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嗅注:莫博士(Walt Mossberg)又動筆了,這次他把目光指向谷歌,看著蘋果靠著 iPhone 賺得盆滿缽滿,莫博士怒爭:谷歌為什麼不可以?莫博士舉出 5 大原因,支持到了谷歌打造自主硬體的時候了。以下為莫博士文章,發表在外文媒體 The Verge 專欄。
《TO》補充:日前,因為徵才訊息出現「多媒體晶片架構人員」,也讓 Google 打算自組晶片團隊的消息甚囂塵上。但從 Google 現階段所面臨的難關來說,這一步,或許正是拯救、鞏固他手中 Android 帝國的關鍵。來看看 Mossberg 莫博士是怎麼分析的吧。
以下為第一人稱編譯。
又到了 Nexus 閃光的時候了,每年這個時候,谷歌都會推出旗艦產品之一的 Nexus 設備。Nexus 是谷歌公司從 2010 年開始推出的一個品牌,旗下設備包括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儘管 Nexus 設備不是非常暢銷,但該系列產品卻向全世界展示了谷歌 Android 操作系統的最優特性。
一般而言,Nexus 手機總是配置最新版的 Android 系統,除此之外,這些手機還能讓谷歌有機會展示公司自己的最新應用和服務,有時候這些應用和服務完全沒有安裝到 Android 手機之中,特別是在新興市場上更是如此。與其它諸多 Android 設備不同的是,只要谷歌發布 Android 補丁之後,Nexus 手機往往也會立即得到更新。
不過,Nexus 設備並非由谷歌公司自己生產。事實上,谷歌一直選擇了其 Android 硬體合作方中的一家公司來生產每年推出的 Nexus 設備。今年,谷歌將推出兩款 Nexus 手機,而且這兩款手機將分別由不同的手機製造商生產,即 LG 和華為。儘管谷歌會密切參與最終產品的生產過程,但是,谷歌卻無法完全控制這些產品,即使這些產品是谷歌公司的旗艦產品之一。與之相比,蘋果對 iPhone 的生產有著完全的掌控權,而微軟與對 Surface 有著完全的掌控權。
我認為,該是谷歌開始生產自主硬體的時候了,至少是生產自主智慧手機的時候了,再具體一點,也可以說是該是生產自主 Nexus 產品的時候了,特別是要針對新興市場生產低價位的手機。
的確我也知道,谷歌曾短暫地擁有過自己的手機生產部門——摩托羅拉,而且也銷售過摩托羅拉手機。我也知道,谷歌曾憑藉 Chromecast 和 Chromebook Pixel 之類的產品而涉足硬體領域,而且也曾被迫取消了另一個旗下硬體部門,即生產家庭媒體播放器“Nexus Q”的部門。
但是,對谷歌這樣擁有強勁實力和大量資源的公司而言,完全有可能來招聘更多的硬體工程師和設計師,最終打造獨特的設備,並將生產業務外包給其它公司。
以下就是我認為谷歌應當打造自主硬件產品的 5 大理由。
- 第一,軟體與硬體的緊密融合性日益增強
軟體平台如果能夠與具有目標嚮導的硬體進行整合,那將要好得多。這也是推動蘋果取得如此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是推動微軟在經過多年的抵制之後最終決定進軍硬體業務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於蘋果聚集了硬體和軟體專家隊伍,因此該公司能夠在指紋識別功能的支持下擊敗谷歌和 Nexus 產品。此外,也正是由於同樣的原因,蘋果產品又具備了一項新功能,即 3D Touch,這種功能能夠讓手機顯示螢幕識別壓力,並據此作出相應的反應。或許這種功能不會成為大賣點,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大進步。或許,只要你控制了硬體和軟體,那麼就可以對這種功能業務進行嘗試了。當然,第三方企業也能夠做一些事情,例如華為就擁有 3D Touch 功能模式,但是,在過去的 15 年中,蘋果已經表明,只要平台所有者將硬體與軟體進行整合,那麼奇蹟就一定能夠發生。
