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創永遠的敵人,這些專利流氓才是阻礙創新的最大元兇

《TechOrange 導讀》:前一陣子《國際級專利流氓 IV 告贏賽門鐵克,今年五月換趨勢科技上法庭》一文中,我們曾經稍微探討過專利流氓的議題。這些專利流氓靠著販售專利、打侵權官司獲得大筆賠償金。

即使為人所批評,但不得不說國際間鑽這種漏洞的專利流氓還真不少。以下做出整理,以及列舉出這些流氓公司過往與科技大廠槓上的案例。別的不說,你知道台灣趨勢科技今年 5 月也得跟專利流氓過招了嗎?

要說起一家名為 Soverain 的軟件公司你可能並不熟悉,但它在國外卻臭名遠揚,原因在於它手握著數項關於在線購物的專利,其中最著名的就要屬“購物車”功能了。這家公司不僅聲明擁有對“購物車”的發明專利,還為此發動了曠日持久的訴訟戰,狀告了包括雅芳、梅西百貨、維多利亞的秘密以及新蛋等 50 家電商網站,不過它基本沒有獲得過勝​​訴,就在前天,美國上訴聯邦巡迴法院還再次做出了宣判,認定“購物車”專利屬於無效專利。

之所以認為這是無效專利,是因為它延伸自傳統購物情境裡,可以將多款產品放在車籃中最後進行統一支付的手段,更多是互聯網購物中的一種常識性觀念,而不足以支撐起專利之名。但 Soverain 卻堅持認為其可以成為專利,並且在 2011 年以來的多次訴訟中屢敗屢戰,從而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家“專利流氓”公司。(注:所謂專利流氓,是指那些沒有實體業務、主要通過積極發動專利侵權訴訟而獲利生存的公司。)

其實像 Soverain 這樣的專利流氓並不罕見,而且老實說起來,Soverain 也算是比較 Low 的一派了,行業內比 Soverain 名氣大本事大的不勝枚舉,在這裡我們主要提幾個和智能手機廠商相關的專利流氓公司。

  • 高智發明(Intellectual Ventures)

大部分人知道高智,是因為當年HTC在美國快要被蘋果告到崩潰時,突然時來運轉,不僅與後者簽訂了為期 10 年的專利授權協議,還讓蘋果將賠償額度壓縮了數倍。而這背後的主因,不是 HTC 花 3 億美元買下了圖形芯片公司 S3 Graphics,也不是蘋果對毫無招架之力的 HTC 手下留情,而是 HTC 向高智交了保護費。

高智成立於 2000 年,其管理著一筆數額巨大的基金,它的合夥人兼投資人包括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索尼、英特爾以及哈佛大學基金等等。高智最主要的業務就是自己研究專利,或是向一些企業或個人提供幫助,抑或是乾脆拿錢搜刮未來可能成為氣候的專利,受益於其超前的眼光,這使得如今高智所擁有的專利內容幾乎無所不包,其中自然少不了智能手機和無線通訊的相關專利。

而拿了這些專利之後,高智是如何變現的呢?和許多專利流氓一樣,高智首先也是慣用“恐嚇”的方式,來讓廠商主動交錢,而如果廠商不依,那麼高智就會訴諸法院,就像愛立信狀告小米一樣;當然,高智也接受授權交易,在 HTC 與蘋果一案中,HTC 正是從高智那裡買來的一部分專利授權,才得以與財大氣粗的蘋果達成專利互授權,並促使後者降低了賠償額度。

  • Vringo

Vringo 有它自己的實體業務——一個移動社交應用的發布平台,但這部分實體業務已經幾乎不產生收入,因此這也不能改變其是一家專利流氓的事實。

Vringo 手中的專利大部分來自於諾基亞於 2012 年所售的包括通信管理、數據和信號傳輸、移動管理、頻率資源管理與服務等在內的約 500 項專利,涉資 2200 萬美元,而被其瞄準的廠商有中興、華碩等等。不過被 Vringo 宰到的最大那隻羊是微軟,後者不僅賠償了其 100 萬美元,還約定在今後就相關專利支付一定比例的授權費,此外,微軟還向 Vringo 轉讓了 6 項專利。

通過這兩家的例子說明了什麼呢?就是一家公司購買或申請專利,並不一定是為了自己做產品,也有可能是為了讓別人不能用類似的技術做相關的產品,如果後者真做了的話,就得向前者進貢,這也就是專利流氓公司的基礎邏輯,而由於大部分專利內容其實龐雜混亂、甚至很難界定,最終會使訴訟週期被拉至 1-10 年不等,再加上訴訟費往往也不便宜,最終就給專利流氓們的行為提供了更加容易得逞的機會。而毫無疑問,這是會阻礙科技和行業的整體進步的。

說完了兩個正兒八經的專利流氓,我們也可以看看另外兩家耳熟能詳的公司,一個是高通,一個是愛立信。為什麼說這兩家公司也是專利流氓呢?這是因為,隨著當前業內專利戰的升溫,像高通、愛立信這樣擁有大量核心專利,又比較愛挑事兒的公司,雖然沒有淪為專利流氓之實,但是也逐漸有了專利流氓的範兒。而這裡面所涉及到的判斷標準,就是專利標準是否被濫用,然而,無論是擁有反授權協議和雙重收費的高通,還是同樣以整機收費的愛立信,被指摘為專利流氓其實也並不多麼冤枉。

那麼大企業在面臨專利流氓時有什麼好辦法呢?這同樣也因人而異,例如像 Soverain 這樣的公司,大可以直接對抗或無視,因為後者很難拿出什麼真的具有含金量的專利來干擾自己;而要是面對高智這樣的公司,像 HTC 這樣代工起家、專利積攢薄弱的公司來說主動交錢會更好一些;不過蘋果、谷歌和微軟這樣的公司則更習慣於通過交叉授權或投資之類的行為來爭取化敵為友,這樣既能減少紛爭,也能得到一定的實惠。

而具體到當下國產廠商紛紛爭取出海的情境中,問題就更加複雜了,因為專利問題本就是其最頭痛的點之一。以小米為例,其前不久就在印度市場中了愛立信的殺招,險些被徹底禁售,最後多虧了高通罩著才得以喘息,不過,即便小米是高通專利濫用行為的受益者,後者的所作所為仍舊不值得提倡,而從歐盟、中國及日韓的動向來看,高通接受調查和處罰的日子遠未結束,小米必須要找到新的、更健康和久遠的解決方式。

那麼依附高智等專利流氓會是好選擇嗎?可以確定的是,這至少不是個壞主意,它能夠以較低的成本解決可能滅頂的巨大難題;但它也同時不是長久方針,因為廠商交錢給專利流氓,後者拿錢再創造或收購更多的專利資源,最終就會使其成為整個行業的上游控制者,這對於財大氣粗,且專利有底的蘋果微軟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但對於國產廠商來說,無疑就牽扯到一輩子翻不了身的尷尬。

那麼事到如今,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呢?放眼未來,搶先研發和積累專利自是重點,可略過不表,最值得一提的是,像華為、中興和聯想這樣擁有不少專利的國產廠商們,如果能主動搭建一個國產廠商的專利聯盟,以求整體面對海外不同市場的專利難題,最終為國產廠商在海外的歷程提供站住腳的機會,無疑是件利人利己的好事——畢竟我們知道,國產廠商總體專利資本偏弱是事實,如果於海外市場的現實壓力下再猶如散沙的話,那麼可能闖出去,就再也回不來了。

(本文載自雷鋒網,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圖片來源:arstechnica.com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