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導讀】:雷軍的 7 字訣:專注、極致、口碑、快被許多企業、新創團體當成當今科技時代的經營準則。不過這 7 個字看起來容易,背後可是代表一整套小米的經營哲學。到底該怎麼解讀,又要如何適用到各個不同的企業體質中?
中國 IDG 常務副總裁黃翔在湛廬文化與浙江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管理與互聯網思維大博弈——暨《柳問》新書發布會自有一番解釋。
以下是黃翔的發言:
各位嘉賓好。很高興能和各位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有助於大家更好的理解《柳問》。
我談幾點,一是和《柳問》的淵源,二是柳總思想對我工作的幫助,三是談談大師的思想為何需要解讀。
- 年輕創業者的劣勢是管理
和聯想和淵源確實比較久遠。我從 2001 年起在《財富》中文版起開始接觸聯想,作為記者曾經多次採訪過柳總,當了主編後不需要自己去採訪了,但每當記者採訪柳總時,我不管多忙,都會放下,和記者一起去採訪,旁聽,希望能多向柳總學習。所以,對柳總的思想多少有點了解,對聯想和感情也比較深。
我和《柳問》這本書也有淵源。張濤是個有心人,我早就知道他有很多工作筆記,錄音之類的,他也有意整理出來。我一致鼓勵過他寫專欄,或者連載,希望他把寶貝貢獻給 IDG 旗下的媒體,他最後最後選擇了湛廬。恭喜你們拿到了張總的處女作。
我在 IDG 的工作是做媒體業務,平時會創業者打交道,看一些項目。柳總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很有價值。早期的項目,重要的因素是人,或者說團隊,也就是柳總的說的班子,起很重要的作用。我過去從書本也學過戰略,總是覺得戰略是最重要的,但實際工作中發現,在很多情況下,戰略的製定是相對容易的,只不過有時需要調整,但不變的核心能力的是團隊和執行力,執行力就和帶班子有很大關係。
工作了一段時間發現,很多創業企業之所以成功,往往是就建班子和帶隊伍這兩方面做的出色。而失敗的公司原因很多,各有各的不幸,當然也包括違背了柳總的三要素。
IDG 投資了很多年輕人,合夥人李豐發現,80 後 90 後,樣樣都好,就是管理是劣勢。比如,怎麼和年長的人打交道,等等,這些都是管理課題。我相信都是可以在《柳問》中找到答案。
- 管理手段需要正確的解讀
柳總一個管理大師,但理解他的東西並不容易。再加上現在的風氣比較浮躁,不求甚解,好的東西也容易別誤讀。比如我最近碰到一個做油畫的創業者,他能背雷軍的七字絕,最後一個字是「快」。他說我畫油畫,怎麼能做到快速迭代?我說你做油畫,為什麼要快速迭代,應該慢工出細活啊。他說雷軍說的要「快」。我說:雷總說的快,並不是快速迭代,而是有的特定的語境。
雷軍說他自己發現企業如果成長快,會掩蓋一些問題,而速度如果發展慢了,各種問題就暴露了,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創業公司先快速發展,給他自己騰出時間來解決管理問題。所以雷軍的快是有自己的語境,不是指的快速迭代。但那位創業者說很多網上的文章就是這麼解讀的。
所以,雷軍七字訣告訴我們二點,一,即使像小米一樣的成功的創業公司,也是會有巨大的管理挑戰的,需要管理思想的指導。二,再好的管理思想也需要正確的解讀,以免誤讀。傳統企業如此,互聯網企業也是如此;過去如此,現在也一樣。所以《柳問》的出版,不僅不過時,而是恰逢其時。
(本文載自合作媒體i 黑馬,未經許可不得轉載)