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祭典!Google I/O 現場報導】開鑿第二個 10 億用戶,「行動唯一」成 Google 掏金捷徑

101831

作者:張育寧、沈孟學

在我們到舊金山採訪 Google I/O 大會期間,幾乎每一位和我們交談的 Google 高階主管都會說:「不再只是行動優先,而是行動唯一(Not mobile first, but mobile only」。

今天(5/29)的 Google I/O 大會上,負責掌控全場的 Google 全球產品資深副總裁 Sundar Pichai 說,「Google 一直在思索,當所有人的口袋裡都有一台超級電腦,我們的核心任務將會是什麼?」他說,最後 Google 的答案是,

「整合全球資訊,並且讓所有的使用者都能輕易的獲取這些對個別使用者而言,最立即且有效的資訊。」

從這個自我短評來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今天上午 Google 的整場演出,Machine Learning(機器人學習)和 User Context (使用者情境)這兩個關鍵詞,會不斷重複出現。透過了解使用者對資訊搜尋的情境設定,搭配 Google 幾乎領先全球的機器自主學習成長,Google 展現重新定義行動搜尋的老大哥霸氣姿態。

同時,今年也是第一次,Google 花這麼多篇幅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Google 工程部門副總裁 Dave Burke 在會後接受我們採訪時說,「當我們的生活和智慧型手機高度連結,我們又可以透過手機和各種不同的可聯網物件溝通,物聯網就有機會可以實現。」

物聯網雖然談了很多年,但一直都沒有明顯的規模化應用出現。 Dave Burke 認為,最困難的就是跨越不同載具、不同系統平台,這些可聯網設備彼此沒有溝通標準。Google 今天大會的內容,看起來分散零碎,但所有釋出的平台或應用,都指向同一個方向:行動使用經驗的優化

這個優化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現有在手機上的服務優化,Google now 自動搜尋關聯資訊和語音指令搜尋,全新免費的 Google Photo 等都是這個環節。第二個層面是 Google 作為開放性平台,廣邀開發者加入行動化與物聯網化軟體、硬體開發合作,Android M, Android Pay, Android wear 和即將推出的物聯網作業系統 Brillo,就屬於這個層面。第三個層面,Google 宣示他們將開始服務第二個 10 億使用者,而這群人當中,還包含許多網路基礎建設仍不發達的地區,Google 怎麼樣在 2G 環境中,提供適用於這些地區使用情境的搜尋優化服務?Google Map 的離線導航模式、輕量化搜尋頁面等,就是要加速這些地區使用者納入物聯網。

就像 Facebook 想用 Internet.org 達成擴張全球的野心一樣,以網路搜尋起家的 Google 同樣對準了全球中尚未連接網路的數十億群體——全球人口大約有 70 億,而如今只有 28 億人能夠連接網路。Google 連接下個 10 億網路使用者的野心早已出現,從我們熟知的 Project Loon 到專為低頻寬地區打造的 Android One 等,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這些年來持續致力於打造更適應當地的服務來幫助這些地區使用網路。

所以,第二個十億用戶,Google 想到哪裡搜羅這群人?他們要用怎樣的產品和服務策略打入市場?除了成就商業上的擴張野心外,Google 這麼做還有什麼用意?

  • 為了得到第二個十億用戶群,Google 的策略是什麼?

「下個十億網路使用者將兼具使用者與內容提供者的角色,並對行動運算造成深遠的影響。」

在這次 I/O 大會中 Google 如此宣示,要 reach 到這第二個十億的使用者,Google 的策略是:協助下個十億網路使用者連上網路,以及改進 Google 的產品以符合未來十億網路使用者的需求。

也就是說,Google 必須注意市場上參差不齊的服務、低頻寬的網路連結;唯有克服了這些外在的不利條件,確保 Google 的服務能順利在當地運行,他們的擴張才有意義,也才能有效服務這些地方的使用者。

舉例來說,Google 剛完成離線使用 Google 地圖服務中部分應用的功能,會這麼做,一是大家可以在線下看地圖,二是幫助使用者在無法聯結網路、網路訊號不佳時仍可以借此導航。

Google 除了專注在他們的特殊計劃(如無人車、頭戴式電腦等)外,讓全球 70 億人「連上線」也是他們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Google 的這項目標當然不乏「慈善」的元素。讓人們上網這件事不僅對全球的中小企業主有利,對個人來說也能更快速、有效地與全世界的人溝通。而有了更多接觸資訊的管道,不管使用者的目的是為了教育、搞清楚自身的狀況,或是認識潛在的企業夥伴,都可以更完整認識這個世界。

從這個前提出發,Google 的業務發展一直注意著「全球」這件事,例如推出 Google 翻譯與 Google 地圖製作工具等產品,並致力於讓旗下產品與服務支援更多語言;此外 Google 也持續改善輸入法,並提供更多字體讓行動裝置也能顯示非羅馬語系的文字。

  • 所以,這第二個十億使用者在哪裡?他們是誰?

