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育寧、沈孟學
Google I/O 大會將在臺北時間 5/29 凌晨 00:00 登場,《TechOrange》已在舊金山現場等待參與這場盛會。Google 會前資料給得洋洋灑灑:Android、Google Play、Chrome、廣告服務、Google Map、搜尋服務、創業支持計劃、科技圈女性發展議題、支持多元文化發展等等,紮實地向全世界報告 Google 未來一年要如何「再創新」這個世界。
>> 直播頁面:https://goo.gl/IFqmtm
其中,特別吸引我們注意的是名為 “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的 Google 創業家計劃,以及即將在全世界設立的 “Google Campus”(Google 創業園區)。
Google 身為全球最講創新的科技公司之一,對於「創新創業」這回事當然十分關注。這個創業家計劃其實在 Google 從車庫起家創立後不久就成立了,因為 Larry Page 和 Sergey Brin 兩位創辦人都認為創新是 Google 的基本靈魂。
仔細盤點這個部門 17 年來的工作成果,
放眼全世界,各政府都體認到「創新」的重要而加重力道扶植創業,從資金、法律、專屬園區設置著手協助;Google 雖然不是政府單位,能做的、應該做的有所差異,但我們還是能以 Google 的創業家計劃來探討一個好的創業扶助內容該怎麼做,藉此透析我們當前所為是否仍有不及、分析哪些政府不應該「插手」的事務是不是能轉由民間哪些力量來推動。
- 為何扶植創業?越多創新企業,對 Google 當然有商業價值
全球創業推廣部門總監 Mary Grove(見上圖)在舊金山接受台灣媒體團體採訪時就說:
「我們要創造一個網絡 network,愈多創新企業,愈多創業者提供好的網路服務讓更多消費者參與使用網路,對 Google 絕對是有商業價值的。」
一樣針對新創公司,Google 全球創業推廣部門和 Google Ventures 完全不同,後者讓 Google 以股東身分加入新創企業,
「對創業推廣部門來說,目標不是透過新創公司獲利,
而是確保我們所參與的地區, 新創體系的不斷健全和活躍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Google 除了投資也併購新創公司,他們認為併購也是讓新創得以更快速發展理念的方式(以下摘錄自本屆 Google I/O 官方資訊):
創業家在 Google 可獲得絕佳的優勢,包括規模拓展與資源取得,並藉以將理念付諸實行,進而影響全世界。儘管企業規模龐大,Google 仍秉持創業靈活與反應迅速的初衷。
·Stackdriver:Stackdriver 團隊於 2014 年 5 月加入 Google,並協助推出 Google Cloud Monitoring
·Waze:Waze 團隊於 2013 年 6 月加入 Google,同年 8 月在 Google 地圖推出即時交通事故報告,並在 Waze 整合 Google 搜尋的結果
·SayNow:SayNow 團隊在正式加入 Google 前,曾於 24 小時內開發、建立並推出 Speak2Tweet
Google 也公佈在過去十年間這些將團隊出售給 Google 的公司創辦人,其中有 2/3 仍在原公司就職,而透過併購加入 Google 的創業家,也在他們這個大家庭中獲得良好的職涯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或許對於新創公司來說 Google 也是個不錯的買家。除了上述的幾項例子,我們所熟知的機器人公司 Boston Dynamics 也是個為人熟知的案例。
>>Boston Dynamics 作品:更小、更靈敏,Google 推出「踹不倒」的機器狗
- 離台灣最近的 Google Campus 在南韓首爾
投資、併購,Google 在全球新創佈局上,也希望以地區為單位,發展在地性的新創輔助。Google 創業家計劃橫跨 125 個國家、共十餘個共同工作空間及社區計劃,除此之外他們也提供經濟協助及 Google 內部的資源協力。
有了地區性的空間中心,Google 甚至也希望能夠打造實體的創業園區,以此協助創業者學習、連結並成立可望改變世界的公司。目前,Google 全球創業推廣部門已經在全球六個地方設立 Google 創業園區(Google Campus ) 。
Google Campus 計劃的重點包括:
○ 創業家空間(Spaces for Entrepreneurs)
線上溝通固然重要,但面對面的交流更為直接。Google 與世界各地的共同工作空間合作,並打造實體的 Google 創業園區 (Campuses):
■ 北美科技中心網絡 (North American Tech Hub Network):Google 和北美八家科技中心合作,並幫助在地新創公司社群發展。這些 Google 的合作夥伴是當地社群的科技領導者,並能提供友善的社群交流環境。
■ NUMA:這是一個由法國「Silicon Sentier」 協會在巴黎所創辦的科技中心。此中心專為深具潛力的法國新創企業提供 Le Camping 的創業促成計畫。Google 為優勝團隊提供講師、顧問或是金錢上的協助。
■ 倫敦創業園區 (Campus London):倫敦創業園區是座落於倫敦東區的 7 層樓建築物,此為 Google 專為新創社群所建置空間。
■ 韓國創業園區 (Campus Korea) :韓國擁許多頂尖的創新、創業的領域。Google 希望能支持這個蓬勃發展的創業社群並在此設立亞洲第一個 Google 創業園區。
■ 社群計劃 (Community Programs):社群計劃是建構穩健新創生態何將好的創意轉換成成功的新創企業。
