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者霍炬,本文來自公號“歪理邪說”。雷鋒網已獲得授權。
說了很久要寫 Telegram(iOS、Android)的故事,一直拖延沒有寫。在我拖延的這段時間裡面,Telegarm 繼續快速增長,前幾天,在舊金山的 TechCrunch Disrupt 活動上,創始人 Durov 說現在 Telegram 每天發送的消息數已經達到了 120 億條,而今年 2 月的時候只有 10 億條,是時候寫完這個故事了。不過,隨著它的出名,在中國也毫無懸念的變得難以訪問,所以,如果你看完下載了它,又覺得不好連上,程式崩潰什麼的,這並不是 Telegram 的錯。
每天 120 億條消息是什麼概念呢?我能找到的Whatsapp最新一次公佈這個數字是今年 4 月,每天 640 億條,這可是Facebook以 190 億美金代價重金收購的 App,並且被當作 Facebook 在移動平台上最好的投資之一。Whatsapp 出生在最大的網路市場美國,並且有 Facebook 的全力支持,也只是幾倍於 Telegram 的規模而已。如果不出意外,未來的某個時候,Telegram 會超過 Whatsapp。
消息數量和月活躍用戶上,Telegram 顯然比 Whatsapp 和微信還有很大差距。但這是一個只有 2 年曆史的新工具,並且他是一個完全私人擁有的公司,沒有其他股東、沒有投資人,號稱永遠不會出售,並且,它有著一支人數極少又戰鬥力極強的團隊…這一切都讓這個產品顯得與眾不同。如果要說這個時代的傳奇,Telegram 和它的創始人甚至團隊,都完全可以入選。
- 謎樣的 Telegram:團隊規模、辦公室地點一問三不知
它和人們所知道的各種創業故事、商業傳奇完全不一樣,但又具有傳奇故事的一切要素:駭客高手、政治、極權、陰謀……富豪,一應俱全。
2014 年 1 月 24 日對於 Telegram 是個驚喜的里程碑。在這一天,Facebook 宣布收購了最流行的即時通訊軟體 Whatsapp。在之後的 5 天裡面,Telegram 增加了 800 萬用戶。究其原因,很多發達國家的用戶對隱私有著更大的擔憂,Whatsapp 變成了 Facebook 這樣大公司的資產,之後必然會發生數據交換,這是對隱私的巨大挑戰。越來越多的數據掌握在大公司手裡,這顯然不是一件讓人放心的事。
這時候開始有更多人注意到了 Telegram,這個極其註重隱私的工具,並且開始嚐鮮。在那幾天,很多人是第一次知道其創始人 Durov 兄弟,並且從媒體得知了他們是俄羅斯富豪,以至於 Durov 不得不在 Twitter 喊話,說請用戶放心,我們團隊並不在俄羅斯,現在的公司註冊於德國柏林,非常安全。
他們當然非常安全,因為,柏林也只不過是這個團隊一系列複雜的離岸公司控股結構中的一環。至於團隊到底在哪,乾脆沒人知道。創始人 Pavel Durov 很可能根本不和團隊在一起,甚至很多人猜測他們壓根沒有一個具體地點的辦公室,而是用 Telegram 溝通、實際成員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團隊;酷愛八卦的媒體們也基本沒有挖到過他們在真實世界的位置,更沒有探訪過他們的辦公室。
至於 Pavel Durov 本人,倒是會偶爾出現在世界各地接受一些採訪和參加活動,只不過一會兒出現在柏林、一會兒出現在舊金山,有記者問他到底住在哪,他想了一下,似是而非的回答「巴黎挺不錯的」。
在 Telegram 發展的這兩年裡面,被媒體挖到的辦公室位置只有一次,那是在位於紐約州水牛城(Buffalo, NY),這是一個和高科技不怎麼沾邊的城市,它是尼亞加拉大瀑布的美國那邊,和加拿大安省接壤,並且以安大略湖的大湖效應造成的巨型暴風雪出名。這曾經是 Pavel 逃離俄羅斯之後的第一站,我甚至懷疑他們是到機場隨便買了最近一班離開俄羅斯的飛機,從而隨機到了這個城市。
Telegram 團隊也提到過,他們第一個數據中心位於 Buffalo。但現在那個辦公室早就人去樓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被人發現所以搬家了,我還是請朋友幫忙拍下了這個外觀相當普通的辦公樓照片。這個團隊的神秘和傳奇可見一斑。