在 Google 的調查中,這群遍佈世界各地的使用者所處的網路環境不佳,同時這些使用者的上網初體驗也不是透過桌機;也因此 Google 預期在未來 2 年,光是巴西、俄羅斯、印度、印尼、中國大陸以及墨西哥這六個國家就會銷售出 12 億支智慧型手機——這更加深  Google 堅信「行動唯一」的方向。

但是這些使用者所在的地方儘管有網路,但狀況都不好,不僅慢,而且許多現代服務都無法使用。在印度,擁有手機的使用者數量正急速上升,但擁有手機的使用者中有 84% 沒有行動網路,甚至有 1/3 智慧型手機使用者沒有行動網路;印度的無線網路十分孱弱,無法下載現階段科技所能提供的先進服務,有時需花費數分鐘才能開啟中等資料量的網頁或地圖數據,更不用說載入影片了。

在這種數據傳輸速度緩慢、品質不穩定且所費不貲的狀況下。Google 不僅要從產品面來思考解決之方,更需要硬體等其他方面來配合。同時,他們也發現僅僅是讓使用者上網還不夠。

儘管 Google 等企業努力讓人們連上網路,但相較於網路使用者增加的速度,現有網路上缺乏這些人需要的資訊,網路資訊供給顯得緩不濟急。例如,北印度語是世界上第四大廣泛使用的語言,但在維基百科上用北印度語撰寫的內容卻僅有葡萄牙語的十分之一;這樣的差距使得很多使用者認為,他們根本不需要連上網路,因為他們也找不到讀得懂的資訊。

因此,Google 希望採取多層面、跨企業的方式,協助更多使用者連上網路,並讓他們在網路上獲得所需資訊——或許就是前面提到的,讓用戶同時兼任內容提供者的角色。

  • Google 會推出新的硬體產品給這些新用戶嗎?

要讓這 10 億使用者更無礙進入網路世界,同時讓 Google 的產品搶下 10 億市場大餅,Google 針對新興市場的需求量身訂製軟硬體服務,透過 Android 與 Chrome 生態系提升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比例。舉例來說:

·Android One 

去年 Google 與合作夥伴於推出的 Android One,目前已正式在印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尼、菲律賓以及土耳其等七個國家上市。

Google 透過和手機以及半導體晶片製造商一同參考設計並嚴選組件,讓合作夥伴們可以輕鬆產製功能優異且價格實惠的手機;而對使用者來說,Android One 手機擁有優良的處理器,能快速提供使用者所需的資訊,手機正反面配備高品質的照相鏡頭,且 Android One 可擴充儲存空間,讓使用者可以存放更多應用程式與影音。此外,Google 也針對新興市場加入了雙 SIM 卡、可換電池和內建 FM 收音機等功能。

·Chromebook

Chromebook 從推出以來持續在全球造成風潮,尤其提供不同的價格選擇以及日益豐富的功能與特性,讓首次接觸電腦的使用者以及學校,能透過合理的價格獲得高品質的筆電

目前全球有超過 1,000 萬名學生使用 Chromebook;而今年,平均每天還會新增 3 萬台 Chromebook 在學校使用。為了提供學生更全面的學習工具,越來越多國家選擇使用 Chromebook,如馬來西亞教育部正計劃提供每一位中小學學生一台 Chromebook,以整合全國性的科技學習工具。

>> 延伸閱讀:Apple 醜一!教育市場:Chromebook 真的比 iPad 好用,原因是___

軟、硬體一起下手,同時建立企業聯盟打造更為穩固的策略戰線,Google 相信只要他們致力確保使用者無論身在何處,他們的產品都可以快速運作、實用且適時派上用場,提供更好地服務;搶下這塊 10 億版圖不是夢。

