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決定商業模式那刻起,就該考慮法律問題 — 專訪中銀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馮昌國

li

在台灣賣自釀啤酒、線上販售私房旅遊套裝行程、成立線上工作媒合平台都是青年創業的熱門選項,但是發想創業點子只是第一步,接下來公司要面對的法律問題你懂多少?

創業者們決定商業模式的那一刻起,就要開始考慮相關法律問題了。」這句話就是對大型商業併購、網路新創產業皆有專精的中銀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馮昌國,看過多次因法務問題而創業失敗案例的感想。

這句話一掌打醒所有直到打官司才要找律師的創業者。光是確立商業模式,就已經決定往後公司可能會遭遇的法律問題。另外,營運、募資、業務合作等日常業務,說到底都也需要法律常識才有辦法處理,但是很多創業者卻沒有這項基本生存配備。

職業十餘年的馮昌國表示,他服務的客群一半是大企業,一半是新創企業。從律師角度來看,這光譜兩端最大的差異就是「創業者普遍沒有法務資源與意識,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犯法,也沒資源去處理。」如果新創公司訂定的商業模式與法令相抵觸,沒有資源與體制衝撞,通常都只能黯然退場。

  • 不要犯法就是最積極的自保秘訣

想要避免這種悽慘狀況,馮昌國建議最積極的作法就是「不要犯法」。

這一句話講得簡單,執行起來卻不容易。為了避免創業者初踏入領域不熟悉相關產業法令,也避免法律職業者的慣用語和創業者溝通不來,馮昌國使用教創業者找出商業模式的工具書《獲利世代》裡「創業九宮格」概念解釋如何檢視創業公司可能觸碰的法律問題。

bm

在創業九宮格(如上圖)裡有 9 個與商業模式相關的活動:主要夥伴主要活動、價值主張、主要資源、成本結構、獲利來源、通路、客戶關係、市場區隔

每一項目都是試圖在解釋商業模式應用到市場會碰到的各種面向,馮昌國舉例:

「創業九宮格每一項都會對應到不同的法務應用面。

價值主張就是創業者希望藉由這個商業行為為顧客帶來的核心改變。若想要『做一個縮短客戶消費時處理金流的支付工具』,光這一句話就可能會依選擇信用卡、禮券或儲值而有必須面對電子票證管理辦法、第三方支付管理辦法不同法規。

再拿客戶關係舉例,許多網路公司會搜集會員資料。創業者就要小心做 data mining、資料處理、銷毀、維護有沒有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

  • 創業者你不必當法律專家,但請培養法律常識

不同創業領域有不同的法律層面要考量,做電商的得小心特定商品不能在網路上販賣;做軟硬整合產業就得對 IP 相關法規特別小心。但是馮律師提醒有些法規則是全體通用的,例如掌管私法、契約買賣的民法,以及設立公司相關的公司法。

「只要在中華民國裡,民法與公司法絕對是與創業者最息息相關的法令。當開設公司,公司內部的股東協議該怎麼寫才能保障最大權益?服務、產品有問題時該如何補救?這些應該是『常識問題』不可不知。」

要建立法務常識,「主動積極」瞭解相關法規是關鍵。創業者並不用啃完六法全書才算具備法律常識,其實只要有個「sense」基本上就能保事業安全無虞了。

「你不需要專業,專業給律師來處理即可。可是創業者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覺得怪怪的,你就該請教專業人員。」馮昌國提醒,對創業者來說,保持謹慎是基本的,培養法律常識更是重要。

那如果真的法律問題臨頭該怎麼辦呢?他說:「遇到法務問題你可以選擇積極面對,或是靈活閃避。但是請記得,及早發現處理,風險成本才會降低。」

許多創業者資源少會選擇把法律顧問的錢省下來,遇到問題再處理即可。馮昌國不同意此作法,認為法律顧問是每間公司都需要的,創業者與其把它當做額外開銷,不如當作一個長期投資。

至少,增進法務知識能讓公司經營更有踏實感,即使遇到事情也知道要到哪求協助。創業者們,你有把法務常識放進公司經營必備生存包了嗎?若沒有,現在開始也不嫌晚。

——————————–

網路新創公司蓬勃發展,政府也期待透過創業促進產業轉型,但開公司不能單靠熱血和創意!創業者與企業管理者需要知道的 Know-How,實則都與「法務和財務」相連,管理也是一門專業,趕緊來練財法務基本功!

article_FL
[kktix]kktix.com/tickets_widget?slug=financial-and-legal1030[/kkt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