在創建 Telegram 之前,Pavel Durov 以俄羅斯社交網站 VK 創始人聞名。2006 年 Pavel Durov 和他的哥哥 Nikolai Durov 一起創建了 VK,隨後的幾年,它成了俄語區最流行的社交網站。
Pavel Durov 不止一次自豪的說,VK 是唯一一個在自由市場競爭中勝過 Facebook 的產品。Mark Zuckerberg 後來自己也承認,曾經認為 Facebook 超越 VK 是早晚的事,沒想到到現在已經有 10 年,仍然沒能超過它。
Pavel 也毫不掩飾 VK 曾經從 Facebook 借鑑了很多東西,他說,畢竟我不是設計師啊,要全都自己設計要花更多時間。早期的 VK 從頁面設計到推廣方法,都跟 Facebook 完全一致,他也是從俄羅斯幾個著名大學開始的,但後來變得越來越不一樣。
Pavel Durov 和 Facebook 創始人 Mark Zuckerberg 歲數一樣大,都出生於 1984 年。媒體曾經總是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對比,兩個年輕的網路新貴。但是近年來形勢變得非常詭異,為了言論自由,Pavel 被迫放棄了他曾經所創造的一切,逃離俄羅斯,安全生活在美國的 Mark Zuckerberg 反而一直配合俄羅斯政府自我審查,Pavel 經常發文諷刺他…看到 Mark 和 Facebook 這幾年的所作所為,我完全讚同 Pavel 對他的諷刺。
圖片:Pavel Durov 照片,真是帥啊,這張是給女讀者的福利…
2011 年開始,事情的發展已經美國人已經很難看懂了,但是還好我是中國人,我們都懂。這一年,Durov 兄弟的日子開始艱難起來。他們是強烈的自由捍衛者,認為言論自由高於一切。當時,俄羅斯國家安全機構要求 VK 關閉一些普京反對者的頁面,遭到了 Pavel 拒絕。隨後全副武裝的反恐警察小隊就突襲了他的住處和辦公室,想必後來也發生過很多次不為人知的秘密談話…
2014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時候,俄羅斯安全機構再次要求 VK 交出一位烏克蘭活動家的個人信息,Pavel 不僅貼出了文件全文,還連續貼了兩張穿著衣服的小狗照片嘲諷安全官員們。
圖說:他收到的俄羅斯安全部門的文件其實還是很正規的,要是其他國家也可以給一份這樣的文件,刪貼的時候大家可能會更沒怨氣一點吧。
圖說:他回覆的就是這張小狗…
圖片:隨後又發了這一張…
這大概徹底激怒了普京。其實在此之前也有一些奇怪的事情也開始發生在了 Pavel Durov 身上,比如指控一輛他名下的汽車發生了交通事故逃逸之類的,儘管他自己根本沒碰過這輛車。
Pavel Durov 並沒屈服。普京對他的要求很簡單,要麼聽話,要麼把所持有的 VK 股份,賣給普京親信所掌握的基金或者其他關聯公司。Pavel 仍然拒絕出售股份,只是這一次,他迴旋的餘地越來越小了,在前面幾年中,普京親信的基金一直在從 VK 其他股東手裡收購股份。
董事會裡面 Durov 兄弟終於成了孤家寡人,最後被迫賣出股份,放棄了他創造的一切。當然,俄羅斯政府比其他國家稍微好一點,至少是花錢買股份,因為有保密協議,Pavel 沒有透露過實際交易金額,不過人們推測應該有 4 億到 5 億美元這個級別。比起 Facebook 的市值不值一提,但對 Pavel 這樣有足夠大理想又一心實踐理想的人,這已經能讓他做很多事了。
圖說:Pavel Durov 回應 mail.ru 併購 VK 事件。mail.ru 同樣被普京親信的基金控股,過去 mail.ru 本來也有 VK 股份,Pavel 手裡還有 mail.ru 的投票權,這一次是要完全併購…另外,mail.ru 股東還有一家中國公司,猜猜是誰?呵呵,答案是騰訊…
在被查水錶的那些年裡面,Pavel 已經開始逐漸實施他理想的生活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放棄所有固定資產。他賣掉房子、家具、車…到他賣出 VK 股份的時候,他已經不再持有任何固定的資產了,只有大量的錢。
