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 不得不的中國賭局:龐大的利益與如狼似虎的「模仿者」

創業者常說,「我們是中國版 xx 領域的 Airbnb」,現在人家的真身來了。但卻是一幅「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的場景,中國創業者們似乎也沒什麼理由懼怕這位來自舊金山的巨頭,甚至還想在中國市場上一爭高下。

這也是在這個時點上 Airbnb 突然提出進入中國的考慮:一方面是中國模仿者眾多,已經做了不少「市場教育」的工作中國用戶開始接受「住在別人家這件事」—— Brian 自己在 Blog 中寫,2014 年通過 Airbnb 完成預定的的中國出境游用戶增長了 700%。另一方面,中國玩家諸如木鳥短租小豬短租途家先後拿到大額融資。資本看好,就意味著擴張和淘汰整合的開始,也意味著中國玩家會逐步進軍海外,Airbnb 再不來,可能就來不及了Uber 當初就是在市場教育基本完成,新一輪燒錢大戰開始之前,果斷入場的。

中國去年出境游就超過一億人次,並且已經在前年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國家,增長迅速潛力巨大這都不用多說,但要想在這分走一杯羹,大投入是必須的。因此外媒有評論就認為,和 Uber 一樣,這是 Airbnb 的一場豪賭。

  • 在中國獲取足夠多的用戶可能是第一要務

現在 Airbnb 在中國幾乎沒有存在感。其在全球的超過 150 萬處房源中,整個亞洲地區的不超過總量的十分之一,主要位於韓國、日本和新加坡,在中國僅有幾千套。而來自亞洲的用戶數量也非常有限——50% 以上的用戶來自歐洲,還保持了三位數的增長速度,剩餘的大部分來自於北美。

所以 Airbnb 需要在房源和用戶兩端著力中國市場,如果要選個優先級的話,很可能是用戶。因為在獲取用戶這一塊,Airbnb 有個不錯的開頭:得益於 Airbnb 在張北音樂節等場合做的地面推廣,以及創業圈中耳熟能詳的商業模式,不少中國用戶在境外會嘗試 Airbnb。而且 2014 年 Airbnb 還和窮遊分兩個階段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第一階段主要是通過窮遊讓用戶了解 Airbnb,例如窮遊&Airbnb 旅居指南、合辦線上線下活動等;第二階段則是API 接口接入,Airbnb 在窮遊目的地版塊全球 20 個城市實現了房源接入,將流量導向 Airbnb 搜索和預訂頁面。窮遊 COO 蔡景暉表示未來還有更多的合作的可能性。

《36 氪》獨家獲取的數據是,2015 年第一季度,Airbnb 通過窮遊網頁面總預定數量為 9634 單,總間夜達到 23389。而且據了解,Airbnb 中國用戶再次購買的意願也比較強烈。

「中國出境游市場將給 Airbnb 帶來巨大的增長機遇」,CEO Brian Chesky 對新浪科技表示。他的樂觀並不是沒有根據的。雖然 Airbnb 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國,但其中國業務卻早已起步。去年中國出境游客通過 Airbnb 訂房業務增長了 700%,成為 Airbnb 出境游市場增長最為迅猛的市場。Airbnb 的統計顯示,中國出境游客的首選目的地是日本、韓國、法國和美國。

另一個原因是,Airbnb 當然希望全球房源能有更高利用率,儘管在北美部分城市,Airbnb 房源的使用率已經接近酒店水平,但在其餘地區,使用率還遠不夠。

而本次入華之後 Airbnb 可能會通過多種渠道完成市場推廣,他們正在招募北京辦公室的「市場經理」(Associate Marketing Manager)和「國家品牌市場經理」(Country Brand Marketing Manager)兩個職位,職責包括設定市場推廣策略、向現有和潛在用戶傳播品牌定位等等。

但對於外國品牌而言,這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傳播上,理解中國用戶的需求和情感認同都不是美國公司的強項。即使是故事性強如特斯拉,也需要不斷調整品牌內涵:最開始特斯拉只強調「可持續」,現在還需要加上「不需要加油使用成本低」。