■ Campus for Moms:Campus for Moms 是全球第一個友善嬰幼兒的新創學校。最初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市 (Tel Aviv) 所創立,Campus for Moms 讓媽媽們認識具相同理念的創業家,實踐她們的絕佳創意,既能發揮生產力,又能學習新知。在特拉維夫 Google 與當地一個促進女性創業的組織 Yazamiyot 合作為參與者提供課程、輔導及訓練。Campus for Moms 也在倫敦創業園區 (Campus London)、波蘭克拉科夫 (Krakow) 及西班牙馬德里開設課程。
■ 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Week:是慶祝創新及創業家的全球年度盛事。每年此時,全球的 Googlers 便會結合當地社區的創業家與新創企業,一起舉辦活動、訓練或是工作坊,以實際的行動增進創業家的競爭力。
Google 的目標就是提供創業家所需的資源,並協助他們的建立團隊和拓展業務。去年,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Week 總計有 13 個國家、45 個城市響應,並觸及超過 4,800 位創業家。
■ Startup Grind:Startup Grind 是一個專為教育、啟發及連結創業家的全球新創社群。他們提供與傑出新創團隊及在地創業家互相交流的機會,並為下個創業階段做好準備。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協助 Startup Grind 持續延伸國際觸角, 並藉由 Google 工具連結各地的分會。
○ 包容性社群 (Inclusive communities)
資料顯示,多元的團隊成員能有效幫助決策。因此,Google 與促進並強化新創產業演進的組織攜手。
■ NewME 加速器 (NewME Accelerator):NewME 是一個由弱勢族群 (非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以及女性) 所主導的在地型科技新創加速器。它的目標是幫助前述企業家獲得來自矽谷的資源,如導師、合作夥伴及投資者。截至目前為止, 這個計劃已經收到超過 400 份申請且其中 27 份申請已被核准、17 個企業已從這個計畫結業。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很高興能成為 NewME 加速器的贊助者。
■ Astia:Astia 是一個由專家共同組成的全球性社群,致力於促成全球性的、並由女性領導的快速成長企業的成功發展。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透過與 Astia 的合作,擴大 Astia Venture Lunch Global Series 的規模與城市普及率,藉以推廣女性領導企業的成功案例。這項合作的目標即為透過提高資本額、活化商業網絡及善用 Google 工具來推動女性創業。
■ Manos 加速器 (Manos Accelerator):Manos 加速器是一個為仍在草創階段且相對弱勢的拉丁美洲創業家,提供的為期 12 週的創業育成計畫。這個專案的任務就是透過輔導、教務及彙整矽谷的資源,來培育新生代的拉丁美洲創業家。 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是 Manos 的創始單位,並提供創業顧問、Google 產品與平台以及經費贊助等協助
亞洲第一個 Google Campus 是 2015 年才設立的,地點在近來行動和遊戲領域創業蓬勃的韓國首爾。
預計今年下半年,還會有三個 Google Campus 分別在西班牙、巴西和波蘭會設立。基本上只要當地已經有類似的空間,Google 就不會再參一腳;另一個重要的判斷基準是當地創業社群的密度,
- 創業家計劃實際數據:
·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橫跨超過 129 個國家,並發起超過 50 個計劃
·Google for Entrepreneurs 支持全球超過 20 個創業育成與加速器中心
·Google 的合作夥伴及創業專案已在全球舉辦超過 3,200 個活動,專注於協助新創團隊及創業家成功發展
在國際上佈局甚廣的 Google 為什麼甘願這樣做,也願意投大筆的資源進入?這都是因為從美國起家的 Google 深刻體會到新創與小企業是驅動美國經濟的引擎。他們也認為「網路」扮演著幫助他們拓展業務及成長的重要角色,這從他們整理出來的美國數據即可窺知:
·全美共計 2750 萬家的小型企業貢獻美國國內生產總值 (GPD) 的 50%,並創造了三分之二的新就業機會
·全美 99.7% 的雇主來自於小型企業,他們聘雇了美國一半的私有機構的員工,並支付超過美國 45% 私有企業的薪資所得
·97% 的美國消費者習慣上網尋找在地的產品及服務;然而,多達 63% 的小型企業未設置網站
·Google 的「Get X Businesses Online」計畫已推廣至 15 個國家以及美國境內超過 12 個州。在美國, 超過 50,000 家企業正透過這個計劃開始建置網站
在上述這些數據的支持下,Google 在新創支援方面不僅從各方面輔助新創,包含投資、併購、設中心、提供工具,他們更是立志將這樣的「新創社群」拓展到各個地區。
回到文章開頭所拋出的切入點「從 Google 的創業家計劃探討一個好的創業扶助內容該怎麼做」,所以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扶植創業這件事,他們應該做到多少?Mary Grove 這麼說:
「只要把所有阻礙創新創業的門檻拿掉就好了。」
- 延伸閱讀
Google Ventures 發布創業聖經,40 個小時驗證你的 idea
台灣政府關節快復健!創業政策規劃不能只學半套
評台灣創業政策,Paypal 創辦人 Peter Thiel:政府會做出正確投資決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