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祭典!Google I/O 現場報導】佈局行動搜尋,搜尋引擎戰仍由 Google 先發

作者:張育寧、沈孟學

在 Google 預告的一眾 I/O 大會議題與演講中,由 Google 搜尋全球產品總監德生健太郎主講的「Google 搜尋:我們將前往何方?」一主題讓我們特別感興趣,因為這居然和日前參加上海 IBM 工作室時聊到的「使用者體驗」不謀而合。

>> 延伸閱讀:上海設計工作室成立,超硬的 IBM 竟然改玩設計而且還是 UX?

兩大巨頭是怎麼心有靈犀,在開發上不約而同都談到了 UX 呢?2015 年以搜尋引擎起家的 Google 在老本行上會有怎樣的革新?

  • 「行動搜尋」已在全球十個國家中超越桌機搜尋頻率

去年,Google 在台灣舉辦地第四屆亞太區媒體活動「行動視界 The Mobile First World」時,即高喊出「Mobile First 行動優先」口號。今年 4 月更是強硬宣告更改演算法,所有「Mobile Friendly」的網站都將優先顯示在搜索列中。

下圖:在這次的演講中也一再提起「Mobile Friendly」的概念。

01

由此,Google 面向行動的野心,昭然若揭。

根據 Google 統計「行動搜尋」已在全球十個國家中超越桌機搜尋頻率,其中就包含美國和日本這些科技大國。也讓我們了解這股行動趨勢必不可免;為什麼 Google 那麼在意「行動」。

  • 人們有需要和「物體」溝通的需求?這跟搜尋有何關係?

不只是 Mobile 佔領使用者注意力。這幾年隨著物聯網概念越來越成熟,人們早就不再只是面向單一的「電腦螢幕」,我們早習慣透過更便捷的手機通向廣闊的網絡世界,通過或不通過手機與身邊的車子、垃圾桶、冷氣、電燈泡溝通。使用上我們期待更便捷的方式來聯通網路、與物體溝通;也因此 Siri、Ok Google 紛紛出現,我們可以在手機上更直覺地利用說話來搜尋我們想要的資訊。

也有更多人提起,App 的設計、智慧硬體的設計,不應該維持現有的僵化。App 應該要能夠內建搜索的方式,直接在 App 內聯通網路,甚至是搜尋其他 App;也有人認為硬體要智慧、物聯網能成型,能夠相互溝通,直接在使用場景中搜尋相關資訊是最直覺的體驗。

果不其然,德生在這次演講中就提及 Google 也出了一個新服務:不只在 Google Play、App Store 才能查詢 App,以後用 Google Search 也能搜尋到與關鍵字相符的應用。

2

既然提到了物聯網,也提到了多螢幕、多裝置時代的來臨,有人就問到了德生到底 Google 面對這股趨勢在「搜尋」一塊有何應變之道呢?

德生健太郎的回答也很有趣:「搜尋的重要性,由使用者在什麼樣的情境中、為什麼需要搜尋、以及他們怎麼搜尋等問題來決定,而不是由 device 的螢幕大小、或是形式不同來決定。我認為真正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更清楚的了解使用者的需求,這些搜尋的情境是怎麼來的。」

101674

在接下來的對談過程中,德生更是不停強調「使用者習慣」才是 Google 搜尋功能持續優化的根據、也同時是目標,依據使用者習慣來決定要優化什麼、以及怎麼優化

具體例子來說:隨著 mobile first 到 mobile Only,在網路基礎建設還不發達的地區,例如印度、印尼、菲律賓、土耳其等,Google 就推出價格 100 美元的 Android One,讓更多人可以行動上網工具,同時在這些地方推出優化版的搜尋內容,例如因應 2G 網路載量和速度受限,在這些地區使用 Google 搜尋,圖片、影片等需要高速網路的 Rich media 內容會預設排除。

一席話,不禁讓我想到日前 IBM 在上海工作室開幕時所提及的:「Good design is good business. 好的設計就是好的生意。」「產品就是要創造好的體驗」才能有效留住使用者。而要有好的體驗,就必須以人為本了解使用者的習慣,打造出最棒的使用者經驗設計。

Google 這般想法倒是與開始重視設計的 IBM 不謀而合。

  • 另一個重點:Google 搜尋將往更精準的語音搜尋邁進

想要打造良好使用者體驗的服務,Google 選擇怎麼做?以搜尋引擎起家的 Google 在面對「搜尋」時有一個中心思想,也就是創辦人 Larry Page 他對於完美搜尋引擎的想像,他說:

“The PERFECT search engine would UNDERSTAND exactly what you MEAN and give you back exactly what you WANT.”

