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支付領域的一項大消息無疑就是「Facebook 開通透過 Messenger 支付、轉帳」。

Facebook 宣布他們將在 Messenger 中增加支付功能,主打好友間的轉帳功能,目前的規劃是在近幾個月率先於美國市場上線該服務。

Facebook 稱,用 Messenger 轉帳無需手續費,支付過程會更加便捷和安全。

2

節錄《ifanr》的使用講解:

用戶將 Visa 或 Mastercard 與 Messenger 綁定後,用戶只需要在 Messenger 聊天界面給指定好友發送美元符號( $ )加金額,接著點擊右上角的 Pay 選項錢就付出去了。如果你朋友的 Messenger 也綁定了銀行卡,那他一打開 Messenger 就能收到錢。

不過與多數移動支付應用一樣,裡面的錢要過幾天才能轉入銀行賬戶。

其實 Facebook 也不是第一家這樣玩的社群網站/社交媒體。之前我們也曾分享過 Twitter 有開發推文轉帳Gmail 也有寄信轉帳的類似服務、Snapchat 的線上好友轉帳服務等;更不用說中國的服務,像是微信就直接讓用戶在他們經常打開使用的 App 中進行轉帳與支付。

這些服務的作用,都在於簡便化「轉帳、支付」的流程,而這也是 Facebook 開發這項服務的優勢所在。

不過早在這之前,就有傳聞 Facebook 正在研究支付了,畢竟臉書可是早早就挖角前 PayPal 總裁 David Marcus 負責 FB Messenger;而堪稱 Messenger 靈魂人物的他,又怎麼可能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呢?

  • Facebook 為首這些科技公司跨入支付、線上支付的用意為何?

從 Facebook 的這則消息看出,有越來越多的非銀行、金融服務的科技公司意欲進入這片市場,但除了優勢,他們到底想做的是什麼?

恰巧,昨天我們分享了一篇 TO 特別專訪銀行「破壞者」Brett King 的文章,裡面就有提到一樣的問題,而 King 是這樣回應我們的:

我不認為 facebook、Apple 等想要變成銀行,但他們會希望銀行是透過他們去接觸顧客,並為此而付錢。

當網路剛剛興起時,人們開始上網,很多公司透過網路廣告欄位去觸及顧客,因此造就 Amazon、Google 等興起;現在要大量接觸消費者,最有效的方法是透過社群媒體,所以愈來愈多帶著社群思維 DNA 的新公司出現,提供多樣商務服務,我們把這叫做社群商務或是 FB 商務,而不是電子商務,這非常有趣!

想想看,如果未來消費者不再走進銀行,就能透過手機獲得金融相關服務,對銀行來說,要做生意,就得透過 Facebook、Apple、Google 等,才能找到顧客的話,這就是銀行業者的挑戰了!

換句話說,誰能觸及到顧客,誰就是最後的贏家!能透過行動裝置做到最多生意的銀行 / 公司,就有機會成為最大的銀行 / 公司!

的確,臉書電商早已非新聞,開通了 Messenger 內支付後,想必往後各項 FB 網購、臉書代購,都讓消費者不必再跑一趟郵局匯款了;因為以後直接用 Messenger 下單、繳費,一切就這麼簡單!

不過,這項消息可是讓我身邊一眾網購族既喜且憂啊,畢竟這麼方便的流程,真的會不小心買太多(誤)。

(參考資料:ifanrTO ;圖片來源:ifanr


創新與傳統拉鋸,科技與金融交鋒!世界資金運行的軌道正進入下一個翻轉週期,想要搭上 Fintech 火箭船,玩耍金融 API × 開發者 × 創新應用!點我報名:

再不做,就沒有機會!台灣 Fintech 最後登船機會,第一手商機怎麼抓?

  • 延伸閱讀

【北京學者評台灣】台灣電子支付何以落後大陸?
台灣支付業者行行好吧!中國微信支付登台我才曉得支付可以那麼方便
來了,支付寶悄悄的來了!一登台就強勢攻下 3500 間百貨商家還有小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