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如何落地台灣?行政院政委蔡玉玲提底線

xxxx

文 / 王妍文、鄒昀倢

Uber 全球快速發展,最容易引起當地社會討論的納稅義務與安全問題爭議,正式在台灣浮上檯面!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明確表態:「Uber 如果要在台灣做生意,就必須在台灣設立公司,當做乘客及司機交易的對象,並依法繳稅!」

行政院 27 日晚間邀集交通部、學者專家、網友等召開「uberX 自用車載客意見徵集」虛擬世界法規調適諮詢會議,討論共享經濟模式下,Uber 在台灣發展的可行性。

會後蔡玉玲在接受 Techorange 記者採訪時,明確做了上述表示。面對跨國網路公司運用網路虛擬交易特性,在稅務和基本營運責任上繞道規避的商業模式,強勢展現不歡迎、不接受的態度。

蔡玉玲的明確表態,也等同宣布劃出雙方對談底線。

針對蔡玉玲的說法,TO 記者在今天傍晚與 Uber 台灣總經理顧立楷聯繫上,他表示,在昨天的 vTaiwan 討論中,Uber 台灣有機會了解與會者對於共享經濟在台灣發展的看法,以及對於 Uber 的期許,「 Uber 台灣一直把自己定位為台灣社會的一分子,我們也一定會依循台灣社會的需求與共識調整,目前已經積極安排會持續與蔡政委辦公室討論。」

  • 爭議一:Uber 賺台灣錢,卻沒有完成繳稅義務?

昨日會議主要有 2 大爭議:1 是納稅問題;2 是營運後若有糾紛、安全問題時,誰來保障與負責?

針對納稅問題,Uber 台灣公司總經理顧立楷在座談中表示,「在台灣營運兩年,其實已經開始有在台灣繳稅。」但這個說法引起多位與會者質疑,其中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態度激動,「台灣 Uber 在台灣到底有多少收入?台灣顧客付了多少錢?其中有多少比例交稅?」、「不要只說有交營業稅、所得稅,需要量化才有事實,希望公開這些資訊。」

在 Uber 的經營方式中,消費者是透過信用卡綁定、直接付費給總部設在荷蘭的 Uber,即使該筆交易發生在台灣,也會被視為境外交易;此外,每趟行程 Uber 會收取約 20% 費用,所有會計帳目也都由總部統一處理,台灣分公司僅負責品牌推廣、司機服務,形同 Uber 台灣的公司經營,只會有業務費用支出,卻沒有收入紀錄。

一來,台灣當初為吸引荷商來台,給予荷蘭籍公司免稅優惠;二來,Uber 台灣不涉及營業收入,這兩者都造成政府追稅難度,也形成賺台灣錢,卻不需擔負繳稅義務的漏洞。與處處受到交通部法規管理、限制的其他傳統計程車業者相較,Uber 的經營方式、成本,先天就占據優勢。

同時列席的台灣大車隊業者則不滿地說,他們是合法遵守政府規定的公司,每年繳交上千萬元稅金,司機都符合營業駕駛資格、規定的保險也都會強制納保、計費表也因政府規定,而採固定價格的跳表方式,不像 Uber 彈性議價,只要政府准許,他們也可以議價,或增加更多新的營運方式。

企業權利、義務的公平正義失衡,讓與會參與討論的網路圈與新創圈意見領袖也多表態,雖然支持商業創新,喜歡 Uber 優於傳統計程車的服務,但在 Uber 台灣未在台灣繳稅,且沒有對司機與乘客提供完整保險保障制度前,他們不會在台灣搭乘 Uber。

  • 爭議二:安全保障誰來負責,國際保單如何遠水救近火?

此外,Uber 在印度、美國、法國、英國陸續發生過性侵、殺害等安全問題,因此,昨日討論 Uber 在台灣發展可行性時,安全與否、責任如何歸屬也備受關注。

顧立楷指出,每當新司機加入 Uber 平台,都會先做保險審查,確保有合法保險,一旦發生糾紛或事故,就會有保障,若有不足,台灣 Uber 也會協助爭取 2000 萬的國際保單,做到額外保障。

註:根據「計程車客運服務業申請核准經營辦法」規定,計程車司機必須投保旅客責任險,最低 150 萬元整。台灣大車隊則為乘客投保 1600 萬旅客責任險; Uber 則未詳細透露過相關保險內容。

不過,對於保單是向哪家保險公司投保?詳細內容為何?Uber 都無法提出具體說明,僅承諾會後會私下將保單提供給蔡玉玲與交通部過目確認。

在討論會上,Uber 的做法確實引起不少疑慮,蔡玉玲更對 TO 記者提出她的擔憂:

1) 如果屆時司機或乘客發生事情,需要跨國求償嗎?求償費用可觀,Uber 會負擔嗎?

2) 台灣 Uber 只說會「協助」,表示並非擔負賠償責任的主體,那麼是那一個國家的 Uber㑹負責?還是都不㑹負責?

3) 乘客或司機若只能跨國向保險公司求償?沒有擔負責任的 Uber,保險公司會賠嗎?

