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青年環球創業之旅,每 6 秒他就賺 75 萬台幣

“現在,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握有一個擴音器;如果你能夠很好地把它使用起來,那麼全世界都將能聽到你的聲音”,一位叫 Casey Neistat 的 YouTube 明星如此說過。

對於法國人 Jerome Jarre 來說,他的擴音器便是帶麥克、有攝像頭的智能手機。

3

故事要從 Jerome 19 歲的時候說起,那時候他還在法國,過著普通大學生​​的日子,整天喝酒、Party,以及無聊。一天,長久積壓的憤懣情緒突然集中爆發,他再也受不了這樣的生活。於是,他選擇了逃離,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打算給生活來次重啟。

於是,他輟學了。買了一張單程機票,飛往了中國。

在這個神奇的國度,他像是獲得了重生,找到了自己的那片池塘,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商業嘗試。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失落的情緒又重新瀰漫,一次次的嘗試讓他再次失去了生活的目標,二度迷失。

當然,在這片土地上,他也不是一無所獲。他認識了自己的合作夥伴澳大利亞人 Chris Carmichael,Carmichael 教會了他英語。跟隨 Carmichael,他去到了多倫多。

這個時候,Jerome 的日子像是要回到從前。有一天,也就是 2013 年 1 月 24 日,被 Twitter 收購的 Vine 上架蘋果 App Store。就在這一天,Jerome 看到了這個產品的新聞,並從 App Store 下載了這個最多拍 6 秒的視頻分享應用。

接著,Jerome 像大多數人一樣,拍一些桌子、椅子之類的無聊視頻,點贊者寥寥。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多倫多一間酒吧的休息室,Jerome 對著鏡子跳了一段滑稽的舞蹈。Jerome 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興奮地說道,當我發完這段視頻、回到座椅上後,瞬間獲得了 16 個贊,都來自一些不認識的陌生人。

 對於 Jerome 來說,這些一個個撲面而來的讚,意味著這個殘酷世界對他的善意,意味著他所一直渴求的成就感,以及每個人都渴望的存在感。

在多倫多,他結束了最後一次創業,與 Carmichael 運行的類似活動行的活動計劃服務——Atendy。接著,他從多倫多乘坐了前往紐約的巴士。

11

沒有專業技能、兜里只有 400 美元的他,當時並沒有打算在紐約找個實習來維持生計,腦子裡只有 Vine 和他的生產力工具——帶著前置攝像頭的 iPhone。Jerome 整日在紐約遊蕩,只為了用手機拍出一個好玩、有趣的 6 秒視頻,有時甚至一天都拍不出一個。晚上,他在別人辦公室的地板湊合睡一覺,生活狀態基本貼近流浪漢。

生活中總是充滿意外,就像那次突然奇想跳上一段滑稽舞 Po 到 Vine 得到很多贊,Jerome 的“Why is everybody afraid of love?”出乎意料地走紅。至於紅到什麼地步?紅到 Jerome 被邀請參加連續四屆拿下艾美獎最佳脫口秀的《Ellen 秀》。

1111

在節目播出後,雪球效應真正地發揮了出來,Jerome 在 Vine 上的粉絲每天成萬地增長。

而在商業機器精密、高速運行的美國社會,對於這麼一個突然爆紅的人物,各類商業邀約、媒體露面機會開始不斷。同時,Jerome 在紐約“流浪”了六個月後,也開始享受資本主義的善意。接著,他和 Gary Vaynerchuk,一個教人怎麼把社交網絡愛好轉變成商業價值的傢伙,合夥成立了一家公司。

13在冰島的一家購物中心門口,Jerome 享受著搖滾明星般的待遇。

18紐約某廣告公司辦公室,Jerome 拒絕了這家公司公司提供百萬美金的代言合同,原因是他覺得糖果不利於身體健康。

17

Jerome 登上 ADWEEK 雜誌封面,ADWEEK 是美國頂級廣告周刊。

在 Vine 成名後,Jerome 繼續在全網絡擴張自己的影響力,開張了自己的 YouTube 頻道,以及 Snapchat 賬號。在 YouTube 上,Jerome 積累了 100 萬粉絲;在美國青少年熱衷的 Snapchat 上,Jerome 擁有 150 萬好友,通過 Story(類似微信朋友圈)向好友發表圖片或者視頻。

而在大本營 Vine 上,Jerome 積累了 800 萬粉絲。現在,Jerome 不光發一些自己生活日常的視頻,同時接拍廣告商的 6 秒視頻,要價為 1 條 2.5 萬美金;Snapchat 上,則是一條 Story 視頻 3.5 萬美金。

到現在,Jerome 在 Vine 上的視頻已經循環播放了 10 億次。

 (本文載自合作媒體Pingwest,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