「最完美的搜尋引擎可以『完全理解』你(使用者)的意思,並且完全反饋給你心中想要的那個答案。」

搭配下圖 Google 搜尋演進表中,可以看到一路走來 Google 一直在探索怎樣才是最完美的搜尋工具,他們開發出越來越多元的工具,其中影像、語音的搜索方式更是被多次提起、重視。

1

● Google 想要做的就是:找到改變人們探索世界的方式

Google 致力於透過資訊內容充實人們的生活;藉由搜尋,人們將世界聯結在一起。現在人們隨身攜帶功能強大的智慧型手機,並且期待這些裝置能夠改善生活,不論是查詢待會要前往的地點或是搜尋哪間學校才是最佳選擇, 都提升了獲得訊息的便利性。

因應使用者需求,Google 有許多改變,例如 Google 應用程式的語音搜尋以及語音指令功能。

在 Google 的探索中,顯然 Google 認為「語音搜尋」是很重要的一塊,也是十分接近使用者直覺的一種方式。因此這些年來他們也持續開發這部分的功能,像是《用 Android 連手都不必伸,OK Google 讓你說話就能解鎖手機》,當然還可以直接對著手機、瀏覽器說話啟動搜尋功能;其中手機的語音搜尋功能更是早在 2009 年就有了。

以下,我們就來剪短的介紹一下 Google 的語音功能的三大特色:

·運用平常對人說話的語氣,例如:「誰發明了 COBOL 程式語言?(Who invented the COBOL programming language?)」而不是「COBOL 程式語言發明者 (COBOL inventor)」

·用語音指令完成事項:「提醒我下次去逛 Safeway 的時候要買奶油 (Remind me to buy butter next time I’m at Safeway)」,Google 就會在你下次到 Safeway 時自動跳出提醒;「帶我回家 (Take me home)」Google 就會提供回家路線的語音導航,而使用者用語音下指令的次數比打字輸入多了 30 倍。

·在你提出問題前主動提供所需資訊:只要有 Google 應用程式,Google 就能將使用者所需的資訊即時提供,例如在智慧型手錶中提供登機證、提醒前方路段塞車以替代道路、提示你的停車地點等等。

3

Google 透過不斷的研究、改進,最終發展出了上述三種符合使用者習慣的體驗。事實也證明他們壓對了寶:行動語音搜尋在過去一年來成長超過一倍,使用者越來越習慣跟他們的行動裝置說話。

隨著技術開發越來越成熟,不難想像未來我們每一個人的手機都是我們的雲端導遊、雲端管家,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我們一聲令下,「它」就能馬上提供我們最切身需求的資訊。

  • 最後附上:不可不知的 Google 搜尋相關數據

● 語音搜尋

·行動語音搜尋在過去一年來成長超過一倍。

·近一半的美國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使用者知道他們可以使用語音功能在 Google 上搜尋問題並下指令,其中有 1/3 已經使用過語音搜尋功能。

·現在 Google 應用程式可了解 58 種語言,可透過語音詢問問題並獲得語音回覆的對話式搜尋,已可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與日本等地使用。

·Google 應用程式上的錯字率已從兩年前的 25% 大幅降低至 8%(準確率達 92%),而且這些錯字包含不常用的字如街道、餐廳名稱、名人姓名、特殊用語或俚俗語等

● 品質

·創新速度:在 2014 年,Google 針對搜尋品質進行超過 1,000 項的改良

·歷史:Google 在搜尋演算法的開發已投入相當於超過 1,000 人年 (1000 man-years)

·網頁級別、信號 (PageRank、Signals):網頁級別是 200 多種判定網頁等級的其中一種信號

·更新速度:Google 剛推出時,大約一個月推出一個新索引;現在,Google 在新網站或部落格的內容一推出後的數秒或數分鐘內, 便可把熱門的內容編入索引。即使是本質較靜態、無變動的內容,Google 仍每隔幾天就大幅度更新

●全球化

·全球流量:Google 的搜尋量有一半以上來自美國以外的地區

·語言:Google 搜尋支援 159 種介面語言

·網域:Google 搜尋可在 189 個國際網域使用 (例如: 日本的.co.jp)

·知識圖譜 (Knowledge Graph) 現在支援 40 種語言,包括繁簡體中文

·翻譯:Google 免費提供 90 種語言翻譯,使用者至今已超過 5 億人,其中 92% 的流量來自美國境外。Google 每天處理超過十億的翻譯量

● 規模

·行動裝置與桌上型電腦的搜尋比較:在全球有十個國家 (包含美國與日本),使用者在行動裝置上搜尋的次數比在桌機上還多

·每月搜尋量:Google 每月有超過 1,000 億次以上的搜尋量

·應用程式索引:Google 在已索引的應用程式中,有 300 億個連結

·網路規模:Google 在網絡上已找到超過 60 兆個特有的網址 (2008 年為 1 兆個) 和超過 2.3 億個網域。Google 每天必須爬行 (crawl) 超過 200 億個網站以跟上網頁的更新速度

·知識圖譜 (Knowledge Graph):知識圖譜描述 5.7 億個真實世界中的事物彼此的關聯性,以及 500 億個關於這些事物的事實 (facts)

·全新的搜尋內容: 每天平均有 15% 的搜尋內容是之前未被搜尋過的

·搜尋回覆速度:Google 平均的搜尋回覆速度大約為 0.25 秒,而人類眨眼的平均速度是 0.1 秒

Google I/O 大會將在臺北時間 5/29 凌晨 00:00 登場,《TechOrange》已在舊金山現場等待參與這場盛會了。>> 直播頁面:https://goo.gl/IFqmtm

  • 延伸閱讀

【年度祭典!Google I/O 現場報導】從大神的全球創業家計劃探討政府「不該」做什麼

【年度祭典!Google I/O 現場報導】這裡每個人都很聰明,連這棒棒糖智商好像都爆表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