我曾就此問題詢問了一位谷歌高管,這位高管回答稱,谷歌認為其與 Nexus 硬體製造商之間的密切合作已經實現了同樣的目標。例如,這位高管表示,新版 Nexus 手機也使用了同樣的攝像鏡頭和指紋傳感器,儘管這些手機由不同的公司生產。不過,在我看來,那種元件規格並沒有獲得同樣的結果。
- 第二,整合 Android 與 Chrome OS,Android 成為單一平台
谷歌正在將 Android 打造成該公司未來的單一平台,將 Android 與 Chromebook 筆記型電腦的操作系統 Chrome OS 進行整合。(但這一點谷歌創始人已經否認)這預示著,Android 將能夠配置到筆記型電腦、甚至是台式電腦之中。在我看來,這將為谷歌打造的 Nexus 硬體產品線提供了吸引關注的機會,即使其它公司繼續使用谷歌的 Android 系統。如果谷歌的確這樣做了,那麼該公司不僅能夠生產手機或平板電腦,甚至還能夠生產筆記型電腦了,這樣的話,谷歌的系統或許就能夠成為數十年來取代蘋果台式電腦操作系統的平台,這將是業界的一大變化。
- 第三,谷歌唯一硬體合作夥伴三星每況愈下
儘管 Android 仍是一款能夠主導全球的平台,而且從市場份額的角度來講,大大超過了蘋果的 iOS 系統,但是,谷歌只有一家硬體合作夥伴,即三星——這家公司已經將產品投放到全球眾多市場,而且也贏得了全球的諸多份額和利潤。然而,在最近幾個季度,三星公司的營收和利潤一直是每況愈下。或許,谷歌自主生產的手機能夠成為解決 Android 問題的答案,從而讓 Android 繼續成為硬體產品持有者青睞產品的系統,並幫助谷歌取得更大的成功。
- 第四,新設備不再使用谷歌原生系統,谷歌應用失去優勢
新興市場的設備製造商越來越多的配置各種版本的 Android,而這些 Android 都沒有使用谷歌的應用和服務,這就意味著谷歌很難在新興市場獲得收入。即使非常富有的亞馬遜公司也在大力使用 Android 來打造他們自己的產品,之所以如此,還是因為 Android 是免費的,而且是開放的。目前為止,谷歌還無法處理這種逆勢。一個廉價的、谷歌打造的谷歌品牌的手機或許是該公司參與這種戰爭的最佳武器。
- 第五,預裝應用或許會被歐盟判為非法
歐盟已經展開了一項調查,以調查谷歌要求將其應用被捆綁到其他製造商生產的 Android 手機之中的做法是否合法。如果這一調查結果顯示谷歌的舉措是非法的,那麼這對谷歌而言將是一種災難。從這個角度而言,谷歌當然應當打造自己的硬體產品。
另外,我也知道,谷歌擁有摩托羅拉,或許已經讓諸如三星這樣的合作方感到厭煩,我也知道,谷歌自主生產的手機也會同樣會讓三星等合作方感到不滿。事實上,微軟的 Surface 平板電腦就讓其硬體合作夥伴感到非常不滿。但這種事情應當能夠得到解決,畢竟微軟是在做正確的事。然而對谷歌而言,當然也需要像微軟這樣做。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虎嗅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橘子學院】:
IOT 不只是口號》軟硬整合台灣新出路,新舊共享催生未來產業
台灣硬體廠如何放下身段,跨界海納百川尋找新出路?軟體新創如何謹守行銷承諾、即時出貨?當 100 片的初生之犢遇上 100 萬片的老手巨人,大廠與新創真的可以合作嗎?直接投資、業務合作、策略夥伴關係,哪一種合作模式最適合?
要讓台灣趕上 IOT 不可逆的時代浪潮,從零到一,用軟硬整合催生科技新產業,合作的契機從哪裡開始?
邀請第一線職人經驗分享,精彩活動千萬不要錯過喔!
活動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