合團隊注意:上群眾募資死都要募到這些錢,不然就等著失敗
(資料、圖片來源:CatFi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