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公司拓展到下一個據點前,可要好好的評估這次機會。兩個市場的相似度以及相異度是如何?國內外的差異是一定存在的,但你能夠應用國內所學到的經驗應用在國外嗎?
這些只是一小部分有關於企業對企業的新創公司在走向全球拓點前必須考慮的幾個問題。要確保你的公司沒有低估走向全球化的挑戰與要求,以下是幾個在拓點真正實行前應該注意的事項:
- 了解當地交易規則
確定你真的了解你所販賣的商品在當地的交易環境。以企業購置來說,商品的購買是年度的採購還是以月為基礎的進貨?他們是向同時販賣商品與服務的批發商購買?他們會視購買作為資本支出?以上所有的事項在每個國家都不盡相同。
德國在買賣的制度上就相當完善且成熟,不管是小攤販或者是企業的科技引進。他們會老練並相當有禮貌的和你聯繫,並期待一切都能以很好的包裝來介紹。其他國家的買賣制度可能就相對不正式,像是俄羅斯,在經過幾輪拼酒之後,最後還清醒的就很有機會談成這筆生意。
- 注意政府介入
除了西歐地區,政府與各種政府代理機構常進行多數的科技購置,這在新興市場也相當常見。如果你在東歐或某部分的亞洲販賣硬體,或軟體,那你很有可能是賣給政府機構,因為這些區域的科技花費是最多的。
新創公司與外國政府合作有機會迎來依照各黨派權力消長而產生的更長的銷售循環及更多的科技預算。美國政府對於特定國家的態度與政策也有機會能有商機的存在。
- 別忽視未來的收益
企業的拓展不應該只是追求營收的成長,而必須看到潛在的收益。許多外國的政府都會對能夠在當地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相當友善。別自動假設你就是規模過小的公司,就算是小公司也能夠提供 5 個、10 個、5 個……的當地勞力。被當地視為工作機會的製造者,就有可能以此來獲取好處,如租稅的優惠。
挑選一個拓展的地點並不只是在銷售的目的上,也有可能是提供更便宜的勞力或是研究開發的目的。如果將研發部門設在愛爾蘭,可能會有租稅的優惠;而在印度的話,就能夠減少勞力成本也可能會受到當地政府重視。
在當地找尋緊密的合作關係,看看那些和你販賣類似產品的公司,包括比你更大或中型的公司。此外,許多跨國公司也都會在自己的網站上依地理位置來區分其當地合作夥伴。而作為當地強大的營運商,他們應該也相當習慣與美國的公司打交道。
- 重新檢視你的資產負債表
不要預期在國際拓點的第一年就有很多的收益,並且按部就班的進行拓展的計畫。檢視你的資產負債表、資本結構、成本結構,再來決定你是否有一整年的資金供給來進行你的國際拓展計畫。如果沒有一整年的資金供給,就不要貿然的進軍國際,畢竟這可不是三個月就能達成的。
- 確保產品已準備就緒
最後,你的產品能夠在國外適當的使用嗎?雖然網際網路讓語言的障礙縮小了,但產品還是需要必要的翻譯。企業必須思考在目標國家內的產品使用上是否有文化上的不同造成產品的使用壽命改變。
當你進入全球的市場,就必須確保能夠在當地保持一定的成長。你必須預期自己在當地待上一段時間。藉著以上這些注意事項,相信你一定對你拓展計畫的可行性與長期發展成功的可以能更加有信心。
- 延伸閱讀
一支 App 團隊只花半年捕獲 1 億海外用戶,他們稱霸世界的秘密是?
(資料來源:VentureBeat;圖片來源:Free Grunge Textures – www.freestock.ca,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