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心法:拒絕和專注讓你能跟著直覺走

 

(圖片來源:tsevis,CC Licensed)

  • 好到讓人想舔一下

賈伯斯本人其實與那些諷刺漫畫描繪的形象相反,也不像我為《財星》或《華爾街日報》採訪的大部分執行長,他總是很有人性,而且直言不諱,雖然聽起來刺耳,卻是當頭棒喝。

確實,這些特質也有負面的一面:當他不認同《財星》登出的報導時,他會毫不留情地反擊,我不只一次聽到他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嘲笑我的同事,毫不保留地流露出他的傲慢。

但他也傻里傻氣的:

有一次,他告訴我有個新的軟體介面「好到讓人想舔一下」,他真的當著一屋子工程師的面,靠過去舔了那台 27 吋的平面顯示器一下。

而且他的幽默感是消除敵意的最好方法:

有一次我去採訪他,身上穿了一件亮色系的絲質襯衫,這件海軍藍的條紋衫有垂直的波浪花紋,條紋之間還點綴了許多飛濺的血紅色圖形,每個圖形寬約八公分。這些襯衫上的圖形簡直呼之欲出。我一走進會議室,賈伯斯就把我從頭到腳打量了一遍,嘲笑我:「你來見我之前,是不是碰到行刑大隊了?」他為了製造效果還停頓了一會,緊接著就咯咯地笑了起來。

當他真的被逗樂時,就會捧腹大笑;根據蘿琳所言,他和孩子在家裡說笑的時候,她最常聽到這種笑聲。並不是說我看著賈伯斯,眼裡就看到一個模範父親。

我知道他工作多認真,也知道他的努力不懈讓他個人付出代價。但這麼多年來,我深入他的家庭,旁觀他們的生活,這些點點滴滴就跟我朋友與同事的生活一樣真實。這些 Quora 網站上的故事,還有我與他在帕羅奧圖附近或他家一起度過的時光,都如此平凡。

但隨著時間過去,我漸漸領悟到重點就在這裡:

他渴望正常生活,而他待在家裡最能如願以償。當和他的家人在一起,他從他們身上獲得療癒的出口、人性的感受。而他在蘋果則完全相反,他得隨時準備好率先投入充滿未知的未來。

  • 全副武裝,成功涉足數位音樂產業

如果說 iMovie 是進入消費者數位軟體世界的探路先鋒,那麼 iTunes 就是遠征隊了。

此刻賈伯斯的裝備齊全,不僅有他愈來愈信任的管理團隊,還有他敏銳的美感、他抱持的信念:相信科技與藝術結合將帶來了不起的產品。此外,他也漸漸了解偉大的創意並非一蹴可幾。在這樣的裝備下,他已經準備好看看蘋果能帶給音樂界什麼樣的改變。

當然,從後見之明來看,這似乎是明顯的行動策略。但正如所有充滿挑戰的旅程一樣,儘管最終證明不虛此行,但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對於最後會抵達什麼樣的終點,他們其實沒有把握。賈伯斯只得跟著他的直覺走。

他本來就熱愛音樂,但就像許多四十幾歲的人一樣,他聽的歌單已經相當固定。賈伯斯和我曾經聊過披頭四和巴布‧狄倫,有時候,我們其中一個人會針對我們不太喜歡的新歌吹毛求疵。一講到音樂,賈伯斯就變身成一個老頑固,滔滔不絕起來,從這一點來看,他和別人沒什麼兩樣。

這或許可以解釋一九九○年代晚期,當大家開始流行在個人電腦上儲存和播放數位音樂時,賈伯斯為什麼沒有及早出手。那段期間,幾家新興公司開始涉獵管理 MP3 檔案的音樂播放軟體。

1999 年夏天,范寧開創了「點對點」的檔案分享服務,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上傳與下載 MP3 檔案(只要有一台電腦,可以連線上網,任何人都做得到),這番創舉讓每個人得以與別人分享自己珍藏的音樂。自從檔案變成數位格式,免費的複製檔就跟原始檔沒兩樣。這是最早在網路上瘋狂流傳的軟體之一,可說是名副其實的殺手級應用程式,在幾個月內吸引了數百萬名使用者。此外,這也是非法的。

Napster 助長盜版音樂的散播,導致大規模的音樂消費行為改變,整個唱片市場的傳統商業模式最終也會受到波及。

法院會在 2001 年強制關閉 Napster,但在那之前,Napster 已經在音樂文化上引起相當大的轟動,讓范寧一舉成名,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當這一切風起雲湧之際,賈伯斯正忙著穩定蘋果。

