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導讀:由前 HTC 員工創立的 Gogoro 最近很紅,2015 年 CES 大展上搶盡風頭的電動機車就是他們;昨天更是公佈了他們將和新北市合作智慧城市。跟老東家有密切合作的他們,十足引起大家的談興。現在連 Livehouse.in 的創辦人都跑出來聊了。看看他怎麼分析的吧?
本文獲得原作者 Livehouse.in 共同創辦人兼 CEO Sega Cheng 授權轉載。原文在此。
關於 #Gogoro 的一些想法:
雪紅姊賣的不是電動機車,雪紅姊賣的是電力。
Gogoro 在商業模式上,是以類似電信業者的資費方案,推出把電力和電池當做是資費來賣的商業模式,根據官方說法,有月租也有吃到飽。所以實際上,Gogoro 不是一家賣電動機車的公司,而是賣電力的公司;就像是電信公司一樣,賣的不是手機,而是以通話費用和上網費用為主要營收來源。
- 競爭阻礙可能不是其他電動機車,而是反核團體
目前還不清楚 Gogoro 的電力效率如何,但電力效率一向是電動車或是電動機車的關鍵競爭力指標,也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和廠商背後的商業模式設計,這個指標是消費者可以直接跟傳統機車比較的購買依據。
Gogoro 想做電動機車界的 iPhone,商業模式的邏輯雖有類似之處,但必須比智慧型手機市場更重視資費的最佳化,因為消費者雖然一年半會換一支智慧型手機,但是絕不會一年半就換一台昂貴數倍、主要是代步用的電動機車,因此在商業模式上雖然類似,但是消費者的邏輯卻大不相同,最終消費者會比較的,還是電力與汔油的效率究竟是哪個比較便宜,因為這是長期付出的成本。
如果現在 Gogoro 的能源效率比燃油還要高,那就真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但如果現在 Gogoro 的電池效能比起燃油是比較差的,亦即消費者對於每公里的里程數還是要付出較高的成本,那 Gogoro 的成功與否,就取決於電力來源的成本結構到底該怎麼調整,講白話一點,就是怎麼讓消費者租買到便宜的電力和電池,製造出相較於傳統燃油的價格競爭力。
因此,雖然現在 Gogoro 已經獲得雙北市府對於基礎建設的背書和支持,但是後續能不能爭取到政府的能源補貼,將很大程度決定了前期推廣的力道,除非 Gogoro 連電力一開始都要賠本賣,寄望在更後面的加值服務來回收,那麼這就是互聯網思維了,關鍵就在於累積到夠多的用戶數創造出網路外部性,但是初步看來這種走法難度頗高。
無論如何,Gogoro 想要在任何地方取得大規模的成功,肯定會觸動到政府電力政策的敏感神經,以台灣而言,電力政策總是與核四議題難以脫勾,且台灣電力環境是電價過低,政府長期補貼企業和民間,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用人民的納稅錢去補這個洞,若是 Gogoro 賣電力的商業模式必須由政府的能源補貼政策來支撐才能進行大規模推廣,那麼勢必將引起另一波能源爭奪大戰,導致其他電動車廠商也會爭取政府比照辦理,甚至與電動車不相干的大企業也會以綠能為由、爭取便宜電力為目標跳入同一個能源戰場。
屆時台灣的能源問題會不會變得更為複雜難解、雪上加霜,核四議題是否又點燃新一輪戰火?最後是否又牽扯到社會分配正義、廠商無良的議題,讓所有人民付出代價?實在難以預料。
總之,Gogoro 電力效率的這一個關鍵數字,將直接決定了整個後續的商業思考和發展方式,這不是一個把電動機車當精品賣的戰場,而是能源怎麼搶的一個戰場。
最後,電動車雖強調綠能,但不是沒有污染,而是把污染的時程稍微往後延,真正的污染來源是廢電池本身,Gogoro 若是能揭露更多廢電池後續處理的資訊和規劃,相信整個商業基礎會更取信於人。
(本文會得原作者授權轉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