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FlyingV 聯合創辦人鄭光廷:不拿投資獨立經營,下一步就是要走出台灣

crowdfunding

台灣政府用行動協助國內新創,金管會提出「群眾募資計畫」,訂定「證券商經營股權性質群眾募資管理辦法」,預計 4 月底上路,有望成為亞洲第一個實施群眾募資的國家

什麼是群眾募資?就是直接向大眾招募資金,提案者公開計畫,提供回饋,吸引大家投資。(一分鐘瞭解群眾募資

要討論台灣的群眾募資,FlyingV 大概最有資格,柯文哲、割闌尾、看見台灣、太白粉路跑都和 FlyingV 有關

flyingv

FlyingV 知識窗

創立時間:2012 年 4 月

創辦人:林弘全(小光)、鄭光廷(Tim)

名稱由來FlyingV 以吉他命名,因為林弘全大學玩樂團

合作提案:逾 1100 件(438 件成功提案,成功率 45%)

累積募資:逾 1.8 億台幣

註冊用戶:17 萬人(台灣佔 80%)

著名提案:柯文哲《白色的力量》、割闌尾計畫(募得 1250 萬台幣,最多贊助人數!)、「集資反服貿廣告」、進擊的太白粉(實現了鄉民的一句玩笑話,太酷了!)、《看見台灣》露天首映會、ELIV 柬埔寨綠色孤兒院等。

目前地位:亞洲最大群眾募資平台;台灣最有影響力募資平台(目前有 20 個群眾募資平台)。

林弘全是網路產業的名人,2003 年,他和交大資工同學簡志宇共創無名小站(多少人的青春歲月啊…),3 年內成為台灣第 2 大網站,Facebook 竄紅前是台灣第 1 大社群平台。2007 年無名被奇摩買下,林弘全開始投資並輔導新創。

light lin

(林弘全)

鄭光廷在加州長大,主修資工,後來定居台灣。曾任 IBM 全球化經理 4 年,2008 年到創投公司投資台灣工業,4 年後,催生了 FlyingV。

(鄭光廷)

FlyingV 向前輩 Kickstarter 取經,採取「全有或全無」贊助回饋機制,也就是說,如果募資未達預定門檻,將全數歸還贊助者。

(FlyingV 贊助回饋示意圖)

  • 開放心態,合作提案不設限

FlyingV 上的提案千種百樣,新產品、戲劇、社會企業、音樂計畫等應有盡有。

這次《BuzzOrange Global》專訪 FlyingV 鄭光廷跟我們聊的過程終究表示,「『沒有點子是爛點子』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所以計畫類別沒有設限。當然啦我們不會核准違法的提案,但也絕不會拒絕荒謬可笑的點子。如果你有想做的事,而且設立了目標,就應該好好規劃、好好解釋。失敗了也沒關係,你可以捲土重來,再次提案。」

鄭光廷:「我們只在乎你怎麼計畫你的提案。」

FlyingV 從創立以來,業績成長了 3 倍,但鄭光廷謙虛地說,對小公司而言,這樣的成長速度並不困難。FlyingV 的募資成功率達 45%,以贊助回饋平台來說真的很高,還超過 Kickstarter 的 41%,鄭光廷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美國平台的提案比他們多更多。

FlyingV 的規模從 600 萬台幣擴增到 1200 萬台幣,但目前還不打算找投資人。鄭光廷解釋:「現在我們應該算是種子期,已經有投資人找上門了,可是我們希望平台獨立運作,不受外力影響。」

  • 群眾募資環境比較:台灣 vs. 亞洲國家

鄭光廷回想之前和別人解釋群眾募資的時候,開玩笑地說:「想像一下,如果你跟年紀大一點的人講,我們把東西放到網路上,然後別人給我們錢。聽起來根本就是老鼠會!」

事實上,現在 FlyingV 已經超越中國最大的群眾募資網站「點名時間(Demohour)」。想想 2300 萬和 13 億人口的差異,這是不是很不簡單!

談到群眾募資的接受度,鄭光廷覺得和其他亞洲國家相比,台灣人彼此信任,工業基礎和小型企業完善。再者,台灣多元性高,不只國際表現如此,這裡的人也一樣。

大家都抱怨經濟遲滯,貧富差距大,但和其他亞洲國家比起來,差距其實沒那麼嚴重,而且民眾還是有點餘錢可以拿來嘗試新事物。

還有台灣人很愛上網!24 小時轉播的新聞台就有 7 個,絕對很需要新聞素材,更別說線上媒體和平面媒體了。至今,FlyingV 就貢獻了 700 多則新聞。

鄭光廷眼中的亞洲群眾募資環境:

● 泰國的文化很適合群眾募資,許多創意點子嗷嗷待哺,也有很多高級的共同工作空間。

● 中國是新興經濟體,北京的企業蓬勃活絡,直接集資比群眾募資容易。群眾募資需要信任,這等於是支持一個尚未開始的計畫,但在中國,這種信任度應該還不足。

● 新加坡著重金融投資,群眾募資較難發展。

● 日本和南韓相對保守,也不夠多元。大型壟斷企業扼殺創新,這些企業有時甚至佔 GDP 80%。

  • 深耕台灣:走出台北、成為主流

FlyingV 和其他新創一樣,也想放眼國際,但現階段得更穩健地立足台灣。目前知道 FlyingV 的只侷限特定族群,上街調查可能聽過的人也不多,鄭光廷覺得必須朝成為主流邁進。

此外,焦點和資金太集中在台北了,所以必須走出去,目前正計畫於台南開設據點。

今年底,FlyingV 計畫在台北推出 Venue 展演空間,讓提案者發佈企劃,彼此交流,舉辦活動。

  • 放眼亞洲:結合在地人脈、尋找合適市場

鄭光廷常走訪東南亞,他觀察到若想開拓國際線,尤其是群眾募資,和本地代表機構合作至關重要。現階段 FlyingV 走安全路線,所以國外的案子想合作時,他們在台灣的子公司或代表處(如果有的話)會扮演很關鍵的角色。

譬如說,泰國可以上 FlyingV 提案,不過,贊助者是來自台灣、中國或香港,為了確保運作順暢的唯一方法,就是和本地的泰國學校或加速器合作。

鄭光廷相信台灣公司走向國際不成問題,畢竟我們以出口為根基,只是我們要用對方法。

可是有些人太執著於中國市場,結果當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鄭光廷認為中國環境不是人人都適合,那裡比較複雜一些,他很難點出特定原因,因為可能是缺乏資金,也可能是找不到理想的合夥人。開發國外市場時,要先有足夠的資金和明確的目標,不能一頭熱跑到人家家裡,直接把提案塞給他們。

聽完鄭光廷的分析,覺得台灣真的是群眾募資平台的良田沃土,而且這還是個年輕產業,有夢想有理想會發想的人才,是不是該衝一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