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也這樣想:擺脫魯蛇人生,絕對要走前人走過的路!

在這個資訊爆炸、新東西層出不窮的時代,學習是件終生的事業。書到用時方狠少,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後悔當初沒學,然後抱怨時間不夠多,最後開始反思—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所以我們的問題應該是如何才能更快地學會東西?也許 Sean Kim 的這篇學習終極指南可以參考。

如何縮短學習曲線這個課題已經被研究了幾十年。其中討論到的一些加速學習進程的核心原則這份指南都會討論到。利用好這些原則,無論你學的是語言、樂器等等,都可以學得更快。

在當今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如果你想過上一段非凡的人生,就得掌握快速學習這項本領。—Anthony Robbins

  • 不做重複工

我們學東西有個傾向是試圖自己掌握,但是有個學會的人幫助可以節省你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想想自己以前是怎麼學語言或技能的。是不是一開始走了很多彎路?有了你的幫助,後面的人再學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很多你犯過的錯誤?

要想更快掌握東西,第一步就得去請教這個領域做得最好的人,然後按照他開闢好的路走下去就行了(等你到一定水平了再走自己的路)。

正如 Tony Robbins 所言:

許多偉大的領袖已經證明,掌握任何技能、策略或目標的最快方式就是照著前面的人開闢的路走下去。如果你能找到已經拿到你想要的結果的人並且採取跟他們一樣的行動,你也可以獲得同樣的結果。

你的年齡、性別、背景如何都沒有關係,照著做讓你可以快速跟踪並以短得多的時間實現你的夢想。

在今天這個時代,你幾乎從通過書本、部落格、培訓影片、諮詢或網上獲得任何解決方案。

畢卡索曾說過:

好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剽竊。

(這話賈伯斯也剽竊過。:))

  • 技能解構

破解學習曲線的下一步是將要掌握的技能解構為基本要素。把這些要素分解,然後找出最重要的首先進行練習。

這個做法源自帕雷托的 2/8 原則:即用 20% 的努力獲得 80% 的結果。

Image title

這個原則幾乎到處都可以體現:

·商業(80% 的銷售來自 20% 的客戶)
·員工效能(80% 的成果出自 20% 的員工)
·快樂(80% 的快樂來自 20% 的關係)
·旅遊體驗(旅遊 80% 可用 20% 的精彩時刻概括)

下面這張圖是 2/8 原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橫軸為努力,縱軸為效果):

Image title

2/8 原則的要點是只有很少的東西會對我們的生活(包括學習)產生很大影響。那麼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這能產生 80% 結果的 20% 的學習材料獨立出來。

實際上一些快速學習專家早已採取這種意識形態。Josh Kaufman 在 TED 演講中提出,掌握一項技能並不需要 1 萬小時的練習。關鍵是前面的 20 小時要學會最重要的子技能獲得最大的效應:

動作與認知技能獲取領域的若干研究表明,新技能前面幾個小時的練習對錶現產生了最大的影響。

一般模式是這樣的:一開始時你很害怕,但你學會技能最重要的部分之後改進就會非常快。

相關學習:帕金森定律

舉例:

·學習一門樂器必須知道少數最常見的和弦,這樣 80% 的曲子都能彈。
·學習新外語應該聚焦在最常見的 1500 到 2000 個字,這樣 80% 的文字都能懂。

  • 一心不能二用

多任務是我們在連續通告和移動應用時代培養出來的一種罪惡快感。每 10 分鐘就要查查郵件、刷刷微博、看看微信或者跟經過的同事聊聊天等都是表現。

但是多任務處理會成為加快學習的最大障礙。可以想想自己的電腦。瀏覽器打開了 20 個以上標籤頁時,計算機就會開始變慢,然後執行後續動作就會放緩。

Image title

橫軸:集中註意力的時間,縱軸:完成需要的總時長

研究表明,人如果分心後平均需要25分鐘才能讓心思回到手頭的工作上。更值得注意的是,加州大學的 Irvine 發現,自己的同事往往只幹了11分鐘就開始分心。

長期專注也一樣。我們很多人都無法騰出 6 到 12 個月以上的時間去學習一項技能,因為總會有新項目、新想法、新愛好冒出來。當我們決定把注意力轉移到新的事情上面時,往往很難再對之前技能保持同樣的激情和專注。

在解構出能產生最大結果的子技能之後,就得把精力集中在改進這些子技能上,在掌握這些子技能之前不要學其他任何東西。

  • 重複練習

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最糾結的部分。

是的!更快掌握任何東西的關鍵是練習。這需要頻繁持續地反复練習同一種技能,直到不假思索就能下意識地做到。

全世界表現最好的人都理解這個學得更快成為最佳的「秘密」,但是卻很少會討論它的重要性,因為這聽起來並不性感。

Image title

專家級表現主要是專家級練習的結果,而不是因為與生俱來的的天才。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 K. Anders. Ericsson 指出:

大家認為,專家表現跟一般表現之所以有質的不同,一定是因為專家有與生俱來的天分。這種看法讓科學家忽視了按照普通心理學定律原則去檢視專家的表現。

  • 尋求即時反饋

1960 年當時還還默默無名的披頭四去德國漢堡的場子演出。報酬低、音效差、聽眾不欣賞就是當時他們的感受。如何避免呢?

不停地練習然後馬上聽取反饋迫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Macolm Gladwell 在《異類》中總結認為,這是披頭四登上音樂殿堂巔峰的關鍵不同。哥幾個並不只是呆在車庫裡面埋頭練習,他們同時還努力站在現場觀眾面前,無論是噴口水還是建設性意見,均能獲得第一手的反饋。

隨著他們水平的提高,觀眾要求他們演出的時間也加長了。到了 1962 年,他們每晚的演出時間提高到了 8 小時,而且 1 週 7 天不間斷。到了 1964 年他們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時,披頭四已經完成了 1200 場音樂會。相比較而言,今天的大部分樂隊整個職業生涯的演出都達不到這個數字。

  • 堅持

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在到達賽斯·高汀所謂的「低谷(The Dip)」期間或之前就已經放棄努力。

Image title

高汀說,儘管知道適時學會放棄很重要,但是很多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人正是沒有選好放棄的時機。

你沒能成為全世界最好有 5 個原因:

·你時間用完(然後放棄)了。
·你錢用光(然後放棄)了。
·你害怕(然後放棄)了。
·你不認真對待(然後放棄)了。
·你沒興趣(然後放棄)了。

心理學家也研究過所謂的轉變週期。這是指人經歷變故(如悲傷事件)或新奇事件(如學新東西)時的心理變化週期過程。

Image title

如圖所示,我們一開始學新東西時都會經歷過精神愉快。這也是我們看社交媒體的通知會上癮的原因,因為每次都會釋放多巴胺。不過,隨著蜜月期漸逝,我們就會進入「低落」期,進展開始放緩或者減少。這段時間也是最多人放棄的。

把這個週期進行可視化很重要,因為這會讓你明白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如圖所示,熬得過這段時間的人很快就經歷了新的突飛猛進。

總結:

·以專家為榜樣,不必自己重新探索
·解構技能,找出實現 80% 效果的那 20%
·不要一心二用
·練習練習再練習!然後獲得即時反饋
·堅持,不要在低谷期放棄

  • 延伸閱讀

時間不夠用?來看看如何在一天內搞定許多的事情

創意工作者別只想跳出框架,「限制」反而會讓你更有效率

用物理學創業:牛頓三定律與提高工作效率的關係

8 個提升生活效率的好用 App,下載是一定要的(影片)

學習澳洲職場哲學:人生只有一次,從今天開始準時下班!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36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