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計文創電商平台 Pinkoi 宣布獲得紅杉資本、GMO Ventures 共同投資 900 萬美金( 2.9 億台幣),並且也同步推出英文網站。未來,這筆資金將會作為拓展海外市場、改善站內產品搜尋、發掘新產品功能等面向,象徵一個團隊發展的重大里程碑。
由前 Yahoo 資深工程主管顏君庭(Peter Yen)、林怡君(Maibelle Lin)、李讓(Mike Lee)共同創辦,Pinkoi 從 2011 年開始營運,專賣獨立設計師小物、文創商品。團隊也從最初 3 位創辦人,增長到 50 人團隊,辦公室分佈於東京、香港、曼谷、舊金山,並且預計在上海也設立據點。
目前 Pinkoi 擁有 25000 個來自亞洲各國的商家,以及每月 200 萬人次,來自台灣、泰國、日本、香港等不同地區的用戶,提供繁中、簡中、日文、泰文不同語言介面,符合不同文化使用者需求。
能夠聚集這麼大量又如此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戶,其實不是一個純電商網站就可以做到的事。Pinkoi 更像是一個亞洲線上的設計社群,由設計師、獨立工作室以及喜愛文藝商品的用戶們所組成,透過細心規劃的社群經營、線上誌行銷,消費者在這裡找的不僅是商品,更是設計師欲透過商品傳達的故事。
在市場切入點上,Pinkoi 也選擇以「設計產品」做出市場區隔,拓寬時尚設計精品、一般網購中間的區域,抓住年輕人想要求不同,以及中等價位的需求。因此很快便在中、港、台打出一片天空。
就像美國文創電商 Etsy當初上市時的市場定位一樣,Pinkoi 執行長顏君庭表示,Pinkoi 希望成為亞洲版設計師的鏈結橋樑。不過Etsy 對於平台上的商家評選機制較為鬆散,導致平台 Ebay 化,商品品質不一定穩定,或是傳出從中國批貨的疑慮。
為了做出市場區隔並且優化服務,Pinkoi 對於要上架的商家都會先行評選,在台灣主要市場中,所有欲在網站上架的商家,只有 10%以下的機率會被允許通過。在社群行銷上,也可見 Pinkoi 會搭配節慶,做出促銷專題,或是在 FB 上用「說故事」的方式,介紹精選商家,形成正向、健康的電商、內容提供者(設計師)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