差不多也是在這段時間裡面,他和哥哥 Nikolai 完成了 Telegram 最早期的工作。關於為什麼要做一個強加密,非常在乎隱私的工具,Pavel Durov 自己說,是第一次被警察突襲住處的時候,他給哥哥打了一個電話,電話接通的瞬間,他突然意識到電話是不安全的,一定會被監聽。隨後他發現,沒有任何通訊方式可以保證他想要的安全和隱私,它們都有各種缺陷,要麼是天生的缺陷和技術限制、要麼是工具運營者的配合,導致這些工具毫無安全可言。
既然沒有一個可靠的通訊工具,那就自己做一個好了。兄弟兩人又一次重新合夥開始一個新項目,Nikolai 為這個工具設計了加密協議和架構,這就是 Telegram。所以,Telegram 是為了隱私和安全而生的。和一些工程和產品團隊開發的通訊工具不一樣,它是真正由數學家主導的項目,堅實可靠。
說到這裡,要介紹一下同為 VK 創始人的 Nikolai Durov,他是 Pavel 的哥哥。wikipedia 上對他的描述是「工程師、數學家」,此人參加了 3 次國際數學奧賽,拿回了 3 塊金牌,又參加了 4 次國際訊息學(計算機)奧賽,拿回了 1 塊金牌和 3 塊銀牌…絕不空手而歸,從小就是天才人物。Nikolai Durov 並不是那種擅長競賽數學的書呆子,除了讀了 2 個數學 Phd,他還一直領導 VK 工程師團隊。那也是一個人數少而精的技術團隊,他們完成了 VK 整個的工程和技術需求,一直到 2013 年才停止 VK 的工作。
離開俄羅斯的時候,他們從 VK 團隊中挑選了一些願意一起滿世界流浪的高手,繼續由 Nikolai 帶頭,組成了 Telegram 的團隊。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公開的資料介紹過團隊成員,只能從Github上代碼的貢獻者稍微窺探到一些團隊成員的風格。
Pavel 在幾次訪談和自述中提到過,這個團隊中至少有 6 個人得過 ACM 競賽大獎。並且都可以輕鬆拿到 Google 或者 Facebook 這個級別公司極好的 Offer。當然這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力成本開支,Pavel 說因為 Telegram 不打算出售,團隊成員沒法通過期權獲得收益,所以給大家期權沒有意義,他只能給團隊開極好的薪水。
薪水好到什麼程度不得而知,至今只能知道 Telegram 的開銷是每月 100 萬美元,包括人力和硬體網絡等等資源開銷,大致估算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的確應該是極好的薪水,遠超過 Google 這個級別公司高級工程師水平。
相對於微信的支出,這個開銷應該是個小數字,但考慮到所有資金都是 Pavel 自己一個人出的,雖然是有幾億美金的富豪,也是個不小的壓力。Pavel 不止一次表示,絕對不會對最終用戶收錢,但是他早晚要讓公司盈虧正常。他對於 Telegram 的預期並不是賺錢,而是可持續,只要公司賺的錢能負擔自己的開銷,他就滿意了。
對於始終期盼增長,已經很有錢但還要賺更多錢的網路大佬們,這是難以理解的瘋話。
但我相信他是真誠的,Pavel 從來不是一個在商言商的人,就算在 VK 發展比較順利的時候,他也沒事就會發表一些政治言論。這些言論就算在美國都有點驚世駭俗,比如建議俄羅斯廢除貨幣之類……一些頗有烏托邦色彩的言論。他也曾經說過,當他開始有錢的時候,去看了其他俄羅斯有錢人的豪宅和遊艇,當即就明白了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對於他來說,改變世界本身比錢有意思的多,錢只是他在改變世界過程中的副產品和資源。他當然有資格諷刺 Mark Zuckerberg,比起 Pavel 的生活,Mark 所謂的叛逆只不過是見投資人時候不穿正裝穿帽衫而已,實在孩子氣。
- 超棒的 Study Case:Telegram 的程式碼身負數學與工程之美
