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出來的時候就因為什麼網頁都找得到,因此為人類定義「搜索」的概念。不過如今面對行動裝置普及,人人都用 app 的狀況下,Google 的搜尋哲學就踢到鐵板。這時候就是專門搜尋 app 的 Fiiser 該起來的時候了。
目前大眾普遍的 app 習慣是「聽說好用,那就下載試看看」。除非看別人的試用文,使用者通常不知道未下載前的 app 長什麼樣,到底符不符合需求。如果難用也只能刪掉,再找下一個選項。這就是 Fiiser 想要優化的使用者情境:未來 app 可以先試用再下載,不下載就在 Fiiser 平台上也可使用。
這樣的 idea 其實與阿里巴巴砸重金投資的 Quixey 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 Fiiser 所標榜的是比 Quixey 更精準、更符合使用者所想要找的資訊。那如果比 Fiiser 不精準的 Quixey 都可以拿到 1.34 億美金的多輪融資,那 Fiiser 也是指日可待囉?
- 團隊名稱
Fiiser 飛搜股份有限公司
- 創立時間
2013 年 8 月
- 團隊組成
創辦人有三位,分別為總經理林修平負責整體營運、法務長高士偉負責擔任智財權相關議題的顧問、吳齊人擔任技術長。公司目前總共有 8 名成員。
- 產品或服務
號稱要成為 app 搜尋的 Google 引擎,Fiiser 所提供的服務是專門找免付費的 app。只要登上 Fiiser 網站或是 app 版本,即可在上面搜尋,甚至可以在上面試用。這個跨平台的「In-App Search」技術app搜尋引擎,目前收集了超過226萬種
林修平相信在這個行動裝置爆炸的時代,
另外,對於在 Fiiser 平台上找到的好用 app 也可以儲存在雲端平台上。下一次開啟即可馬上再度使用。這代表即使是 iOS 系統使用者也可以在 Fiiser 平台上用 Android 系統 app。讓平台的隔閡完全被打通,也讓 app 功能至上的哲學被徹底貫徹。
資訊的即時性也是 Fiiser 所注重的重點,因此平台會呈現每個 app 即時更新的訊息,讓使用者使用 Fiiser 平台就真的如同 Google 搜尋網頁一樣。
- 資本額
團隊不便透露
- 商業模式
如同 Google 一樣,搜尋這件事情是免費的,下載當然也不用錢。Fiiser 希望能透過廣告營收、合作來增加盈利。
- 發展里程碑
2014 年 12 月:平台上已經搜集到 226 萬種 app(Android 版)
- 創業過程
Fiiser 總經理林修平是一位創業經驗豐富的創業家。所謂的創業經驗豐富其實講白話一點,就是經歷過事業起伏。曾經一度創業到戶頭裡面只剩 8 塊錢,這種真的是以「繳學費」來換取經驗,因此在帶領 Fiiser 團隊上,更懂得一些初創業家沒注意到的眉角,例如公司規劃營運、募資技巧、法務等等專業面。也知道公司成員的股權分配會是未來潛在投資人最關注的事情,因此在這一塊上,林修平更顯得小心翼翼。
Fiiser 的技術是支撐整個團隊的重要骨幹,林修平自己本身就有許多專利權,也曾在相關的機構服務過,因此知道如何利用專利權去為 Fiiser 製造出商業優勢。如今 Fiiser 在經營時也是以如此的專利組合在維護市場上地位,這點是與一般的初創業家十分不一樣的地方。
Fiiser 起步顯得十分小心翼翼,即使他們的創業主題的確引來多方注意,但是林修平也不願意貿然前進。目前團隊所面臨的挑戰是 iOS 的 app 版本限制,導致 Fiiser 能找到的 app 大多是 Android 版本。另外,優化使用者經驗、加強 Fiiser 的雲端服務品質也是團隊今年必做的功課。
- 未來目標
在公司營運面上,希望能透過廣告模式讓明年 Q2 開始能收支打平。在技術上,林修平希望能增進 Fiiser 的在地化功能,讓每個國家的使用者都能找到最符合使用者習慣的 app。另外,還要開始開發更多的潛在廣告商業夥伴,讓盈利模式能夠確立。從使用者端來看,則要將 Fiiser 的服務更加精緻化,以達到一個完全符合新時代搜尋思維的服務模式。
- 瞭解更多
公司網址:https://www.fiiser.com/zh-tw/
徵才訊息:
1. 前端開發工程師:了解Javascript、HTTP request、 CSS / HTML、OO 及 Design Pattern、對 UI/UX 有一定認識及想法。
2. 後端開發工程師:熟悉至少一種程式語言、了解 HTTP request、OO 及 Design Pattern。
3. Android開發工程師:了解Java、了解 OO 及 Design Pattern、對 UI/UX 有一定認識及想法。
待遇優、保障年薪14個月。意者若欲知詳細內容,請洽 Fiiser 的 Ryan。
聯絡方式: [email protected]、27859008#882
(新創團隊欲聯繫 TechOrange 請 email 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