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人來說,「數學」可以說是學生時代的夢靨。聽不懂、考不好,無數的挫折疊加,不僅折磨自己,也讓老師、家長跟著苦惱。
這個現象可以說是全球通用,德國一對兄弟 Maxim Nitsche 和 Raphael Nitsche 分別在 15、14 歲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一般的學校數學教育,無法有效的幫助每個學生。哥哥 Maxim 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現有的教育體系已經 100 年未改了」,他說「時至今日教育成為了一種大眾商品,但很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卻無法滿足個人需求。」
面對這樣的狀況,這對兄弟想出了一個解方,就是 MATH 42 App。這是一個專門幫助學生練習、學習數學的應用,它會一步步教你怎麼解開、理解這個數學題。這個產品在 5 年前於柏林上市,一路經營到現在;而這一路的過程,更是讓這對兄弟愈加確信當初的方針,現在他們甚至要擴展事業版圖到國外了。
- 讓數學不再艱澀,尼采兄弟的創業路就是要說做就做
2010 年當第一代 iPad 發佈時,Maxim 開始理解到他手上握著某種可以改革教育的潛力,就是 Coding 的能力;於是他和他弟弟兩個決定一起把這個教數學的點子付諸實現,而這就是如今的 Math 42「這是一個很直觀的平台,同時它也改變了我們與內容互動,以及學習的方式。」Maxim 說。
Math 42 App 裡面有內建的數學字典,讓學生可以搜尋他們想要知道的數學公式。同時為了達成他們當初開發這個應用的理念,讓教育可以民主化,他們並沒有收費,而是向教育公司收取執照費。
當然除了他們的產品,你一定也對這對創業家兄弟的年紀感到好奇。這麼年輕就創業對他們有什麼影響呢?Maxim 承認因為年紀的關係,許多人第一次見到他都不會認真以對,不過這種態度往往在他拿出他的成績後,就讓那些人閉嘴了。
目前,Maxim 已經完成了經濟、數學、哲學三學士學位,他本人也希望成立更多的創業團隊。他說「我們永遠不會滿足。永遠有數不清的工作橫亙在我們眼前,有數不清的問題需要被解決。不過儘管我們總有一籮筐的點子想要實踐,但我和我地約定沒有寫出完整企劃之前,我們都不會像彼此開口。」
Maxim 解釋面對世界上這麼多問題,他總會湧出強大的欲望希望立馬解決它們。他笑著說「我知道我有點瘋狂,但這瘋狂卻也幫我走到現在。」
Maxim 和弟弟為了開始 Math 42,決定從慕尼黑搬到柏林。原因不言自明,他們都被柏林的創業風氣所吸引。「對於這裡的創業環境,我總有血又愛又恨的情節。」他說。看到像 Rocket Internet 這種快速將成熟商業模式複製到新市場的做法,他總覺得這樣的心態讓整個創業圈少了那麼點創新與影響力。
不過談回自己的新創事業,Maxim 說「我仍是相信我們現在所做的將能形成一股影響力。」
(參考資料:Venture Village;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