為了進一步達成搶旗,Google 一直以來都在努力思考還可以怎樣提升各項產品的速度、容量大小以及連結性。以他們自家的搜尋服務來說,他們也為了這 10 億使用者推出了輕量版搜尋,因為 Google 發現透過 2G 連網的印度使用者,必須花 8.5 秒才能讀取 Google 搜尋結果頁面;因此輕量版搜尋把資料量縮小到 1/10,讓讀取速度增加 30%,提高使用體驗。未來 Google 也會將這項服務拓展到其他 13 個連網速度較慢的國家。

除了輕量搜尋,他們也想推出輕量版網站,讓搜尋結果顯示後,使用者能夠快速點選搜尋結果並開啟網頁。因為透過 Google 調查,他們發現在 2G 連網下點擊搜尋結果平均花費 25 秒、使用 1MB 傳輸量,而且費用昂貴。他們已經規劃從印尼開始,Google 針對連網速度較慢的使用者進行搜尋頁面優化;經過優化的搜尋頁面讀取速度加快 4 倍,同時數據傳輸量減少 80%,這讓使用者更容易找到所需資訊。

除了上面這兩項服務,Google 的清單中還有 Chrome 資料壓縮、YouTube 離線模式(使用者可以下載影片並保存 48 小時)、Google 地圖離線模式(離線搜尋商家、離線語音導航)等,在在都讓這些網路困難地區的使用者得以在苛刻的條件下,仍享有良好的網路使用體驗。

當然,一方面改善產品,另一方面 Google 也不放棄從根本來改善地方的網路情境:不僅在美國自家有 Google Fiber 這樣的超划算急速光纖服務,Google 也針對其他低頻寬、缺少網路的地區提供 Project Link、Project Loon 等提供高品質網絡的服務。

·Project Link:Google 在非洲的坎帕拉及烏干達建造高速光纖網路,填補了長程光纖、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與電信商之間的空隙。現在已經有數百位客戶使用這項服務,並為許多依賴網路的企業帶來更多機會

·Project Loon:運用熱氣球將 4G 網路訊號帶給偏遠地區或受災地區的使用者

  • 用戶找到了、服務推出了,Google 如何在這新生態系中挖金礦?

對 Google 來說世界上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創造出一整個社群需要的所有內容與服務,因此他們專注於提供平台,讓人們以他們的語言創造、組織並分享他們的世界或國家裡的資訊。把 10 億人口帶上網路,不只能創造出更好的知識交流、資訊流通以及平台服務,更重要的當然是對 Google 本身來說的盈利。

10 億的龐大商機不僅能為 Google 帶來龐大的廣告商機,他們致力於將這些人帶進網路更是因為要擴展他們的 Google 生態系,為安卓體系奠定更為穩固的基礎。如下圖全世界智慧手機的操作系統市場份額圖:

Google 看到有很多新興國家使用者連上網路,並根據其市場需求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來。以 Google Play 來說,他們提供了來自世界各地開發者交流與發光發熱的機會;有越來越多開發者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創造在地的內容與服務,而 Google Play 正是個兼具在地與國際化的發行平台,讓開發者的應用程式可以推廣到全球數百萬隻智慧型手機上。例如:

·印尼的 Go­Jek 應用程式結合購物、交通與貨運服務,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滿足所需。

·四年前由新加坡的小型新創公司所開發的 Muslim Pro 應用程式,根據使用者所在地提供精確的禱告時間、伊斯蘭教聖地 ­ 麥加所在方向、與 Foursquare 結合提供符合伊斯蘭教律法食物的餐廳,和以更輕鬆的方式閱讀可蘭經。這個應用程式不僅受到印尼及馬來西亞地區的回教徒歡迎,並翻譯成 15 種語言, 在全球 216 個國家被下載超過 1000 萬次。

不只幫助在地開發者,也幫助 Google 鞏固自家的地位以及生態系的蓬勃。何樂而不為呢?

  • 延伸閱讀

【年度祭典!Google I/O 現場報導】佈局行動搜尋,搜尋引擎戰仍由 Google 先發
【年度祭典!Google I/O 現場報導】從大神的全球創業家計劃探討政府「不該」做什麼
【年度祭典!Google I/O 現場報導】這裡每個人都很聰明,連這棒棒糖智商好像都爆表
【年度祭典!Google I/O 現場報導】Google 物聯網平台 Brillo 來了,能讓物體「溝通」更智慧嗎?

(參考資料:TechCrunch;圖片來源:nSeika,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