他全神貫注解決眼前的問題:讓庫存量合理化,穩定現金流量,縮編人力,組成全新的管理團隊,重振廣告與行銷,更別提還要監督新產品的設計。賈伯斯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蘋果內部的需求與議題上。以他當時有限的注意力,根本無暇顧及音樂。但是,如今,他意識到蘋果必須跨入音樂產業,而且動作要快。

蘋果涉足數位音樂的故事,敘述的正是一個人及其團隊,學習如何在飛快的變動中一次又一次地應變。

賈伯斯藉由縮減產品線,凝聚整個公司的力量,如此一來,蘋果就可以再度生產出獨特的電腦。他利用高明的行銷手法與可觀的財務成果,不僅對員工,也對顧客重申公司的使命。但蘋果的產品目錄依然停留在電腦上。

此時的賈伯斯開始意識到,消費電子與電腦的合併成為日漸重要的新興市場,不論是蘋果的汰舊換新或賈伯斯的老習慣,都必須改變。

以 iTunes 做為起步的蘋果,行動力遠比過去更加敏捷。賈伯斯展現出全新的開明態度,同意公司必須迅速跳過 iMovie,跨入數位音樂產業。現在他必須保持同樣的彈性,並且跟隨他的直覺,不論直覺指向哪裡。

從歷史角度來看,賈伯斯總是傾向於讓蘋果從無到有自行研發軟體,因為除了自己人,他誰都不信任。但既然蘋果太晚進入數位音樂產業,就沒有足夠的時間自行研發音樂管理程式。因此,賈伯斯決定收購市面上現有的音樂播放軟體,再由蘋果改造成自己的風格。

當時有三個獨立開發商已經為麥金塔研發出音樂播放軟體。其中最好的軟體名為 SoundJam,定價四十美元,正好是由兩位蘋果前任軟體工程師研發出來的。而賈伯斯也對 SoundJam 感興趣,因為這個軟體的核心是複雜的資料庫程式,能夠將音樂按照數十種屬性分類,是所謂「超級用戶」的最愛,能協助他們管理涵蓋上千首歌曲的大型資料庫。這個軟體操作簡單,可以直接從 CD 擷取音樂,以各種格式壓縮成較小的數位資料檔案,輸入到電腦中。

2000 年 3 月,蘋果買下 SoundJam,這次收購附加了一些不尋常的條件:SoundJam 的創始人會來蘋果工作,但他們的軟體批發商會繼續銷售市面上現有的 SoundJam 產品,直到蘋果改造成 iTunes 為止。另一個條件是,這筆交易必須保密兩年。對外不會有任何跡象顯示 SoundJam 將有任何改變,批發商與 SoundJam 的程式設計師會繼續賺錢。這樣一來,蘋果就可以對外隱瞞他們正在進行音樂播放軟體的設計。

保密是一切的關鍵,因為從錄音室、消費電子廠商、科技公司到廣播電台等各方人馬,都在尋找路徑,企圖引領數位音樂的發展。

早年的蘋果,還有史考利、史賓德勒與艾米利歐時期的蘋果,一直是艘破洞的船,什麼機密都留不住。但賈伯斯徹底根除這個問題,他清楚表明,只要逮到任何人洩漏公司資訊或計畫,就立刻開除。因此,這筆交易一如他所希望的保密到家。

坦默頓帶領的軟體部門,因為從 iMovie 的研發過程中得到許多經驗,這次行動迅速明快。SoundJam 的團隊與蘋果合作無間。這群程式設計師直接與邰凡尼恩、坦默頓一起工作,努力改善舊程式的一些屬性,包括賈伯斯的最愛:一種迷幻效果的「視覺」特色,根據播放的音樂不同,會產生各種抽象模糊、色彩繽紛的全螢幕影像。

更重要的是,他們簡化了這個軟體,盡可能刪減選項,降低複雜度。結果,這個軟體也成了特色鮮明的產品,凸顯出賈伯斯創造的全新蘋果—只要是無關緊要或讓人分心的一切,都直接拒絕,包括軟體功能、新的計畫、錄取新人、無聊的會議、所有媒體採訪,甚至是華爾街想要針對未來收益提供更好的指引

最重要的是,拒絕成了關鍵的方式,可以讓每個人,包括他自己,都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這個簡單純粹的象限策略為這個組織奠定基礎,讓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絕,但只要他們點頭同意的事,就會帶著堅定而強烈的決心,著手展開新計畫。

CB550_become Jobs_cover_S

(本文:《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授權,不得轉載。)

【好康贈獎】數量有限!《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新書搶先送給你
【活動時間】活動結束。
  中獎者請於 6/30 前將聯絡資訊,私訊 TechOrange 粉絲團。

延伸閱讀

CEO 你真正該做的是只有兩件:最大的事和最小的事

【失敗者聯盟】No.8 Sonar — 過度分心為創業大忌

馬雲的帝國操縱術:看似沒在管事,實則掌握大權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