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導讀:2016 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各黨派候選人也開始針對不同族群提出相應政策,希望藉此吸引選票、創造話題。過往軍公教、老人總是政策牛肉底下的受惠者,不過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最近倒是瞄準了社會產業中堅的工程師族群對話。
工程師其實代表台灣產業中,那群貢獻最多卻又不受照顧的勞動族群,其背後代表的議題更為深層,包含台灣產業轉型、競爭力維持等結構問題。未來的新政府要如何與工程師對話,工程師選民又期待怎樣的改革治理呢?讀者 Penof 投稿,闡述了工程師的心聲。以下為作者第一人稱敘述。
這在一兩個月內,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至少在三個演講場合提到了工程師。其中一次甚至是在全國黨代表大會之中。
「專注技術,這是我們工程師精神的一部分,這種務實的態度,是我們長期競爭力的來源,應該要保留,持續發揚光大。」
「在竹科的工程師,他不再只是日復一日重複單調的工作,他有充分的資源,鑽研新的技術研發。工作除了帶來薪水,應該帶來更多的意義與成就感。他可以早一點下班,回到自己的家,和心愛的人吃晚餐。」
「如果你是一個工程師,你可以和美國西岸的程式設計人員,交換coding的知識,讓自己的專業,更精進,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台灣工程師確實是很特別的一群人,而且群體的邊界也很清楚,有共同的養成過程,相似的工作文化;畢業之後到園區上班,結婚生子,幾年之後成為小主管,再跳槽到其他公司領更高的薪水,工程師的生涯路徑,也都很雷同。
不過,比起歐美日韓,或新加坡香港,台灣工程師平均薪水偏低;每天工時 12 小時起跳也是家常便飯。常常工程師上新聞,就是被正妹詐騙,而且「工程師」的身分,在新聞中也都會特別被標記出來。社會上對工程師的刻板印象,大抵上就是存款很多、單調乏味-這些讓人不太舒服的形容。
我熟識一個上市公司的工程師,他在公司待了十幾年,在所屬領域的技術觀念應該在全台灣可排上前五名。都已經是 RD Head 了,還會親自在 lab 裡面,動手操作。工作就是他生活的全部,他一直都是單身。
這位優秀的工程師,在公司組織重整後,就被冰凍起來,大概和他不擅長社交,也不擅於溝通有關。他所處那個 BU,能出頭的,多半還是業務部門出身的。
每一個台灣人,身邊都一定有這樣的工程師朋友,這就是台灣工程師的典型。明明工程師是台灣產業發展的人才基礎,結果燃燒肝臟與青春之後,卻換來一種落寞的感覺。
工程師不會因為蔡英文說了這些話,就投給他。但是,總要有人跟工程師說,讓你們委屈了。除此之外,我們能夠不檢討以代工出口為主的產業結構嗎?這才是職業尊嚴欠缺、生活品質低落、生涯發展受限的根源。
工程師不怕技術不如人,只怕沒舞台不夠大。換一個更好的舞台,大陸的說法是「謄籠換鳥」,蔡英文說的是用五大策略性產業來帶動產業轉型。
工程師會有期待,不會呆呆在 lab 裡發愁。只是我們可能也是忙到晚上十點下班,才能在臉書按個讚,聊表心意。
(本文為作者投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davidre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