今年年初,笑來老師迷上了 Telegram,想在上面做一些東西,那段時間我幫他讀了不少 Telegram 的代碼。邊讀邊佩服這個團隊的優秀。Nikolai 設計的協議 MTProto 極其優秀,兼具數學和工程之美,它的加密基礎非常完善,同時又在工程上很出色,Telegram 傳遞的消息實際是函數,可擴展性相當強。同時,所有代碼都是開源的,在 github 上可以看到每個項目的貢獻者人數都很少,但代碼質量相當高。我很驚訝於如此短的開發時間,如此少的人數,產生出這麼高質量的代碼。
Telegram 的特色就是快,它的快體現在各方面,不僅僅是協議本身精簡造成的傳輸速度快,Telegram 在各平台上的實現幾乎都是從最底層的簡單 API 實現,幾乎不使用常見的庫,而是自己實現所有界面控件。
他們的所有控件樣式也相當簡單,從而讓繪製效率非常高。這些努力最終得到的回報,就是它使用起來速度極快、極流暢。如果你在一個正常的網絡環境使用,會非常直觀的感受到它的效率和穩定。到今天,已經加入了相當多功能的 Telegram(包括自定義的貼紙表情和機器人)iOS 版只有 30M 的體積,而微信早就到了 90 多 M,就算是功能簡單的多的 Whatsapp 也有 40 多 M。有興趣琢磨代碼的同學可以去 Github 上慢慢研究他們開源的代碼,肯定會大有收穫。
電子前線基金會(EFF)有過一個關於常用通訊軟體安全性的評測,其中 Telegram 的隱私模式滿足所有標準。達到這些標準的工具裡面,Telegram 無疑也是最好用,最時尚的一個。而且 Telegram 對於安全性的做法也很富豪,Pavel 開出賞金,只要有人找到協議的漏洞,就給 10 萬美金獎金。2 年來確實有一個人拿到這筆錢,準確的說,那個人找到的是一個隱患,而非漏洞,不過 Pavel 說隱患也很重要,獎金照給。
一流的數學和工程團隊 + 開源 + 重金安全懸賞,這些條件造就了 Telegram 的可靠,讓人很難不信任他。我知道有很多人說「等他們需要賺錢的時候會如何如何」,這些人往往也是認為賺錢是第一重要,他們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這世界上有不怎麼把錢當回事的有錢人,估計他們也更難理解為什麼另一位矽谷富豪 Mitch Kapor 會全心投入電子前線基金會(順便說一句,此人也是 Uber 的早期投資人,將來我也會寫他的傳奇故事)。
另外還有一些人說「哈,使用電話號碼註冊也好意思叫安全」,我覺得他們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數學天分是否比 Nikolai 更高,然後再去仔細琢磨一下 Telegram 設計的良苦用心。無論從任何角度看,Telegram 都是目前流行通訊工具中最可靠,最令人放心的一款。同時,Telegram 用戶量的暴漲本身就創造了一個奇蹟,這是在網路主流市場之外成長起來的社交工具,並且最終得以侵蝕美國市場。很多創業者和投資人根本不信這種事情發生……Telegram 不僅不在矽谷,甚至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到底在哪。
2012 年,Pavel 還做過一件上了世界各國媒體頭條的事情,他和 VK 的一位副總裁在辦公室窗口往樓下扔錢,當時扔的每張紙幣差不多值 170 美元。可惜後來搶錢的人開始打起架來,秩序一度非常混亂,Pavel 只好停止了。YouTube 的影片上可以看到,他把錢疊成紙飛機扔下去,看著人們搶來搶去開心的哈哈大笑。
那一年他 27 歲,整個事件看起來就像是年輕的富豪暴發戶拿路人取樂。不過後來 Pavel 解釋過動機,他說當時他給了 VK 一位副總裁一筆獎金,這位副總裁跟他差不多,也認為錢只不過是改造世界的副產品,沒什麼珍貴的。
Pavel 很高興說既然覺得沒用,那你把這筆錢扔掉好了。這位副總裁當即開始往樓下扔錢,Pavel 攔住了他,說你這樣扔太沒創意了,看我的,隨後他把紙幣疊成紙飛機飛出窗外。這架紙飛機後來被做為了 Telegram 的 Logo。Pavel 非常喜歡扔紙飛機那個時刻,他覺得那 非常能代表他叛逆精神。那並不是暴發戶對金錢的揮霍,而是對自由的嚮往。
影片本身不是很清晰,不過,就算模糊也能看到這架紙飛機了吧?