而在運營上,不是每家公司都是 Uber。中國出境游的用戶,老一代雖然價格敏感,但不太可能住 Airbnb,年輕一代、也是未來最有可能成為 Airbnb 主流用戶的人,更注重品質,強調服務,不喜歡境外的任何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尤其是語言不通的情況下)——這批用戶與現有 Airbnb 的中國用戶(少量喜歡嚐鮮、旅遊能力較強的用戶)特徵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 Airbnb 可能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迎合這些主流用戶的需求,考慮到 Airbnb 的境外房源品質參差不齊,服務能力也有所差別,在平台上展示的內容也有不准確之處,這可能是 Airbnb 需要面臨的挑戰。

  • 然後才能考慮增加在中國房源數量

可能的場景是,在中國用戶數量增長到一定之後,Airbnb 才會大規模拓展在華房源的事情,滿足歐美用戶來華旅遊以及中國遊客在境內旅遊的需求。Nathan Blecharczyk 早前曾經表示,首要房源是來自於現有用戶。

不過,依靠用戶的自然增長(Organic Growth)不一定符合 Airbnb 的風格。在進入歐洲市場的時候,Airbnb 就大舉收購——那也正是 Airbnb 極速增長的年代。Airbnb 先在 2011 年收購了 Airbnb 的德國門徒 Accoleo,在漢堡啟動了歐洲區域的第一個辦公室;2012 年春天,他們又收購了英國起家的競爭對手 Crashpadder。

在中國,收購的路線能否走通,現在做判斷還太早。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中國的玩家估值都不便宜,Airbnb 一定會面臨與中國本土玩家的競爭。

恰好今早受訪時途家創始人羅軍談到了 Airbnb 入華。羅軍說,途家在中國市場耕耘 4 年,「摔過無數跟頭」,現在有了 30 多萬房源,也建立了一些優勢。他補充,途家更希望將同類玩家連接起來,做一個行業格局。

可以預料到的是,如果 Airbnb 要擴張在中國的供給一端,也會面臨不少挑戰。宏觀層面的挑戰是政策,目前短租行業的監管職責並不由旅遊主管部門履行,相關監管政策一直沒有出台。來自的同行的擠壓是另一個問題,畢竟市場上玩家已經足夠多,並已經掌握了一些房源,建立了競爭壁壘。最後就是玩法差異,中國玩家中最成功的途家,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重視線下運營,而我們了解到一些只做平台的玩家,也希望在線下做的更重一些。Airbnb 能否接受這種玩法,並且能否在線下運營中勝出,也是個問題。

  • 紅杉資本和寬帶資本的又一次聯手

不過值得期待的是,為 Airbnb 保駕護航的是紅杉和寬帶資本,雖然兩家之前合作的 LinkedIn 難言成功,但沈南鵬是攜程的創始人之一,資源和理解無需贅述,寬帶資本曾經協助 Evernote 入華,田溯寧的政商關係也相當了得,這對於 Airbnb 是有價值的。

從紅杉的資產組合來說,途牛和去哪兒構成頂端 OTA 平台,輔以社交平台撿人、目的地平台海玩、境外用車平台走著旅行,也許能夠為 Airbnb 帶來一定協同效應。

目前還不知道這新一輪的合作,三方是否會在華成立新的公司,紅杉中國和寬帶資本的股權結構如何,兩者的首要工作是協助組建 Airbnb 的中國團隊並遴選 CEO 人選。對於紅杉內部而言,沈南鵬成為紅杉資本的全球執行合夥人之後,可能會更多的考慮紅杉在全球的佈局和協作。另外,如果三方在華成立新的公司,紅杉中國也能獲得投資回報。

「對於中國市場,我還在不斷學習和了解當中,現在還只是剛剛開始。我曾經多次去中國,未來兩月還要再去幾次。」和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一樣,Chesky 也在學習中文。與 Facebook 相似的是,Airbnb 總部也有著不少來自中國的工程師。Chesky 對他們評價很高,「他們都是最出色的人才,最好的工程師。」

短租(或者說「非標準住宿」)這一細分市場的快速升溫,可能是因為創業者和資本都看到了酒店​​之外的另一片藍海——這片藍海市場規模足夠大,還是優質的「入口」。而配合上諸如智能門鎖等,非標準住宿可能在管理和銷售上的發展路徑不同於現有酒店行業。

而這一切變化,在中國市場上都剛剛開始,也許 Airbnb 這次豪賭,來的剛好是時候。

(本文轉載合併自合作媒體《36Kr》、《虎嗅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OuiShar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