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次我花那麼多時間在報到手續上!真是太誇張了!」,筆者近期前往上海虹橋參加「2015 年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主辦單位為推廣同時展出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 (CHIC),設計微信 (WeChat) 登記與報到流程,導致參觀民眾大排長龍抱怨連連!
上述透過線上登記與報到的環節,對於台灣許多企業,在舉辦研討會或展覽時亦不少見,為加快報到速度或推廣自家公司的 FB 粉絲專頁、Line、App 或微信等,都會設計類似的服務流程。而此次筆者不愉快的經驗,希望可以成為後續要設計類似服務流程的企業一些借鏡。
- 使用者報到旅程與接觸點分析
根據官方總人數統計推估,平均一小時進場觀眾約 5,250 名,如何在短時間內,消化如此多的觀眾呢?對於展場而言是一大挑戰。就結果論而言,博覽會的報到服務流程是失敗的。接下來,筆者將從「實際體驗報到服務的使用者角度」,分析使用者報到旅程與接觸點,並指出服務失敗點為何,下圖 1 為示意的分析圖。
1.進入展場:進入展場後,看到設計漂亮的博覽會展示物 (第一個主要接觸點),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2.接受安檢:進入展場後,接著進入「安全檢查站」安檢 (第二主要接觸點)。在大陸主要的大眾運輸工具出入口或重要展覽,皆會有安檢,而且在此處的安檢流於形式,所以沒有什麼問題,可以快速通過。
3.尋找報到資訊:通過安檢站,開始找尋報到資訊,結果發現有許多人圍繞著牆壁看牆上大大的 QR Code 海報 (第三個主要接觸點),走進一看海報內容,是要引導筆者透過手機微信註冊 CHIC 官方帳號。
4A&5微信註冊與報到 (CHIC):因此,筆者依循微信指示 (第四個主要接觸點),準備要完成註冊與報到手續時,微信 CHIC 官方帳號卻回應「暫時無法提供服務,請稍後再試」。可能是短時間多人同時發送訊息,導致暫時無法回應。此為報到服務流程中的第一個服務失敗點。
4B.現場填表報到:接著,筆者看有無現場人員可協助解決問題,後來找到一位服務人員 (第五個主要接觸點),剛開始她引導筆者再試一次微信,結果還是同樣的問題,筆者接著就詢問有無其它方法,此時她才從口袋拿出觀眾登記表,做現場填表報到。這是報到服務流程中的第二個服務失敗點。
6.出示登記文件入場:填完表後接著排隊,發現人超級多,排了五分鐘後,發現竟然有人兜售門票,為了不花太多時間在排隊上,筆者最後還是支付了 10 元人民幣購得門票一張,才順利進場。此為報到服務流程中的第三個服務失敗點。
- 服務失敗點的啟示
從上述的服務失敗點中,筆者試著從服務設計的角度,分享一些看法供各位參考。
1.抓住主要服務接觸點,營造良好的服務體驗
從本案例來看,單單一個報到服務流程,其實很多接觸點,每個接觸點集合起來,就是我們對整體服務的感受,若我們希望營造良好的服務體驗,一定要緊抓著顧客在意的幾個主要接觸點。
2.運用網路工具,需考量上線負載量與管理者回應速度
從本案例來看,微信 CHIC 的官方帳號,在關鍵時刻因上線負載量與管理者無法及時回應,導致服務失敗,不僅沒有達到推廣微信 CHIC 的本意,反而留下壞印象。
3.設計 O2O 服務流程,需要有配套方案
本案例報到服務流程包含一段 Online to Offline (O2O)。一般而言,O2O 的流程常會發生問題,建議企業在設計 O2O 的服務流程時,需要有服務失敗配套方案。筆者建議可以將設計好的服務流程描繪在服務藍圖 (Service Blueprint) 上,接著運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FMEA) 工具,分析服務流程中可能的潛在失誤及可能導致影響,並據此擬定服務失敗配套方案,方為上策!
4.能讓使用者持續使用網路工具才是關鍵
許多企業辦活動,希望可以推廣自家 FB 粉絲專頁、LINE、App 與微信等網路工具,或許剛開始可以衝出很大的使用者數,但別忘了,能讓使用者持續使用這些網路工具才是關鍵。以本案來看,筆者認為微信 CHIC 提供的資訊,是筆者沒興趣的,所以回台後立刻刪了,原本辛苦推廣的成效瞬間歸零
作者簡介:劉基欽
商業模式創新顧問,長期研究商業模式創新議題,致力於協助企業發展新事業與推動組織轉型,目前為 MeKak(勉覺) 創新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資深顧問。
(文章轉自SmartM,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