Pavel Durov 的故事,是一個中國讀者很容易感同身受,美國人無論如何也看不懂的故事,這也正是 Pavel 始終嘲笑 Mark Zuckerberg 的原因。
Pavel 曾經也說過,他覺得挺幸運,最終並沒有在俄羅斯坐牢。我看到他說這段話時候心中暗笑,俄羅斯人還算幸運,出身克格勃的普京,雖然強權但竟然也算的上老實,要是在某個其他國家,怎麼會有機會花錢買你的股份,怎麼會製造什麼交通事故逃逸之類不靠譜的事件呢?當然是先以涉嫌逃稅抓起來,然後等你把股份拱手免費送上,最後電視台認個罪、媒體批評一輪,這事也就慢慢被人們淡忘了。也難怪其他國家的企業家那麼老實…… 俄羅斯和普京是承認 Durov 兄弟和 VK 的價值,而在其他國家,他們根本不珍惜人們創造的一切,覺得隨便就可以毀掉。這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很多人可能沒想到,中文媒體報導 Telegram(中文被譯作「電報」)最多的媒體,並不是科技媒體,而是新華社。這篇報導是 2015 年 07 月 12 日,發表於人民日報的《揭開「維權」事件的黑幕》,文中寫道:「『 電報』主要用於組織串聯 [ 此處隱去若干字 ]……可以設定時間刪除圖片和文字…[ 此處又隱去若干字 ]」至於這些人到底是誰,他們幹了什麼,文末我放上人民網的文章鏈接,值得一看,仔細揣摩一下這些人的背景和來歷(要用 Google 查),相信你不僅能更懂 Pavel 以及 Telegram 的苦心,還可以更懂中國。寫多了又要被刪了,我就不多寫了。
我估計會有讀者問這篇文章中的其他國家是哪個國家。特別在這裡解釋一下,請看下面這條著名的微博。
Pavel Durov 還有很多故事可以寫,但這篇放不下這麼多內容了,比如他對版權和盜版的態度,他對 Snowden 的支持,他對恐怖主義和隱私以及訊息自由的關係的看法…都非常有意思。也許將來我會再寫一個續篇。
參考備註:
·標題圖:來自 Pavel Durov 的 Instagram,西喬幫我把 Telegram 日發送量 100 億那天的慶祝圖片和 Pavel 的照片拼在了一起。以 Pavel 對於版權的態度,想必他不會反對我這麼做。Pavel 是《駭客帝國》鐵粉,一度特別喜歡穿一身黑衣,這張照片就是。
·感謝 gokeeper 到 Buffalo, NY,幫我拍下這張曾經 Telegram 用過的辦公地點照片。
·人民日報:揭開“維權”事件的黑幕電子前線基金會的通訊軟件安全打分結果
·從窗口扔紙飛機的視頻:鏈接點擊這裡
·我上一篇文章關於 XcodeGhost 的文章被刪了,這篇估計也早晚會被刪掉吧,喜歡的讀者別忘了自己保存一份……(編者註:關於 XcodeGhost 文章,可以參看雷鋒網:XcodeGhost:牆、感染、信任和欺騙。文章非常精彩,值得收藏。)
最後要說明的是,整個事件中的原始資料基本是俄語的,英文資料是被翻譯過的,其中可能會有一些不準確的地方,但大體過程應該沒問題。如有錯誤歡迎指出。
延伸閱讀:最會用新媒體的恐怖玩家:ISIS 用小貓帳號、app 攻下全世界
ISIS 自製網路安全指南:Dropbox、Facebook 資安被恐怖份子嫌到脫褲
[問卦]一個波士頓小開,是如何創立妹仔都愛的 Instagram 帝國?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雷鋒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