面對 Uber 與現有計程車業者的利益折衝,與創新商業模式該如何調適法規或制定新法,蔡玉玲認為,政府鼓勵創新、創業的態度不變,Uber 在台灣促成市場競爭是好事,但「不希望看到用創新名義,結果不繳稅;不希望用創新方式,結果不負擔法律責任!」

以 Uber 收取每趟行程 20% 費用,卻不繳稅;發生營運糾紛,卻不需負擔相關責任,大可一走了之的現有商業模式,蔡玉玲直言,「關於稅務與保險,這些部分不要模糊,因為這代表你們是用什麼態度面對經營在台灣的事業」,她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更明確指出,「Uber 如果要在台灣做生意,就必須在台灣設立公司,當做乘客及司機交易的對象,並依法繳稅!」

  • 台灣計程車行業創新速度太慢,交通部不該過度保護

不過,除了上述 2 項大爭議只外,多數與會者也認為,Uber 的服務的確比傳統計程車行業表現更好,單純從服務品質來看,傳統計程車行業囿於現有狀況,成長有限,只證明這個行業應該在網路時代下,有更符合市場競爭機制的管制方式。

在自由競爭市場,與會者大多認為,計程車行業根本不需要過度保護,現在的本土計程車行業管制不符時代需求,交通部現有法規的制定,雖有當時時空背景之因,但也造成傳統業者利益壟斷、不求進步;交通部不應該以違反法規的態度,阻擋更好的競爭者加入市場,如果能適時修法,才能整體提升計程車甚至運輸業的整體服務品質與產值。

網路虛擬經濟快速蓬勃,尤其來自全球市場的競爭只會愈來愈嚴峻。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昨晚本土計程車業者的表現實在不及格。「當你看到計程車業者那一邊平均年齡 50 歲,再看 Uber 這邊平均年齡不超過 30 歲,你就知道,台灣採取壟斷保護的管理制度會造成什麼樣的問題,」一位昨晚與會的人就認為,Uber 進入台灣市場對於提升運輸業服務品質具有正面效益,「誰不想看到本土業者有能力迎向全球市場競爭挑戰?但如果計程車隊沒有意識到他們一定得讓管理階層年輕化,再多的壟斷保護政策,都無法保證車行的未來。」

uber

  • 「uberX 自用車載客意見徵集」諮詢會議重點整理如下:

27 日晚間,vTaiwan 舉辦共享經濟虛擬世界法規調整會議,討論 Uber 在台運行、合法化議題,各方重點整理如下:

  • 民調調查結果:大眾認可共享經濟概念

為了蒐集社會大眾對於共享經濟模式的意見,以及了解民眾潛在擔憂,VTaiwan.tw 在會議召開前就已公開徵求大眾貢獻己見,從 926 位參與網友中,獲得 80 則意見、3 萬人次互動,統整出台灣民眾對於 Uber 與背後所代表的共享經濟模式有三大共識,包含:

  1. 支持共享經濟,並且期待共享經濟為社會帶來的正面效益

  2. 法規應隨著科技進步與時並進

  3. 安全是最重要的前提

  • Uber:新型態經濟規模需要新的法規來管理

Uber 台灣總經理顧立愷呼籲政府在新型共享經濟崛起的趨勢下,政府應與時併進,針對運輸業設置公平管理規則,一併帶動計程車業的監管與評價制度。透過更加開放的法規管理,也可連帶改善司機的工作處境以及收入。

對於外界質疑的營業問題,他也澄清,為了釋出誠意配合台灣政府,目前台灣 Uber 有繳交所得稅、營業稅,以及許可稅給本地政府。用車人安全保障部分,也以兩千萬國際保險保障權益,但是對於實際營業額、使用哪間國際保險公司,在會上並沒有明確指出。

  • 各界疑慮總覽:Uber 稅務、安全、營業模式問題都曖昧不明

與市場存在競爭重疊問題

交通部代表指出,目前台北都會區已經供過於求,Uber 低價搶市,存在經營門檻差異與市場重疊問題,更拉低合理利潤收入,以至於造成危害永續經營的疑慮。Uber 現行作法為針對個人需求指派司機、價格、教育訓練由 Uber 單方決定,看起來就像實質營運,卻規避該有的相關營運成本。因此,Uber 對於自身只是媒合平台的定義,其實有待商討。

Uber 保險、稅務問題須說明

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針對 Uber 在保險以及稅務收入比例提出疑問,認為政府即使要往創新的方向走,也不能盲從。必須確切了解 Uber 在處理行車糾紛時,若遇跨國求償問題

共享經濟角色定義存疑

在 Uber 主打的共享經濟下,司機可以重新利用車輛的閒置時間,但是交通部對於共享經濟的概念,則是更加著重於「共乘」,讓要前往相同地點的各方人士,能夠共同分攤費用成本。JavaScript.tw 創辦人 Tonyq 表示:「我不覺得 Uber 真的是共享經濟的角色,我認為乘客本身會以從 A 點到 B快速到達為主要考量。」

  • 傳統業者的堅持:職業證照、數位化我們也有做

除了一再重申 Uber 興起對於傳統計程車業者的衝擊外,台北市計程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明雄點出使用信用卡付費的資安疑慮,並且堅持職業證照、妥善受法律管轄,才能給消費者最安全的保證。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則補充 Uber 有的安全機制台灣大車隊也有、多元支付方式,目前業者也正在籌備當中。

  • 「稅務」、「法律糾紛處理」為 Uber 合法化前提

蔡玉玲政委在會後總結 2 點訊息,要求 Uber 在「稅務公開透明」、「法律 / 保險糾紛處理」上做出更明確的解釋。這兩點不僅攸關社會大眾對於 Uber 的觀感問題,也可能會影響到 Uber 台灣合法化的進程。另外,也點出如果現行的管理機制設計不良,成為台灣運輸業品質無法持續提升的原因,那麼政府方也該做出檢討。

如果對更多「uberX 自用車載客意見徵集」虛擬世界法規調適諮詢會議有興趣,可以上網觀看: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ABCDEFGH[/youtube]

(資料來源:Hackpads、圖片、影片來源:行政院開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