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定位不明,Gogoro 你到底想說服誰?

S__2965507

2017/5/26 更新:昨日 Gogoro 正式在台推動《Gogoro 2》的新款系列,主推扣除補助後,一台全新 Gogoro 將會四萬有找!成功(?)壓低價格後,消費者們真的買單嗎?

《TO》導讀:昨天 Gogoro 記者會(編按:2015/6/17  Gogoro 首款發佈記者會 ),我們分享了《128,000 元,Gogoro 公佈的售價你買單嗎?》一文,其中我們就有聊到 Gogoro 價格一公佈,隨之而來的卻是網友的吐槽,覺得價格太貴,買不起。今天就有光明頂創育智庫共同創辦人洪大倫在臉書上分享了一篇引發不少共鳴的心得文,讓我們來看看他說了什麼吧?

在閱讀本文之前,搜尋「gogoro」,然後點選一下找到的「圖片」,你會發現很有趣的事,就是他們的形象照、公關照、上路測試照,幾乎都是一個「戴著黑色全罩安全帽」+「全身黑色勁裝」的「大男人」。

當我看著這樣一個大男人,騎在精緻但瘦小的 gogoro 身上,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感覺相當違和,有一種畫面非常不協調的感受,就像看到一個全副武裝的軍人,跑到兒童遊戲室玩電動搖搖馬的感覺。

這件事在我來看,不是偶然,而是正好反映出 Gogoro 對於 TA 定位不明確的表徵。一個戴全罩安全帽、全身勁裝、看不清長相的大男人,仿佛凸顯了官方也不知道誰該騎在上面的明確定位,照理說,他裝扮看起來是騎重機的,結果卻窩在小綿羊身上,格外詭異。

這麼小一台精緻的、色彩繽紛的電動車,我相信讓青春洋溢的正妹坐在上面騎乘,應該會更有感覺;或是讓小情侶坐在上面,甜蜜相擁出遊,臉上洋溢幸福微笑,這些畫面應該都更吸引消費者。

但目前為止,我只看到他們更像把自己定位在科技產品製造公司,而不是一家提供消費者更良好生活體驗的公司。搜尋 Gogoro 官網時,可以看到他們的自述:

「我們是 Gogoro,透過網路和科技的力量,打造 Smartscooter™ 智慧雙輪以及 GoStation® 電池交換站,改變能源使用的經驗,將全球大型都會逐步轉型為智慧城市。」

我很想了解,哪一類的消費者會在乎這樣的價值主張?這樣的價值主張跟消費者有什麼關係?反而看起來,這種價值主張的 TA 是政府,是要幫政府打造嶄新交通環境與能源配置的論述,但是跟消費者的問題、感受、體驗,並沒有很直接的關聯性。

昨天(編按:於首款記者會後)我看到 Gogoro 行銷副總跳出來寫了篇心得,茲摘錄一段如下:

「四月中在台中的媒體試駕前,我和幾位同事騎車確認試乘路線,我來回騎了好多趟,越騎越開心。不是因為忙裏偷閒,不是因為路人旁觀,只是因為我重拾了騎車的樂趣:在車陣中穿梭如刀切豆腐,在紅燈前等待時唯我無聲,在號誌變化的瞬間獨步領先,在山路彎道中恣意心隨意走,在後照鏡中尋找被我拋棄的其他身影。我迷上了這輛車,我愛上了騎 Gogoro 的獨特感覺。

過去這幾個週末,我都會抽空找時間在台北享受駕馭風的樂趣。或是陽明山、或是河濱公園、或是人聲鼎沸的夜市。我很樂意騎著 Gogoro 上下班、在城市中穿梭,我更樂意在週末丟下公事、忘卻煩憂,享受一個人自在的快樂時光。我騎的不只是 Gogoro,我騎的是對自家產品的滿滿信心,我騎的是隨傳隨到的飽滿扭力,我騎的是輕鬆寫意的生活態度,我騎的是乾淨安靜的智能移動。」

文章寫得很好,但說實話,如果我們把第二段最後四個字「智能移動」拿掉,然後你把這兩段落內的「Gogoro」換成「重型機車」、「競速自行車」,甚至就當作一般大學生買到新型機車的騎乘心得,大概都不會感覺有什麼不同。事實上,第一段甚至就是我平常騎機車上下班的撰述,我相信多數騎車的上班族應該都跟我有相同感覺。

這意味著什麼?Gogoro 帶來的體驗跟我騎乘一般機車沒有什麼不同,這讓消費者難以判斷,我是否該為了「智慧雙輪」、「電池交換站」、「改變能源使用的經驗」、「智慧城市」這些關鍵字,去支付一個昂貴的代價,卻買不到我想要的非凡價值與生活體驗。

我不知道 Gogoro 後面還有沒有招,只是目前看起來,這距離大眾消費市場應當還有很大一段距離。當然,這兩天網路論戰已多,像這樣的一篇文章大概也是因為我不是他們的 TA,才會有的感受。然而我真的想問那些願意花錢買的 TA 們,除了用電池替代石油有不同之外,Gogoro 帶給你的騎乘體驗、生活體驗,真的不是騎乘一般摩托車能取代的嗎?

12 萬 8 的高售價,你要外型潮的摩托車所在多有,你要操控性、速度感強的黃牌重機再貼一點就有,你要精巧可愛的更是選擇多多。保養、竊盜險、道路救援,這不是人人都需要,成本也是有高有低,全部計入跟一般摩托車比較,似乎有些牽強。

為了環保,我很樂意騎乘無污染的電動機車,不過這價位,大概真的不是一般人會選擇購買的交通工具。或許是因為行銷上,還沒有真正把上述說的那種體驗、情境,塑造的更迷人或讓人心嚮往之,也或許後續有安排大規模的廣宣方式去形塑 Gogoro 與眾不同的品牌價值,或甚至未來還有低階版本的入門車款。

無論如何,我們都衷心希望 Gogoro 這難能可貴的台灣電動摩托車,能真正帶動新的環保意識與能源革命,只是如果只停留在能源配置的論述上,同時形塑的定位飛太高,恐怕大眾消費者就只能等你落地之後再說了。

「創新」是所有企業的必經之路,但若在談創新前沒有思考過自己的品牌定位,將會被市場淘汰!
台灣企業的產業轉型,將陸續從 2017 年開始走向數位轉型,你的企業有跟上這股浪潮嗎?
立即參與調查,踏上升級之路!
>>https://goo.gl/cOl4Y2

(本文獲作者洪大倫授權轉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