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盛頓大學 6 名研究者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他們已經研究出瞭如何在保持 Wi-Fi 傳輸數據的同時,用同一個 Wi-Fi 信號給設備充電!
在這篇名為「用 Wi-Fi 驅動下一個十億設備」(Powering the Next Billion Devices with Wi-Fi)的論文當中,研究者成功試驗了兩套環境,驗證了用 Wi-Fi 給設備供電是可能的:
1. 分別在 18 和 15 米以外,用 Wi-Fi 驅動沒有電池的溫度傳感器和攝像頭(同時傳輸數據)
2. 從 25 米外用 Wi-Fi 給鎳氫和鋰離子聚合物鈕扣電池充電
通過在 900MHz、2.4GHz 和 5GHz 這三個的 Wi-Fi 頻段傳輸功率穩定的射頻信號,研究者們成功在不影響 Wi-Fi 數據傳輸的同時實現了遠距離充電。最難能可貴的在於,這項技術幾乎支持所有現有的 Wi-Fi 無線路由器,並不需要特殊的硬體條件。
然而這一切在消費者這一端可能並沒有什麼用:根據監管機構的要求,無線路由器的 Wi-Fi 射頻信號功率不能超過 1W,這麼點功率對於現有的智慧手機來說根本不夠充,有些時候甚至連手機放電的速度都趕不上。在過去,相對較遠距離的射頻信號也已經可以提供電力——比如在地下車庫閘機口,刷一下卡,讓一丁丁點電力和數據產生了流轉和交換,但絕對稱不上「供電」 。
關閉 Wi-Fi 射頻功能前後,無線路由器的功率情況
但這並不代表研究者的努力沒有意義。目前在物聯網行業,超低功耗物聯網設備一般是採用超低功耗的芯片,然後使用能量轉換(比如撥動開關的動能轉化為電能)或鈕扣電池進行供電,而對功率有更高需求,要保持隨時開啟的設備(比如本文提到的攝像機、溫度傳感器)則需要保持隨時供電——在目前意味著需要單獨走電力線路供電。如果研究者的成果能夠繼續擴展,未來使用 Wi-Fi 對大規模低功耗物聯網設備進行供電 + 數據傳輸支持,對於降低成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或許未來有一天,我們能把無線充電板也扔掉,真正過上「無線」的生活;也不必擔心出門手機會沒電——到處有 Wi-Fi,到處能充電。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