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導讀:國發會要在臺北花博打造「臺北小矽谷」,但想要產業轉型,發展為科技中心,「臺北」本身的優、劣勢有哪些?國發會、北市府搞清楚了嗎?
而在這之前,以 CES 及賭城聞名的拉斯維加斯同樣在近來顯示出他們急欲轉型、走向科技的企圖心,《TechCrunch》很好奇究竟拉斯維加斯有什麼底氣這樣說?因此他們深入走進這個城市,分析他們的優劣勢,甚至還有機會與威脅(與 SWOT 分析著重的面相差不多)。或許我們也可以從中吸取一些經驗與教訓?
原文來自《TechCrunch》,作者是《TC》作家 Ingrid Lunden,本文為第一人稱編譯。
年初時,成千上萬的人為了 CES 展湧進了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他們或為了能買到便宜的電視、機器人、或是最新的自拍神器。而我們也動身前往,並且打破一般大眾印象,希望能一窺現今拉斯維加斯的科技發展層面。
一群年輕創業家(如 Zappos 的創辦人 Tony Hsieh),輕甩著投資者給的 3.5 億美金,在拉斯維加斯市中心建立了新的經濟體,並藉著投資主題相當一致的拉斯維加斯科技基金(Vegas Tech Fund)來幫助新創公司建立據點。
這樣的努力我們可以從許多面向來切入:
首先,並且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樣的做法不但聰明而且相當實際;這塊破舊不堪、受到忽視的市中心區域正相當渴望更新,而且這裡本身就已經存留了過去的建物與基本建設,以此為基礎做改建將大大節省了成本。
再加上現今科技產業從矽谷去中心化的大趨勢下,我們在這看到一個在密西根州的大急流城所發展的相似計畫 — The Mill,就不讓人感到驚訝了。
但在另一方面,這個拉斯維加斯計畫似乎太過野心,並且在執行上也不是相當完美。這可能是因為當地政府向來的做事方式導致,一旦某個產業開始呈現老態,他們就抱持著「那就在別的地方扶植全新的產業就好了」的心態,使得市中心發展成了經濟鬼城。
這個根深蒂固的傳統(至今還在拉斯維加斯實行,甚至在最壞的次級房貸時期也只有稍微的衰退)能被翻轉嗎?
據我們所知,許多人都抱持著高度信心;他們知道市中心必定會有所起落,但整體方向是好的。而且往好處想,像 Tony Hsieh 以及其他投資者已經在此資助許多公司成立。不過壞消息則是,不久前 Tony Hsieh 才受到指控將計劃的資金浪費在毫無前景的投資。
未來會怎樣呢?拉斯維加斯有辦法因此轉型成為下一個科技重鎮嗎?
- 延伸閱讀
麥肯錫專訪柏林市長:未來 10 年柏林會成為歐洲最頂尖的創業中心!
(資料來源:TechCrunch;圖片來源:O Palsson,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