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amove 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陳少勤原在 Foodpanda 做業務總監,對於電商的策劃、發展都有一定的經驗。不過跳到主攻物流媒合平台的 lalamove 就另有一番挑戰。除了要針對台灣傳統物流市場提出可行改革方案,藉此增進 lalamove 的商機之外,還得同樣面對陳舊法規的侷限性。
因此,lalamove 在台業務目前僅限機車快遞服務。許多人都拿同樣由香港進軍台灣的 Gogovan 來與 lalamove 做比較,陳少勤雖然強調雙方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但其實雙方不論是在收費、服務、拓展業務上,實在是很難找出決定性的獨特因素。平台於 1 月 30 日上線,目前最大的挑戰將會是如何說服用戶選擇 lalamove 而非其他類似競爭對手,或是傳統物流業者。
前一陣子香港 Gogovan 司機群起抗議,要求更優良待遇。這就凸顯強調「共享經濟」概念的創新業者常常以「媒合平台」口號,迴避相關衍伸問題。若 Lalamove 能在這一塊上面比其他競爭對手做出更多耕耘,想必在公關形象上面略勝一籌。
- 團隊名稱
lalamove
- 創立時間
2013 年 12 月底於香港成立。台北分公司則在 2014 年年底成立,有 10 名員工。另外也有擴展到新加坡、泰國、中國。
- 團隊組成
台北分公司以 lalamove 共同創辦人暨台灣區執行長陳少勤帶領,團隊目前以業務、客服人員為主。
- 產品或服務
仿效 Uber 共享經濟模式,lalamove 主打快遞媒合服務。利用 iOS 與 Android 系統的 app 提供平台,讓顧客可以在上面找司機,司機可自主選擇接單與否。在台灣,每筆交易運費為台幣 80 元,並且服務範圍僅向雙北地區。與同期進入台灣開拓市場的 Gogovan 基本上為類似的機車快遞媒合平台。
- 資本額
台北分公司僅以 10 萬元資本額成立
- 商業模式
在台以機車快遞為服務主軸,lalamove 主打無微不至的貼心服務與即時運送(一分鐘內司機要回應、40 分鐘內收貨),就是要將客人的滿意度衝到最高。目前司機人數剛破 1000 人,3 月 1 日統計的 app 下載人數也破 8000,算是仍然處於初期拓展業務階段。
lalamove 非常在乎顧客的滿意程度,希望將評價衝到平均 4.8 顆星(滿分為 5 顆星)。每件運送貨品如果在運送途中發生意外,公司會賠償最高 5000 元台幣,但如果是司機自己在路上發生車禍意外,則得自行負責。
若要說與 Gogovan 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台灣分公司採取與香港總公司一樣的策略:「目前暫無盈利計劃」。所有的收入百分之百回饋給司機,另外還有特急件處理費,讓顧客可以增加司機對於接案的誘因。
- 增資里程碑
2015 年 1 月 :A 輪增資 1000 萬美金,中國 Crystal Stream Capital 領投,Geek Founders、Mindworks Ventures、Sirius Venture Capital、Aria Group 跟投。
- 未來目標
2015 年 lalamove 發展重點在東南亞市場,希望得以擴展至廣州和深圳。另外在台灣的經營,則仍將以確保優良服務品質為主,未來計劃延攬貨車司機進入物流媒合平台中,不過目前礙於法規並無法推行。Lalamove 是否會主動向政府相關部會敲門,仍得看企業整體發展策略重點為何。
- 瞭解更多
Lalamove 官網:http://lalamove.com/tw/tc/user/home
(新創團隊欲聯繫 TechOrange 請 email 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